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坤 湖北省武漢市中南民族大學
正如赫胥黎所擔憂的那樣,我們的文化并沒有因為受制于外界因素而變得痛苦,相反,我們的文化因享樂而失去了自由,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文化滑稽戲,我們被我們所熱愛的、所享樂的東西“禁錮”住了理性與思考,這比奧威爾所描述的現象要嚴重得多——新時代,娛樂至死,但娛樂又不死,因為我們根本早已分不清死與不死的界限在哪,我們完全樂在其中,即使意識到也無能為力。
波茲曼在開頭的幾個篇幅中對麥克盧漢“媒介即信息”的觀點做了幾個延伸,發展出了“媒介即隱喻”,“媒介即認識論”的維度?!拔覀冋J識到的自然、智力、人類動機或思想,并不是它們的本來面目,而是它們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我們的語言即媒介,我們的媒介即隱喻,我們的隱喻創造了我們的文化內容?!雹購墓爬系目陬^傳播說起,并不難理解。任何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媒介,所有的信息包含于媒介之下,賦予其豐富的內涵,內涵即隱喻,而我們的文化又有其豐富的內涵構成。波茲曼將此處的每一要素割裂開來分析,不是狹隘主義,而是試圖通過對它們的分析繼而證明“了解一種文化最有效的途徑是了解它用于會話的工具?!彼胍C明這其中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語言結構的差異會導致“世界觀”的不同,看待時空、理解事物過程均會受語言中語法特征的影響。這一切是媒介的“隱喻”作用在全程支配。關于認識論,我注意到波茲曼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真理是一種文化偏見?!罢胬碓谝环N文化的某種象征形式中表達是最真實的,而在另一種文化卻可能認為這樣的表達是極其瑣碎無聊的?!雹谶@也呼應了上篇的觀點,真理同表達方式密切相連,思想的真實性,也一定會同思想的表達方式相關聯。人所掌握的詞語要比他們想表達的意思少得多。公眾能觀察到的世界是非常有限的,那些觀察不到的景象就只能通過語言的描述進行自我想象,但是由于個人經驗不同呈現不一樣的事實景象。③
有了上述兩種重要觀點作支撐,波茲曼開始引出“印刷機時代的美國”。在早期的殖民主義時代美國,歐洲殖民主義者大量浸入,波茲曼列舉了大量的數字,證明美利堅初期是一個多么熱愛印刷品,多么熱愛書籍的民族。那一代人保留著上流英國人的儀式感與高貴感。自印刷術發明出來,它的話語形式就已經固定了——“書面文字遠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提醒物:它在現實中重新創造了過去,并且給了我們震撼人心的濃縮的想象,而不是什么尋常的記憶”。④這就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作用,與以往的傳播形式相比,印刷品似乎延伸了傳播的價值與意義,變得莊重而又嚴肅?!坝∷C不僅是一種機器,更是一種話語結構,它使公眾對話變得嚴肅且理性?!雹葸@也就是為什么,林肯與道格拉斯的政治辯論可以長達八個小時甚至多次運用復雜的句式而聽眾卻毫無倦怠之感(即使當時他們都不是總統競選人);也就是為什么廣告中的長文案屢見不鮮,消費者自始至終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消費商品;也就是為什么你在你的畢業論文答辯中更希望得到的是一份紙質證書而不是導師的口頭承諾。印刷術帶給美國的是理性,是思考,是獨立宣言。這樣的一種思維構建了18-19世紀的美國。正如波茲曼所說:“文字本身并不能保證內容的真實性,而是形成一個語境,讓人們可以問“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文類代表了模式,指導著對口頭表達的形式上的控制,使系統上彼此相關的、同時發生的形式特征和結構成為慣例。⑥不過與此同時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波茲曼又開始論證另一個事實:我們這樣一個理性的語境是如何被電視摧毀的。
