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楊薇 任健 叢方地 王俊斌 劉黎瑤 張欣 王麗
摘 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創新放在“十三五”期間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是高校實行眾創這一基本國策的時代責任。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柱力量。在理工科高校中進行以專業知識為依托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必將能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更應該與專業知識結合,突出其創業教育的專業性,學以致用,在教師的帶領下,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創業實踐活動,這樣也可以激發專業教師的積極性,使創新創業活動更有活力,更接地氣。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理工科;高校;大學生
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不是制造強國,制造業創新能力不強,很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國家制造業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后的一個主要原因。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我國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邁進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理念,進一步提高與激發了全民族的創新創業熱情。高校在創新創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
在高校創新創業方面我們國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特色鮮明,成績斐然,從1990年至今,麻省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及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多個公司。迄今為止,麻省理工大學已經累計創辦了上萬家公司。當然我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大學生創業比例由2010屆的0.9%升高到2014屆的2.9%, 但創業成功率與西方國家相比要低的多。2015年統計的數字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0.3%,而西方發達國家的為平均20%。成功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國家的本科教育階段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體系和平臺還不健全,大學生在校接受的創新創業的訓練還不夠。
歐美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都有自己的特點,有多種模式。對于理工科院校,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理工科模式有較好的參考價值[1]。首先立足于本專業基礎上,來激發學生的創業意愿和激情,使他們看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可以造福社會,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他們對于專業課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在此基礎中要對他們進行創業知識的教授,使他們具備相關的知識。另外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講,創新創業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更需要關注實踐層面的問題,因為創業實戰技能是創業教育的中心環節。具體到我們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就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發現和改進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產品,并將這些產品能夠在實踐平臺上落地,這樣才能夠在訓練他們專業技能的同時,切實加深了創業過程的體驗,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創業成功率。本文針對如何在理工科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目前高校中絕大多數教師沒有創業的經歷,沒有經營公司的經歷,因此讓高校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創業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創新放在“十三五”期間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國民創新素質提升,是高校實行眾創這一基本國策的時代責任。教育部辦公廳2016年11月10日發布了關于建設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的通知,因此不難看出國家層面的支持。筆者所在的高校也相繼進行了多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培訓。對于理工科學校的師資選拔方面,側重點應該是從專業課的教師中進行選拔,理工科高校的學生的創業方向應該立足于本專業,這樣才能夠學有所用,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新型實體型企業的發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這一點考慮,顯然專業課的教師有專業知識的優勢,當然他們的劣勢也比較明顯。理工科教師需要接受更多的有關商業運作,企業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培訓,以便于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二、正確認識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和規律,每個人的創業成功的秘訣,成功之道都是不一樣的,創業從來不是靠老師能夠教出來的,創業需要的是每個人的探索,不斷地與市場的碰撞,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1. 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創新為基礎,創業為導向的實踐教育活動
在理工科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活動,美國的斯坦福大學也做的非常出色,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2]。斯坦福大學最引以為傲的成就在于“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學校非常重視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銜接,從創業者角度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專業特長、能力水平及成長環境,為學生系統規劃整個創業流程。斯坦福大學營造了自由、開放的學術交流氛圍,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根據研究愛好及個人專長而自由選擇研究課題。同時,斯坦福積極建立高校與企業的聯系,首創“科技工業園區”模式。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既促進企業得到學校的最新技術支持而迅速發展,又可以幫助學校得到企業支持而更好完成科研項目。教師在重視產學研一體化的同時,還極力做好基礎性教學與科研的創新工作。同時得益于這種互惠互利的共贏模式,斯坦福大學配備全球先進的實驗設備、教學設備,同時聘請世界各地的知名專家為其教學和研究出謀劃策,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融入到了實踐環節,開發了產品,融入到了創業活動中,學到了創新創業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創業所需的各個環節的鍛煉。因此每年有大批的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而這些創業者的成功率要遠高于其他學校的畢業生,這和他們的以實踐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于傳統教育模式,必須強調實踐和實戰。
2. 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
創新創業教育中,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的角色是引導。面對問題,教師不應該是給出答案,著要和傳統的教育不同,創業過程從來沒有唯一答案和標準答案。同樣的問題,面對的人不同,時機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都會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這些方式不能按照優劣等級進行劃分,每個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應該是所能做出的做好選擇。因此教師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面對學生的問題,不是給傳答案,而是引導如果采用某種辦法,結果是什么,這個結果能符合你的要求的,帶領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做出選擇,因為是學生在創業,而不是老師在創業。老師所認為的答案未必對的,未必適合學生的。切記擺正自己的位置。創業教育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成長過程, 激發學生尋找創新點,碰撞思想的火花,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創業之道,師生共同進步。教師在每一次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該是都有收獲,都能感受到學生的智慧與思想。這樣的創新創業教育才算成功。
3. 走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誤區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鍛煉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能把他想成是就業的另外一條出路。誠然一部分人的創業,會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但我們不能否認,本科生創業失敗的幾率是非常高的。有相當一部分人創業失敗后還要重新走上職場,重新積累能量和經驗,為下一次的重新創業打下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要教給學生的是看待事物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包括從老板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即使他們畢業后沒有自己獨立創業,也會比別的同齡人在思維方面更成熟,分析問題的方式更全面,因而職業的發展會更順利。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更應該與專業知識結合,突出其創業教育的專業性,學以致用,在教師的帶領下,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創業實踐活動,這樣也可以激發專業教師的積極性,使創新創業活動更有活力,更接地氣。
[參考文獻]
[1]包水梅, 楊冬。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啟示——以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百森商學院為例。高教探索, 2016 (11) :62-70.
[2]徐世平,史賢華。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述評。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35(2):22-26.
(作者單位:天津農學院 基礎科學學院,天津 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