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臣 李玉寶 楊玉光 張文勝 牛建國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學院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創新教育是帶有全局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方向,是教育全方位的創新;極限思想的產生與一切科學的思想方法一樣,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極限學習就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人群組合在一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在常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對人的身體、心理和專業三個方面的極限挑戰。本文結合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極限創新學習過程的實踐經驗,淺談建筑類高職院校極限創新學習的內涵與舉措。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征,并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而創新教育的實施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而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主要在于后天的培養和教育。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極限學習是一種自主探究,領悟學習的方法,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動機,學生就會自覺地根據教師給出的教學任務進行探索學習。教師只需適應參與,點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在討論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創新意識,將教學內容形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形成任務驅動,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鍛煉每一名同學的自我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無盡的潛能與信心,在挑戰和壓力下仍能戰勝一切困難,最終獲得成功并且學到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第一次將極限學習的概念引入到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顧學雍教授,以“創客憲章”作為極限學習的主題,讓全校49名青年教師在2天的時間內完成給定的任務。之后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先后進行了四次極限創新學習活動,第一次1個學院4個專業44名學生參加,完成四個項目的挑戰,第二次1個學院4個專業60名學生參加,完成三個項目的挑戰,第三次6個學院8個專業80名學生參加,完成二個項目的挑戰,第四次1個學院1個專業1個年級90名學生參加,完成四個項目的挑戰,每一次時間限定為4天80小時,極限創新活動模擬了一個真實的社會,主體分為挑戰方和任務方,挑戰方由教師和經選拔的學生組成,扮演的角色是規則的制定者、矛盾的制造者、全程跟蹤記錄者以及后勤保障者,任務方的角色是組建團隊完成挑戰方設定的任務,并解決挑戰方隨時設置的障礙。全程通過影像、微信、QQ群以及teambition等`數字化的網路平臺記錄檢測。
傳統教學模式特點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知識的地位。極限創新學習摒棄傳統教育的弊端,是一種以完全自主學習的方式,以某一特定的具體問題或主題作為探究對象,以自主探究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方式,以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創造技能、合作意識為主要目標的一種學習過程。以開放的、活動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預見的學習過程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新知識創造新知識的原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