(自貢市廣播電視臺,四川 自貢 643000)
近年來,隨著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臻完善,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成為了引導社會輿論、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強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宣傳工作面臨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說,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作為基層新聞工作者,必須不斷增強“眼力、腳力、腦力、筆力”,準確把握當前新聞事業發展形勢,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提升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爭做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新聞工作者。
一直深刻地聯系著廣大人民群眾。具體體現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大部分新聞內容都與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容易在群眾中引起思想的共鳴,這樣的新聞宣傳擁有大量的受眾群體。其二,隨著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廣大人民群眾的思考意識逐漸增強,他們一邊密切關注新聞內容,一邊懷著極強的表現欲參與新聞傳播,而基層新聞宣傳恰好為他們帶來這樣的便利。其三,基層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挖掘新聞素材的過程,其本身就是與人民群眾廣泛接觸、宣傳主流思想的過程,也就是說基層新聞工作者的手可以觸碰到深入社會最底層的神經末梢。
現階段,有些基層的新聞宣傳活動依然沒有深入最基層,沒有深入新聞事實本身,很難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不但扭曲了新聞事實,還嚴重影響新聞宣傳效果。同時,有的基層新聞工作者思想觀念較為保守,缺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忽視了群眾關注的熱點,給基層新聞帶來了不利影響。
新聞宣傳具有非常鮮明的意識形態特點,而基層新聞宣傳工作長期以來對群眾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時期,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開放社會的進程中,皆無法離開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輿論引導?,F階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形勢下,各式各樣的文化、思潮相互影響,使得新聞宣傳工作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所以,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正確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順利開展基層新聞宣傳工作,習總書記要求不斷增強“眼力、腦力、筆力、腳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如何做到“眼力、腦力、筆力、腳力”四力到位?筆者認為:第一,作為一名奮斗于一線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解放思想,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不可閉門造車,而應最大限度貼近人民群眾。我國新聞戰線推行了“走轉改”的活動,要求每一位基層新聞工作者必須加強與群眾的溝通、聯系,以便更好地從普通人身邊尋找素材,以敏銳的洞察力挖掘有價值的新聞。第二,在具體的采訪活動中,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擅于觀察,及時捕捉重要的新聞線索。第三,新聞宣傳工作者應當勤于反思、總結,用開拓創新的思維,和群眾保持有效地溝通與交流,并把相關的采訪流利地表達出來,具有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最后,基層新聞工作者還應當勇于探索,具有戰勝困難、爭創一流的品格。
做好新時期基層新聞宣傳工作,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指示精神,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必須堅持“兩個鞏固”,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會上指出,“應當改文風、轉作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講實話,動真情,推出有溫度、有思想、有品質的新聞作品”。這就要求我們的基層新聞工作者必須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必須提升自身的意識觀念,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深入到社會大生產的一線。例如:曾在《人民日報》中刊登的一篇名為“一個村民組長的辛酸”的報道,即為記者踐行深入走基層的思想,以辛勤與汗水創作優秀新聞作品的典范。從這位村民組長凌晨五時三十分起床,收取村中低保者的統計報表開始,一直到深夜加班填報低保數據,在此期間,記者始終緊密跟隨,從一位村民組長日常工作的每個細節入手,全面了解我國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實情況。
