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受社會環境變化影響,為了滿足我國政治、文化兩個領域的發展需求,舞蹈領域的一些民間藝人開始進入到專業舞蹈團中,身份的轉變,對民族舞蹈藝術也帶來一定的影響。民間藝人身份轉變之后,將其所具備的民間舞蹈技術也帶到城市當中,這為我國民族舞蹈藝術以及文化領域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往往社會對于民間藝人的專業度并沒有深入了解,認為民間藝人只是娛樂大眾,其舞蹈的藝術性和專業性相對較差。為此,本文重點探討了民間藝人在民族舞蹈藝術轉變中的作用。
當時民間藝人身份的轉變,正處于我國民族舞蹈表演藝術發展的初期,所以這些民間藝人可以說是推動民族舞蹈發展的中堅力量。民間舞蹈多以生活為背景,所凸顯的是實用性,將其轉變成以美觀性為目的的民族舞蹈之后,民間藝人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對民間藝人身份轉變的分析,發現變化主要體現在藝術表演的形式、內容、功能等幾個方面,從中也體現出民間藝人對于我國民族舞蹈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民間舞蹈、民間藝人以及轉變之后的民族舞蹈的關系,使我國民族舞蹈有了參考。站在民間藝人身份轉變以及民族舞蹈藝術轉變角度,分析民間藝人在民族舞蹈藝術轉變中的作用,必須要先分析民間藝人向舞蹈家藝術家身份轉變的過程,當其處于不同身份,堅持的從藝目的、學習渠道以及舞蹈貢獻等的區別。此外,通過民間藝人身份轉變前后的對比,發現其處在不同身份下的社會地位、知識結構也存在區別,這些都會使民族舞蹈藝術表現形式以及功能等出現變化。
民間藝人這一身份,與舞蹈藝術家身份之間存在一些共通點,重點體現在非自娛性舞者、民間文化傳統繼承人員以及藝術創新者三個方面,凸顯出了民間藝人在民間舞蹈和民族演藝舞蹈連接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民間藝人身份與藝術轉變具有歷史方面的原因,民間藝人身份的轉變,期間必然會帶來民族舞蹈的創新,這離不開民族政策與舞蹈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由此可見,民間舞蹈和民族舞蹈之間的關系可以類比為生活與藝術,民族舞蹈是在民間舞蹈的基礎上形成,民間藝人與藝術則連接了民間舞蹈與民族演藝舞蹈,發揮了橋梁的作用。
民間藝人身份轉變以前,從藝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生存,通過所掌握的舞蹈技術獲得經濟來源,其二則是傳播民族舞蹈技藝,將民族舞蹈以民間傳播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為了滿足這兩個需求,往往會從三個渠道學藝,即家族技藝傳承、拜師學藝、自學成才。當民間藝人出師之后,一方面會具備生存技能,另一方面則會弘揚民間舞蹈文化,娛樂大眾,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可以體現出民間藝人身份轉變的差異性。
當民間藝人進入到專業民族舞蹈團中,其身份就發生了轉變,與此同時從業目的、學藝渠道和對于藝術的貢獻也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從藝目的方面,從原來的生存和傳播民族舞蹈藝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更加認知到以一己之力報效祖國、推動民族舞蹈事業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專業民族舞蹈學習,民間藝人對于民族舞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這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學藝渠道方面,身份轉變之后的學習渠道更加專業,主要有四種,即專業化學習、跨民族學習、跨國界學習、創造性學習。其中,專業化學習是在舞團中接受教育,掌握專業技術;跨民族學習是民族舞蹈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掌握更加多樣化的舞蹈文化,擴寬自己的眼界,提高專業能力;對于跨國界學習來說,除了我們本國民族舞蹈之外,也可以到國外學習其他舞蹈,例如弗朗明哥,將舞蹈進行融會貫通;創造性學習對于一名舞者來說非常重要,有利于加強舞者的創造性,這是舞者的必備技能,通過創造性學習,可以提高民間藝人專業性,加快實現民族舞蹈藝術的轉變。
將民間藝人身份加以轉變,其一可以更好地傳播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體現政府部門對于少數民族的重視;其二從藝術角度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審美要求,為其提供更具藝術性的民族舞蹈作品;其三,通過多種文化的融合,加快了民族舞蹈文化創新,當然這離不開民間藝人做出的貢獻,可見民間藝人在民族舞蹈藝術轉變中的作用。
舞蹈是一種長期發展的藝術形式,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各個民族舞蹈就已經有一定的區別,例如蒙古舞從16世紀發展至今已經有了500年的歷史,朝鮮族舞蹈更是從古朝鮮時期形成,可見民族舞蹈的歷史悠久。但是在古代民族舞主要是民間娛樂,很少得到專業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舞蹈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以往的民間藝人也逐漸轉變了身份,成為民族舞蹈藝術家,這不僅意味著舞蹈領域的發展,還象征著民間舞蹈和民族演藝舞蹈的充分銜接。這一過程中,民間藝人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舞者,當其處于民間藝人時,通過舞蹈可以傳播各個民族的舞蹈技術,但是轉變身份之后,其作用就不止如此,除了推動我國舞蹈領域發展以外,也要向全世界介紹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民間藝人將民間舞蹈和民族演藝舞蹈銜接在一起,從而真正實現民族舞蹈的創新。
