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輝 南方雜志社
在信息時代,新聞傳播就是對新近、變動的信息和事實進行公開傳播的活動。新聞傳播活動已成為人民群眾了解世界、認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是信息傳播的基本途徑。傳統的新聞信息傳播主要依賴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網絡媒體和新媒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和渠道更加多樣化,使傳媒受眾更能深入便捷的了解世界和新聞動態。在知識經濟社會新聞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既是政府傳播政策信息的渠道,也是加強政府與公眾關系的主要途徑。在社會信息快速傳播的多元背景下,探究新聞傳播的價值與未來發展方向,有利于新聞傳播改變發展模式,找到創新發展思路,以更優質的內容服務社會和公眾。
新聞傳播主要是指對時政要聞和社會信息進行的傳播,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新聞會體現出明顯的時效性價值,也就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將信息傳播出去。通常情況下,新聞的效性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時效性能夠將社會最新的事件、動態及政府發布的政策以信息的方式發布出去,將最新的信息傳遞給民眾,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另一方面,新聞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在于能幫助公眾針對社會目前發生的事情快速做出決策,針對突發事件做出應急部署。可以說,使廣大受眾快速獲得前沿信息是新聞傳播時效性價值的重要體現,新聞信息只有具備了時效性才能引起公眾關注[1]。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新媒體和網絡媒體為基礎的信息傳播媒介使新聞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新聞信息傳播更加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同時新媒體的發展使新聞傳播內容得到快速更新,傳統媒體無法快速傳播的新聞信息可借助網絡媒體傳播,使公眾及社會快速了解社會的熱點動態。新聞傳播渠道的增加,新聞內容的多元化,受眾對新聞的質量要求也隨之提升,個性化額新聞信息成為受眾的首選,受眾更青睞與媒體平臺互動,以求獲得良好的新聞體驗,新聞的貼近性價值將進一步擴大。新聞傳播只有反映有益的信息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激發受眾獲取新聞的興趣[2]。
媒體可以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當前新聞信息傳播更加倡導新聞信息體驗,使用戶能與新媒體平臺全面互動起來,使符合用戶興趣的定制化新聞、個性化新聞能夠快速傳播。傳統新聞媒體的主要缺陷在于觀眾被動接受新聞信息,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傳播領域實現融合。新聞傳播的互動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新媒體個性化內容的彰顯,使受眾享受到更加良好的新聞體驗,另一方面,媒體平臺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助于受眾向媒體平臺反饋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推動新聞媒體創新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廣播、電視、報刊為主的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存在著一定不足,不但其覆蓋范圍較小,同時定向化的傳播手段使媒體平臺不能與公眾有效的互動交流。因此,新聞傳播在新媒體時代,要重視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構建新媒體傳播矩陣,促進新舊媒體融合發展。將傳統媒體的制作優勢與新媒體功能優勢有機融合,進一步提升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同時在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新聞傳播繼續沿用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利于新聞媒體傳播能力的提升;只有全面應用互聯網技術,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使新舊媒體融合發展,才能不斷提高新聞傳播效率,促進新聞事業快速發展。
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定向化信息資源,在互聯網環境下,要加強與公眾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體現出新聞信息內容。這也就是說傳統以廣播、電視、報刊為主的傳統媒體要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互聯網新聞傳播平臺加強與公眾的交流。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實現新聞傳播節目與觀眾的互動。通過搭建互動交流平臺是最直接的呈現方式。互動交流平臺是指傳統媒體不依賴其他信息媒介和途徑與公眾進行的互動交流模式。這種互動交流模式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搭建微信公眾平臺或是移動應用平臺,利用開發的平臺傳遞新聞信息,使公眾在接收獲取新聞信息時能及時與用戶交流,方便新聞工作人員及時為受眾解讀政策及社會熱點問題。各種信息傳播媒介也可以通過成立官方網站、微博、論壇等方式實現直接的用戶溝通交流,便于用戶及時提出整改建議,媒體傳播平臺及時作出決策,調整新聞信息傳播方式。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傳播以及各種新媒體的出現使用戶更加便捷直觀的了解世界。隨著信息傳播途徑的多樣化發展,新聞媒體平臺要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創新,明確新聞傳播的價值,確定未來新聞的發展方向,使新聞傳播更加便捷化、高效化,更好的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