基層新聞工作者在做相關的宣傳報道時,應當著力提升稿件水平,擅于把握和控制其中的主要觀點、內容。新聞采訪活動是新聞傳播工作的第一環節,所有的采訪結果最后將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呈現。這就要求基層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反復精煉自己的采寫語言,提升新聞編撰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宣傳工作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得到有效地落實,關系到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更加關系到全國人民群眾的凝聚力。因此,基層新聞工作者必須做到思想理念的高度一致,工作的精準、力度到位。為了更好地提升新聞宣傳工作的精準性與表現力,基層新聞工作者不但要專研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而且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第一,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同于普通的文學創作,新聞宣傳工作具有真實性、客觀性、時效性等特點。因此,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秉承團結穩定、積極宣傳的理念,大力弘揚社會主旋律。在報道的時候,必須具備敏銳的明辨是非、甄別良莠的能力,不要對所見所聞偏聽偏信,而要認真地進行取舍與研判。同時,應當充分關注職能管理、業務經營的新形勢、新方式、新經驗,著力采集、挖掘百姓身邊的素材,進而強化新聞報道的主動性、吸引力。
第二,應當擁有充分的耐心。尤其在碰到突發情況時,有的采訪對象并不主動配合,這時應當學習換位思考,換一種方式與之交流。同時,在采訪之前,需要預先列好提綱,就算未成文,也應當在大腦里形成一個采訪輪廓。
第三,應當有效地把控新聞的內容,有效地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其一,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對自己充滿信心。特別是初涉采訪的人,由于缺乏實戰經驗和應變能力,有時會存在某種顧慮,甚至膽怯,擔心稿件的刊播不理想,或者害怕自己的表達、行為欠妥當。這時,可以做相應的心理暗示,努力擺脫思想負擔,相信自我,準確地把控采訪現場及報道的新聞內容,向人民群眾進行正確的、積極的輿論引導。
基層新聞宣傳工作者常常需要深入十分艱苦的環境,展開社會熱點的挖掘、調查。為了確保最終的新聞作品具備應有宣傳效果,基層的新聞工作者還必須開辟群眾參與通道,讓新聞“活”起來。
第一,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與基層的相關組織、單位進行緊密的溝通,確保信息的通暢。同時,要深入了解基層情況以及有關政策變動可能給當地產生的影響,及時進行精心的新聞策劃和報道。
第二,在開通新聞熱線的前提下,基層新聞工作者還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地借助互聯網平臺,及時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并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深入調查采訪,從而撰寫出有分量的新聞作品。
第三,基層新聞宣傳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利用新的宣傳與互動平臺,引導廣大群眾踴躍參與。例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擴大新聞宣傳覆蓋面;可以設立有獎參與機制,對于熱心提供新聞線索的人予以鼓勵。
基層新聞工作者是我國新聞傳播隊伍至關重要的構成,他們擔負著社會精神的守望者和歷史記錄員的重要角色。新時期,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必須牢牢地堅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樹立起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做黨的方針、政策的傳播者,時代的記錄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社會前進的助推者。為此,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始終銘記新聞宣傳是黨的喉舌,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打造輿論宣傳的主陣地,要用好用活“話語權”。
此外,基層新聞工作者還需要時時進行自我反省,注意自身的言語、行為與社會角色的協調性。例如:前段時間某位記者接受采訪對象宴請引發了網民的熱議,該記者最終由于自身的不當舉止遭到停職。當然,這僅僅是個例。由此也表明,基層新聞工作者在一線進行采訪活動時,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堅守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操守與品格。
面對需要宣傳的眾多人物和事件,基層新聞工作者該如何取舍?如何挖掘出有價值的人物故事?
第一,擅于發掘新的信息。新聞報道的關鍵是要體現內容的“新鮮感”,這也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力。因此,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具有挖掘新聞的能力。
第二,擅于抓住新聞點。每篇報道皆擁有其獨特的亮點,新聞的宣傳價值亦在于此。因此,在撰寫稿件的時候,既要客觀、真實地描繪事件的來龍去脈,又要擅于展現事件背后蘊含的意義。
第三,做好工作計劃。在進行新聞采寫前,要準確地了解活動的目的、主題、價值,做好宣傳報道計劃,并在采訪時認真觀察,深挖重點內容,深挖人物故事細節。
第四,精準編寫。采寫的內容應當與實際的信息相符,確保語言表達準確無誤,在對事件、人物進行褒獎、批判時不帶個人主觀色彩,必須把握導向,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進行報道。
第五,巧妙地拍圖。相關的新聞圖片是一種輔助性的思想傳達形式,一幅主題明確、具有強大視覺沖擊力的圖片,極易獲得編輯的認可、廣大受眾朋友的信任。所以,基層新聞宣傳工作者要熟練應用攝影技巧,通過光影、色彩、構圖表現新聞價值。
第六,注重時效性?;鶎有侣勑麄鞴ぷ髡邞斁哂休^強的業務敏感性,及時發現身邊的值得宣傳的人物與事件,及時捕捉新聞,進行實時性地采訪、報道,切實地承擔社會賦予的新聞職責與使命。
總之,基層新聞工作者應當認真領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基層”為中心,堅持求真務實的意識,透過基層視角對事件進行報道。同時,在新聞宣傳時,要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升新聞采寫、宣傳等各項專業技能,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進行采訪,滿足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標準,時時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做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推動黨的新聞事業持續、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