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更是如此。舞蹈創作者在生活中尋找靈感,將生活中感受、事件等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加上音樂與舞蹈演員肢體的配合,從而形成舞蹈藝術。民族舞蹈也是如此,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各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經過歷史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這便為舞蹈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民間藝人代表大眾,所表演的民間舞蹈也是以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為基礎的,但是當其轉變身份之后,便會從原本的生活領域轉變到藝術領域,除了本民族的人以外,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讓全國、全世界的人都關注到我國的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真正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如此一來,民間藝人將生活和藝術進行了融合,以生活為背景尋找藝術素材,通過藝術這一渠道傳播生活事件與感受,由此也將民族舞蹈藝術轉變的作用凸顯出來。
民族舞蹈的背后是民族文化,對于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要拓展傳播渠道,積極弘揚,讓更多人了解我國民族文化。但是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一些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少,導致民族舞蹈傳承受到威脅。民間藝人身份得到轉變,拓展了其受眾范圍,不只是為原來的一小部分人服務,而是向全國、全世界傳播民族舞蹈。這樣一來,傳統文化得到傳播,增加了受眾,也為民族舞蹈傳承提供了新的弘揚渠道,從而創建了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局面。
對于民族舞蹈來說,其本身有很多傳承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直接代表著傳統文化。立足于保護傳統文化的角度,這些內容需要保留,但是考慮到新環境下人們審美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新鮮事物開始涌現,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也必須予以剔除,只有如此才能夠始終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為此,加快民族舞蹈創新非常必要,但是傳統的民族舞蹈無論是內容還是表演形式都是固定的,很難推陳出新,吸納更多的民間藝人,可以將該問題加以解決。民間藝人所掌握的都是民間舞蹈的精華,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將其與民族舞蹈藝術相結合,向民族舞蹈藝術中灌輸了大量新鮮內容,從內容、形式等多個方面實現創新。
一直以來,我黨對于少數民族非常關注,并且頒布了諸多優惠政策,以期能夠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例如五大優惠政策。為了感謝黨對少數民族的重視,少數民族人民通過歌舞的方式對黨進行歌頌。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優惠政策,會以舞蹈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激動與喜悅,這種心情也會隨著民間藝人身份的轉變加以持續。當民間藝人成為專業的民族舞者之后,依然會在舞蹈中融入這種感情,使黨對于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得到傳播,這對于拉近黨與群眾距離有重要意義。
為了實現民族舞蹈的快速發展,一方面需要做到創新,在舞蹈中融入新鮮內容,另一方面則要注重與其他國家文化的融合,這就體現出民間藝人的重要性。一名民間藝人轉變身份之后,跨國界學習是其主要的進修渠道,通過這一學習模式,吸取其他國家舞蹈的長處,與我國民族舞蹈相結合,做到取長補短,融會貫通。既豐富了民族舞蹈內容,又做到了博采眾長,創建世界文化共同發展的美好局面,加快中外舞蹈文化融合。
為了實現民間藝人向民族舞蹈藝術的轉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組織民間藝人培訓。組織地區所有民間藝人進行培訓,期間選擇專業性強的進入到民族舞蹈團中,為我國民族舞蹈貢獻力量。每個地區都有專業的民族舞蹈團隊,為了充分開發民間藝人資源,需要拓展人才發掘途徑。民間藝人沒有專業的學習渠道,往往是依靠家族技術傳承,或者自學成才的方式掌握民族舞蹈技巧。所以,民族舞團可以組織培訓活動,專門邀請地區所有的民間藝人,培訓結束之后再對其進行考核,將那些專業技術強的民間藝人選拔到舞蹈團中,完善人員結構。
第二,安排專門人員到各地走訪。為了尋找到專業性強的民間藝人,可以安排專門人員進行走訪,到各個地區訪問當地居民,進行實地考察。一般民間藝人都隱藏于“市”,雖然一些民間藝人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其專業性非常高。為此發掘更多的民間藝人,舞蹈團可以安排專門人員到各個地區進行走訪,從當地居民口中得知民間藝人的信息。實踐得知,居民提供信息的可信度非常高。
第三,組織以民間藝人為主體的民族舞蹈活動。為了發掘更多民間藝人,可以組織民族舞蹈活動,表演效果好、能力強的民間藝人便可以邀請進入民族舞蹈團。例如,民族舞蹈團組織民族舞蹈比賽,邀請所有民間藝人參與,并設置豐厚的獎品,既調動了參與積極性,又為發掘專業性高的民間藝人奠定了基礎。比賽過程中,評審由舞蹈團管理人員組成,通過觀看各個舞蹈節目了解參賽選手的實力,選擇那些成績優異、水平高的民間藝人進入到民族舞蹈團當中。通過以上三點措施,一方面可以推動民間藝人向民族舞蹈藝術轉變,另一方面也為我國民族舞蹈提供推動力,在多元文化創新的背景下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綜上所述,民族舞蹈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舞蹈藝術,為了能夠實現其長久發展,必須要邀請民間藝人,使民間舞蹈精髓能夠與民族演藝舞蹈相結合,實現生活與藝術的結合,提高民間藝人專業水平,推動我國舞蹈藝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