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洋 中國傳媒大學
最近幾年,由于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媒體行業發展非常迅速,媒體融合趨勢明顯。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如今網絡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電視、手機都可以與網絡相連接,信息的傳播非常迅速,且信息量龐大。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的基礎上,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對媒體行業和播音主持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將信息傳達給觀眾,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播音主持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電視或廣播中把控節目流程,貫穿節目始終的就是節目的播音主持人,他們往往具有磁性的聲線和亮麗的外形,給觀眾以一種美的欣賞。
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播音主持專業逐漸在我國建立起來,中國傳媒大學等600多所高校陸續成立了該專業,為我國的播音主持行業輸送了不少優秀的新鮮血液。
規范性。應用于播音主持中的語言應具有規范性。尤其是一些嚴肅的電視節目,如央視的新聞聯播等主流媒體制作的節目,主持人的主持詞是會經過嚴格審查的,并且是經過反復思考的。一旦節目播出,主持詞中的語言用的是否合適、是否規范都會影響節目的質量和反響。
時代性。時代的變化使得媒體行業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播音主持詞中的語言要具有時代元素,反映時代的特征。同時,要注意在繼承和弘揚優良傳統的過程中勇于創新,滿足現代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科學性。播音主持語言的用語、用詞、用句都要具備科學性的特征。主謂語的順序、詞與詞之間的搭配等等,都需要字斟句酌,既不能產生歧義,也不能不通順、詞不達意,要滿足語言的科學性特征,就要反復研究、嚴謹慎重,務求盡善盡美,完美地將節目中的信息傳遞給觀眾,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首先,作為一名播音主持人,普通話一定要標準、規范,幾乎所有的學校和電臺都要求主持人持有普通話一級證書。許多電視臺的節目都是可以全球播放的,而主持人作為節目的靈魂部分,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因此,主持人的形象要端莊,要使用普通話,語音語調要標準,主持用語更要規范。同時,主持人要具有鑒別用語規范與否的能力,并及時修正不規范用語,保證節目質量。
靈感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更是如此,優秀的播音主持人要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要將播音主持的語言技巧與生活中的細節結合起來,體現在對應的節目中,拉近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比如在某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提前學習了嘉賓的家鄉方言,并在節目中很自然地與嘉賓對話,這不僅活躍了現場的氣氛,也讓嘉賓感到親切,不僅有助于緩解嘉賓的緊張情緒,還能調動現場的活躍氣氛。
主持人的語言要具有自己個性化特征,比如一個習慣用語,一句方言,或一種播報模式,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當中,這種個性化的語言特征會為主持人加分不少。
理性化的語言特征主要體現在播報新聞中。無論是播報令人愉悅的報道,還是令人憤怒、悲傷的報道,主持人都要保持冷靜的姿態,理性地、客觀地進行播報。語言上要盡量平穩,個人的情緒要盡量控制,在輔以適當的語音語調的基礎上保持語言的理性化。
播音主持是新聞戰線的前端,要提升主持人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素質,必須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思想道德素質是播音主持人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傳遞信息、傳播新聞的過程中,主持人要能夠明辨是非,說明事理,所以必須要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意識,具備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
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利用自己自身的特征或優勢讓觀眾記住。比如《中國好聲音》節目的主持人華少,在節目中的超快語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這種超快的語速也成為了他本人的個性化特征,成為了他獨特的語言標簽。再如談話類節目《向幸福出發》的主持人王為念,主持風格風趣幽默,語言也極為接地氣,生活化的語言特點和極為親和的情感表達使得他與嘉賓之間的對話樸實流暢;而《魯豫有約》的主持人陳魯豫的語言風格是平實,就像兩個朋友之間的聊天一樣就完成了節目的錄制。
時代在變,觀眾的需求在變,面對多樣化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可以通過培訓、學習、進修等途徑積累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巧,提高心理素質,以求能夠用最精準的表達將信息傳遞給觀眾。同時,還要通過讀書、參與社會實踐等方式不斷擴大知識面,多方面涉獵,提升文化內涵。比如湖南衛視的節目主持人汪涵在《我是歌手》的7分鐘救場,就離不開他平時的積累和豐富的經驗。
播音主持人在主持中必須要堅持語言的規范化、生活化、個性化和理性化的原則,再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激烈,才能提升語言素養和情感表達能力,才能最終達到提升節目的效果和收視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