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菲 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和手機用戶習慣于通過新媒體來接收新聞資訊,廣播新聞的受眾被大大分流,其傳遞信息的作用正在不斷被弱化。在這種大背景下,廣播新聞節目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借助專業的新聞策劃,制作出形式新穎、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內容,才能吸引受眾。
狹義的新聞策劃,是指對新聞報道的策劃,是針對某一新聞事件的新聞報道進行前瞻性的、有創意的設計和安排。隨著媒體間競爭的日益激烈和通信的高度發達,有限的新聞資源成為各家媒體追逐的對象,獨家新聞已經越來越難,新聞共享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如何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有限的共享資源,變共享為獨享?新聞策劃的作用至關重要。從近年來廣播的實際操作來看,廣播新聞策劃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一)配合黨和政府的重大宣傳任務而開展的新聞報道策劃。廣播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傳統媒體,在宣傳報道中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打造出主題鮮明、立意準確的報道,展現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擔當。
以筆者所在的安徽廣播電視臺廣播頻率為例,為了進一步踐行“走轉改”,貫徹落實中央和安徽省關于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在2016年策劃推出大型新聞采訪活動《聽見:扶貧正攻堅》,選取多個有代表性的貧困村或貧困戶進行跟蹤式采訪,報道當地扶貧的進展情況,記錄貧困群眾脫貧的軌跡,全年共采制11組44篇作品,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2016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并受邀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例會上,向全國廣播電視管理和創作人員介紹創作經驗。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外,是全國第一個在總局同類會議上介紹廣播節目創作經驗的省級臺。
(二)一些重大新聞事件的新聞報道策劃。從時效性上看,重大新聞事件可以分為常規和突發兩種。常規新聞事件,如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等,針對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廣播都可以進行一系列的策劃報道。而在突發性新聞事件報道中,廣播在以快取勝,快速傳遞信息的同時,必須注重策劃性,不能自亂陣腳。比如說安徽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作為全國首家省級應急廣播,針對突發公共事件制訂了詳細的《安徽交通廣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執行方案》,在方案中,對于各種突發事件的報道內容和形式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定,這也是將策劃思路制度化的一種方式。
按照新聞報道的流程來看,分為選題,采訪和組稿三個環節,策劃也應該貫穿于這三個環節始終。首先,選題是報道的前提,不是所有的事件發生后都可以進行策劃報道,新聞把關人要進行必要的篩選,按照新聞價值大小進行判斷和篩選,然后選取有典型性或重大性的事件結合廣播的傳播特點進行新聞策劃。其次,采訪是對新聞素材的采集過程,也是對新聞進行加工的過程。最后,組稿,就是對采集到的新聞素材進行組合和加工,最后以稿件的形式呈現給受眾。一則富有吸引力的新聞稿件,可以實現對新聞事件的全面展示,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一)廣播新聞策劃選題的創新
新聞選題是新聞報道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新聞選題實現了創新,才能帶動整個新聞策劃的創新。當前廣播新聞選題的創新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確立選題要有受眾意識。互聯網時代,人們在新聞事件報道中的參與程度和自主選擇性不斷增強,受眾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精細化。因此,廣播新聞策劃有受眾意識,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前提下,必須充分考慮受眾需求,選擇民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策劃主題。第二,確立選題要注重方法多樣化。除了一些傳統的新聞來源,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新聞選題素材呈現爆炸式增長,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一些網絡平臺,都有可能成為素材的來源。值得注意的是,海量化的網絡信息中也夾雜著大量的無用信息和虛假信息,這就要求廣播新聞策劃人員在確定選題時,要獨具一雙慧眼,去偽存真,去粗留精,篩選出獨具特色的新聞選題。
(二)廣播新聞策劃采訪的創新
新聞策劃的采訪創新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首先,采訪內容要創新。采訪人員要牢牢樹立受眾意識,充分考慮受眾的關注點,精心設計采訪提綱,準備采訪問題,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關注需求。其次,采訪形式要創新,現如今的廣播采訪,早已經不是僅僅依靠一部采訪機收錄音頻資料就可以完成。在網絡時代,手機、數碼相機、VCR、無線網絡等等,都是采訪的新手段。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采訪人員不能固步自封,必須要有創新思維,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熟練運用網絡和新媒體工具,為每次新聞采訪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廣播新聞策劃組稿的創新
好的新聞策劃,最終是需要以新聞稿件的形式展現在受眾的面前,因此,廣播新聞策劃組稿也需要創新,對素材進行精心的加工,形成完整的事件脈絡,增強報道的吸引力。
首先,錄音報道的制作形式要更加新穎,符合聽眾的收聽習慣。其次,現如今的廣播新聞不止是通過廣播頻率傳播,很多時候是在全媒體平臺上傳播,微博、微信上都會展現。因此,在這種新聞組稿時,要充分結合互聯網特點,用符合網絡用戶接收習慣的方式去敘述新聞事件,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還以2016年度安徽廣播電視臺廣播序列的大型策劃報道“聽見——扶貧正攻堅”為例,這一組大型策劃報道,在節目創作方面,所有作品采用故事化寫作手法,用微觀敘述的表達方式,小切口入手,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聽的扶貧故事具有較高的可聽性。在傳播運作方面,作品采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建立了“統一發稿平臺、同期播出作品”的運作模式,多頻率的整體聯動,有效地提升了廣播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一)牢牢把握受眾思維
所謂的受眾思維,是指受眾至上,受眾需要什么,新聞人就生產什么,受眾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提供,受眾想了解什么,就傳遞什么信息。現如今,高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媒體和受眾之間的交流快捷而頻繁,在廣播新聞策劃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與受眾溝通,緊緊圍繞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在設計新聞策劃的各個環節,切忌閉門造車。
(二)多部門協調運作
互聯網時代,信息大戰的制勝點不再是信息的多寡,而在于創意的高下。廣播新聞報道的策劃絕不是一個新聞采寫一個部門的事情,而必須實現多部門聯動。比如說,新聞策劃部門要和廣告經營創收部門緊密聯系,策劃活動時,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聞策劃部門同時要和活動執行部門緊密聯系,一場好的策劃只有落地執行的好,才能產生更好地傳播效果。總之,只有多部門協調運作,才可以有效保證新聞策劃的創意和思路在各個環節實現。
(三)全媒體平臺保障
互聯網時代,新聞作品最終的呈現方式已經從以往的一次采集,一次生產,一次呈現的傳統模式,變成了一次采集,多次生產,多次呈現的全媒體模式,因為在廣播策劃報道中,同樣需要全媒體平臺的保障。因為各類媒體所需要的報道內容和風格截然不同,對于新聞工作者的技能要求也不同,因為在新聞策劃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什么樣平臺適合什么樣的傳播內容,需要文字的出文字,需要圖片的出圖片,需要音頻的出音頻,需要現場直播的立即連線,將同一則新聞事件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開發利用,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快節奏、多角度的閱讀習慣。
盡管廣播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但是因為新媒體的沖擊,廣播新聞的傳播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廣播新聞必須充分重視策劃的作用,不斷創新策劃理念,提高新聞質量,才能在日漸多元化的媒體市場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立于競爭的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