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歡 江西省教育電視臺 舒適 江西科技學院
在當前的影視藝術范疇,后期剪輯已經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剪輯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質量和感染力,同時剪輯也是目前電視電影快速發展的重要產物,獨立出現且逐步完善。不可否認的是,剪輯水平不斷提高,可以促進影視藝術后續發展。
剪輯風格,即編輯對節目剪輯給出的整體構思,能體現出編輯對節目意圖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內容和結構的掌控。因節目種類很多且形式各異,所以編導也有著不同風格,使不同節目必須采用合適的剪輯方法。
編輯對節目進行剪輯時,應先了解節目,將劇本吃透,精準把握編導意圖和對藝術的追求,以節目具體內容、形式及風格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剪輯方法,確定剪輯總體風格。在確定了剪輯風格以后,需要做到前后一致,使風格貫穿到整個剪輯過程當中[1]。
應注意,針對后期編輯,確定剪輯風格固然重要,但主要是為內容提供服務的,所以應在服從的基礎上,不違背意圖及對藝術的要求,和節目內容、結構及主題相統一。此外,在后期剪輯過程中,不論人物的動作、情緒還是節奏,選擇剪輯點時都應遵循相關客觀規律,適應事物發展基本邏輯,與受眾思維習慣良好協調。
節目節奏由多種因素構成,如畫面、鏡頭運動與長短、場景變化和組接。不僅是節目中人物情緒、事件和情節等的變化速度與強度,而且還是決定節目質量的重要因素。
前期拍攝過程中,攝影師需要按照編導意圖對鏡頭運動速度進行嚴格控制,比如對于輕松和愉快的節目,運動速度一般較快;而對于以抒情為主題的節目,其運動速度應適當減慢。
后期剪輯過程中,編輯要按照腳本對保留的內容進行整合,但這并不表示可以刪掉和腳本無關的精彩之處,可以采用花絮等方式來表達。
剪輯時,編輯必須嚴格遵循此節奏,然后結合節目具體內容和結構安排,以事件和情節的實際發展為依據,形成有起有伏和張弛有度的良好節奏。實際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兩點:其一,剪輯節奏和節目節奏吻合;其二,段落間節奏發生的變化應合理,如果變化的過快或者是過慢,都會使受眾產生不適。
節目在結構方面應保證頭尾良好結合,所有段落都要充分、飽滿,之間的比例合適、得當,在整體上保持均勻與和諧,通篇有統一的風格,沒有太大的偏差。若節目結構混亂,則事件的來龍去脈將很難交代清晰,導致節目的風格前后不一,受眾無法形成正確的認識。
節目結構必須順理成章和自然過渡,消除人工處理過的痕跡,更不能牽強附會和生拉硬拽。不同段落間的銜接應做到行云流水,自然樸素,不做作[2]。
結構嚴謹性最先體現于邏輯思維方面,即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主次得當,不能有漏洞和混亂,破壞受眾體驗。但如果過分追求嚴謹性,會喪失活潑性,讓受眾感到乏味無趣。如今,社會生活越來越豐富,使節目結構更為多樣,任何一種獨特事物均有其特殊表現形式。所以,對電視節目而言,應堅持創新,努力突破原有模式,從表現形式、節目內容及結構等方面進行創新,以此引起受眾共鳴,達到理想傳播效果。
電視節目是時空上保持連續的視覺性藝術形式,在畫面表現上應具備一定連貫性,這一點體現在不同畫面間的延續及繼承上,而這種延續與繼承,往往需要通過剪輯來實現。無論是編輯還是編導,在之后的制作工作中,應嚴格遵循相關規律與法則,即畫面之間的組接基本邏輯。
動與動相組接,靜與靜相組接是最基本的組接規律,要求在選擇好組接點以后,確保鏡頭中的主體有相同的運動狀態,或各自的拍攝方法保持一致。在剪輯過程中,通常將不同鏡頭當中造型或節奏相似的部分作為組接點,以此實現預期的轉換目標。
這是目前最常用的轉場剪輯技巧,應注意,需要防止純人物畫面產生疊化,否則將使受眾感到畫面十分生硬,且多個人物相互錯雜,導致畫面極為混亂。
即對某些畫面進行加速處理,如果畫面的節奏較慢,則進行加速能使畫面更為協調,在處理時要嚴格控制調節速度,避免畫面產生跳幀。
在扣像時,應先對色彩進行調整,使扣像物體和背景有一定的色差,背景以藍色為宜,對扣像有利,也可直接套用黑白通道,對邊緣進行柔化處理。
在畫面合成過程中,必須保證光線的協調性,對于合成鏡頭相同的素材,需要在相同的光線條件下進行。教色在合成中具有關鍵性作用,應對畫面氣氛進行充分考慮,綜合考慮光線強度、光線方向、對比度與色溫,保證最終的合成效果能夠達到預期。
具體制作方法為:在畫面上對素材進行截取,對其進行復制,將其移至指定位置。對于現在很多節目,都有這樣一個誤區:普遍認為創造純粹立體效果才是最好的,然而只有把立體鏡頭與實際拍攝而成的鏡頭融合在一起,實現相互調配才可以創造最好的效果。
在實際工作中,應認識到剪輯具有的重要作用,并給它進行合理定位,明確主次,理順創意與剪輯間的相互關系。只有好的創意,沒有合適的剪輯方法,將使節目效果大打折扣,無法正確表達真實想法和意圖;相反,光有較高的剪輯水平,而沒有好的創意,或只是使用一些特效手段,則也會對節目效果的正常發揮造成不利影響[3]。
綜上所述,電視節目剪輯實際上是具有極強實踐性特點的工作,若將正確掌握蒙太奇等手法和熟練使用各種鏡頭組接方法作為剪輯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術,則嚴格控制剪輯工作節奏、把握節目整體結構是編輯者的主要任務。在實際工作當中,只有真正用心體會和通過反復的實踐,加之輔以藝術價值,才能使節目具有更高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