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鑄福
摘 要:在中國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中,任何時期與階段,青年作為富有活力、創造力及生命力的群體,他們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青年人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切入點,本文基于十九大精神從青年人的特點、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加強青年隊伍建設,實現其在社會科學發展中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十九大精神;青年隊伍建設;對策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同時,并鼓勵青年人堅定信念,為實現中國夢腳踏實地的努力與奮斗。習總書記還強調科教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創新型強國的重要。由此,基于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與落實,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成為服務企業和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實現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也肩負著國家未來繁榮復興的艱巨使命。青年團隊的整體素養直接關系和影響到企業與國家發展的未來。
一、新時期青年人的特點
青年人作為企業發展和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他們有著活躍的思維、充沛旺盛的精力、以及創新求變精神,只有不斷加強青年隊伍建設,才能夠實現企業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一) 教育接受程度普遍高,有著突出的優點。
在新時代背景環境下成長的青年人,他們受到科技信息環境的影響,告別傳統“接班就業”的體制,在高等專業學歷教學中,形成更多元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對自身價值有著全新的認識與追求,從而形成日常中鮮明的性格特點和思維特性。他們更樂于接受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成才意識,注重自我的表現,特別是信息容量大的網絡,培養了青年人的創新創(求)變精神。
(二) 突出的個性特點,向往自由不受約束。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全球化與信息一體化發展,這樣的社會背景對青年人的成長影響很大,物質生活的豐厚充裕,讓這些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青年相較上一代長輩,更強調自我個性的表現,強調主觀感受與個體意識,傾向于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環境狀態。他們渴求擺脫傳統陳規陋俗的束縛與禁錮,持有懷疑的眼光去探索未知,不盲從傳統與正統,敢于質問權威。
(三)部分青年人缺乏適應能力,且敬業度不高。
第一,受到過高目標與定位的影響,部分青年人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在實際中急功近利,特別是針對一些基礎性工作,他們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甚至因為不屑一顧而放棄;第二,職業定位模糊不清,部分青年人對當前的工作或者狀態并不滿意,卻又不知所措,甚至不采取任何措施;第三,對工作和崗位缺乏忠誠度,工資已經不再是青年人評判職業的第一標準,在選擇職業過程中,工作環境、個人成就及心理滿足等因素都影響到青年人對職業的選擇;第四,過于注重個人得失或者注重自我個性的彰顯,責任心缺乏或者較弱,在團隊合作中成員之間不能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的能力薄弱,遇到問題不能主動承擔責任,且存在著嚴重推脫責任現象;第五,普遍缺乏吃苦耐勞品性和抗壓性,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不能積極改變自身主動去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在挫敗中往往一蹶不振,無法做到迎難而上;第六,部分青年人的執行能力比較弱,在實際工作中青年人因為崇尚自由的個性,很難適應和融入企業或者單位的嚴苛規章制度,甚至在一些重點任務攻堅中,部分青年人常以借口推諉工作和逃避責任。
二、新時期環境下青年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基于十九大精神背景,結合實際工作綜合分析青年人和青年隊伍建設的實際現狀,尤其是青年隊伍建設在兩個方面有著嚴重的問題。
(一)忽略青年人的需求多樣化,激勵手段單一。
在鼓勵青年人工作和積極投入我黨和國家建設發展時,激勵方式單一化,往往忽略了將物質與精神兩方面激勵的有機結合,且未形成目標激勵的愿景。一些利益激勵與實際工作內容相脫離,存在嚴重的待遇問題,青年人為改善待遇,通常會通過跳槽來實現加薪。精神激勵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部分青年只是通過授予榮譽稱號單一的方式進行激勵,這種形式不能及時和充分的肯定青年人的價值。
對于青年人而言,激勵的方式講求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在提升職務和提高待遇的同時,更多還要增加獨立工作的機會,改善工作環境等方面激勵青年人工作。
(二) 缺乏有效溝通,弱化青年人的感受。
在青年人培養和青年隊伍建設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組織培養與青年感受的不對稱,每個單位在培養青年人方面,有著屬于自身所有的措施,雖然提倡的力度比較大,但是在培養和關注青年人并沒有達到,且大部分青年人也未能有效感受與體會;另一方面,組織意圖與青年理解的不對稱,在單位實際工作與組織安排中,青年人不能理解組織的意圖,例如,組織有意識的安排新崗位給青年人鍛煉,青年人則往往誤解為是排擠打壓,在組織管理方面,有些管理者對青年的待遇、崗位及職位的觀點認知也過于片面。
三、基于十九大精神如何加強青年隊伍建設
那么如何塑造青年人,為青年實踐搭建更廣闊的舞臺,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出解決對策。
(一) 建立健全教育溝通機制,強化引導青年人隊伍的建設與規劃。
結合企業或者工作的實際特點,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內容,深入開展與國家、社會及企業共同發展奮進的主題活動,引導青年人增強愛黨愛國愛企業的奉獻精神,深刻理解企業的戰略部署,樹立愛國敬業、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建立健全的溝通機制,引導青年員工遵循青年隊伍建設規劃章程制定奮斗目標。組織開展活動培養青年人的團隊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提高隊伍凝聚力,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二) 建立科學完善的評估機制,量化人才標準。
由單位的職能、人力資源、團委等部門成員組建領導小組,根據單位青年人的實際需求,有重點、分層次的為青年人提供自我鍛煉和提升的環境舞臺,細化評估標準,推行科學的評估標準,從行業專項青年人才指標的評估向本單位的評估進行細化,合理評定人才,挖掘潛力,建立科學的職業規劃,強化動態管理建設,建立后備人才信息庫,完善管理青年人,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青年人才隊伍。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首先,注重實施有效的激勵手段,豐富精神激勵手段的同時,提升獎勵品位,并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其次,開展多樣式的培訓,將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相結合,主要培養青年人的技能、能力訓練與理論學習的結合,以實用技術為原則,開展多方位培訓,突出訓練青年人的能力;最后,加大選拔力度,投入力度加強對工作環境、設備設施的建設,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激發青年人的關(光)榮感與自豪感,留住青年人才,降低和減少人才的流失。對一些成績突出的青年人采取破格升職,讓更多的青年人才得到鍛煉。
四、結論
青年作為黨和國家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青年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本文分析指出新時期新環境下青年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十九大精神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完善的體制提高青年綜合能力的提高,做好青年隊伍建設,為社會經濟建設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養財,杜廷鐸,伏寧.《淺談如何加強青年隊伍建設技法(激發)青春正能量》.《現代企業文化》.2016年第9期.
[2]韓笑.《淺談如何加強企業青年人才隊伍建設》.《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年第9期.
[3]龔曉龍.《淺談如何加強青年隊伍建設激發青春正能量》.《青年與社會》.2014年第5期.
[4]曹靜.《淺談如何加強新形勢下基層青年員工隊伍建設》.《企業文化(下旬刊)》.2017年.
[5]李佳.《關于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企業文化旬刊》.2017年第6期.
[6]王力梅.《關于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作者單位:肇慶開放大學,廣東 肇慶 52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