攝影術與電報固然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明,一個使圖片成為了信息傳播的手段,一個使信息傳播的速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罢掌瑸槟懵牭降囊痪湓捥峁┝苏Z境,而這句話又為照片提供了某種語境,然后你甚至會相信你確實學到了什么東西?!眻D片不是攝影術發明的傳播手段,遠古時期的圖騰早已證明了此觀點的片面性,而是說,圖片實實在在的在攝影術的發明之后成為了一種語境。電報使我們的信息變得易得,好在它確實使人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了,否則在信息價值這個層面上來說,它的作用實在無法與印刷術相比擬。21世紀發展到今天,著實變成了一個信息過剩、信息廉價的時代,而這一切的源頭我們大致可以追溯至此。在此基礎上,波茲曼終于引出了整本書的主角——電視,他將其形象地描述為攝影術與無線電報相結合,并不斷發展的產物。這個描述太貼切了,因為電視恰恰由攝影術與電報的特征構成,往后的技術只不過是在這一基礎上的延伸罷了。電視文化中的人們需要一種對于視覺和聽覺都沒有過高要求的“平白語言”。電視的本質是圖像,變化的圖像,圖像是娛樂的源泉,與嚴肅相去甚遠,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印刷術嚴肅的話語形式。從性惡論角度說,電視充分滿足了人性的需求——懶惰,我們不再需要過高的邏輯思辨,不再需要過強的問題分析,我們只需要沉浸在波茲曼所說的“躲貓貓的成年世界”,并為之樂此不疲即可?!斑@是一個沒有連續性、沒有意義的世界,一個不要求我們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一個像孩子們玩的躲貓貓游戲那樣完全獨立閉塞的世界。但和躲貓貓一樣,也是其樂無窮的。”⑦自相矛盾只在一個語意連貫的語境中才成立,轟炸神經的“爆炸性”新聞屢見不鮮,因為電視文化中沒有連續的語境,斷章取義才是“正道”。
娛樂本身并沒有錯,在一個娛樂的語境中,即使再娛樂也不為過。但電視以及現代的新媒體的問題在于“將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彪娨曌钤愀獾挠锰幨撬髨D涉入嚴肅的話語模式:新聞、政治、科學、教育、商業、宗教——然后給他們換上理性的包裝,企圖在改變他們本身性質的基礎上樹立一個“理性且科學可行”的典范。拿教育來說,電視對教育哲學的主要貢獻是它提出了教學和娛樂樂不可分的理念。電視摒棄了教育中的順序和連貫性,大眾對于學習的態度正在重新定位。⑧寓教于樂沒有什么不對,這樣的方式只不過是上層建筑中的雕花房梁罷了,真正關鍵的問題在于電視企圖改變教育本質是嚴肅的根基,當我們的文化漸漸變成一場滑稽戲,當文化發展漸漸偏移到“娛樂至死”的極端情況,那么文化精神的枯萎便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種媒介的表現形式可以和這種媒介本身的性質相對抗。一種媒介被發明出來,就注定了它所固定的傾向,這是無法避免的(即使口語、印刷術均不例外)?!半娨曀〉玫摹霸浇椤钡匚弧粌H決定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且決定我們怎樣認識世界的工具?!彪娨暃]有要求我們去適應它,而是我們主動地去迎合電視,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因為它實在是太容易接受了,甚至不需要大腦的思考。讀圖成為了我們的新型的話語形式,再往后來講,碎片化的信息,零散化的信息更是成為了新媒體時代的主流,固然,它們都有自己積極的一面,但毀滅性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⑨:文字、印刷術的發明將我們人類文明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上,創造了璀璨的文化成果。而電視以及我們的新媒體是消費者,是娛樂化的傳播者,我們將自己的文化整合,再創作,剝離它們,如女媧造人般將信息的泥點撒到各處。我不否認我們的時代確實在不經意間創造了一些積極的東西,但悲觀的是我們渾然不自知,即使其具有積極效應,也被大眾的娛樂化浪潮所堙沒了——即使公眾話語模式現今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權利機制上來說都已發展地相當完備。因為一切的所謂模式,意識,話語形式,均是建立在新舊媒介這一平臺上發展的。
當然,我們只能說通篇所闡述的只是事實,以及可能會有的傾向,但每一種新思想的新工具誕生都會達到某種平衡,有得必有失,在或毀或譽時要十分小心,因為未來的結果往往出乎意料。我想借用波茲曼最后提到的一項“可能有效的解決辦法”來啟發我們,喚醒一點我們對于這一時代的階段性思考:“只有深刻意識而持久地意識到信息的結構和效應,消除對媒介的神秘感,我們才有可能對電視等其他媒介獲得某種程度的控制。”
注釋:
①②④⑤⑦[ 美]尼爾·波茲曼,章艷譯:《娛樂至死》,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年版.
③ [美]沃爾特·李普曼,閻克文、江紅譯:《公眾輿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⑥ [美]理查德·鮑曼,楊立慧譯:《表演中的文本與語境:文本化與語境化》
⑧⑨ Phoebe,《走 向 伯 利恒》,http://blog.sina.com.cn/s/blog_bfa6f5aa0102x7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