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斌 內江廣播電視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新聞行業迎來了“全媒體”時代,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作為新聞傳播的主要載體,對新聞事業的傳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再加上微博、QQ、微信和智能手機等等興起,不僅促進新聞傳播速度的提升,還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新聞傳播的途徑和內容,同時,也給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這樣情況,如何增強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力,已經成為其關注的熱點和重點,只有加強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力,才能促進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地方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在面對全媒體時代的新挑戰下,必須對現有新聞傳播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現有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出有效對策加以解決。據相關調查發現,當前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以電視為主要轉播途徑,雖然電視已經得到廣泛的普及,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導致地方新聞傳播途徑較為單一。同時,基于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進行新聞信息的處理,這就大大降低了其傳播速度,不利于地方廣播新聞的可持續發展。
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的范圍較為狹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電視”傳播途徑的限制和制約,導致新聞看眾只能被動的接收新聞信息,不能新聞看眾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此外,新聞電視主體傳播方式,還在地點上限制了新聞報道的傳播,這就直接縮小了新聞傳播范圍。
眾所周知,大部分的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的內容都趨于同質化,簡而言之,就是內容相差無幾。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新聞信息發源地受地域性的影響較為嚴重;長期以往下去,還會使得新聞看眾出現審美疲勞,從而降低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的收視率,進而引發新聞看眾的大量流失。
雖然全媒體時代給地方剛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的改革和創新。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必須結合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手段促進新聞傳播的不斷增強,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滿足新聞看眾的實際需求。
常言道: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在全媒體時代環境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想真正的實現新聞傳播力的不斷增強,就必須樹立“看眾本位”的全新新聞傳播理念,這樣才能摒棄傳統的新聞傳播理念,將服務新聞看眾作為新聞傳播的目標,滿足廣大新聞看眾的實際需求,進而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理念的不斷創新。與其同時,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開展新聞傳播的工作中,還需始終堅持新聞精品意識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為廣大新聞看眾傳播優秀的新聞報道,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收視率的上升。除此之外,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必須增加“民生”方面新聞傳播的比例,促進地方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進而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全新理念的樹立。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新聞傳播創設了良好的媒體網絡環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途徑的豐富和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必須加強對全媒體時代的分析和研究,利用現代媒體或者新媒體等等各種方式,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途徑的創新和豐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的首要任務就是“定位”,比如定位新聞傳播的方向,是地方經濟、還是地方文化、或者二者都有等等。其次,還需要加強地方廣播新聞途徑差異化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地方新聞傳播同質化的出現,進而促進地方特色新聞傳播途徑的形成,以便吸引更多的新聞看眾,提高地方電視臺的收視率。
傳統的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載體主要是電視,在全媒體時代環境背景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想要增強新聞傳播力,就必須創新新聞傳播的載體,這樣才能促進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傳播必須結合信息技術,加強數字化新聞傳播載體的發展。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載體的創新,還能實現傳統電視載體和數字載體的有效統一,進而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數字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全媒體”新經濟時代下,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不僅迎來了新的挑戰,還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只有結合全媒體時代發展的特點,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才能真正的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傳播力的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