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摘 要: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種價值取向和永恒追求,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也是鞏固黨執政基礎的需要。探索公平正義的理論淵源,深刻理解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意。要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首先需要解決好公平正義的問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是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在當代中國實現的過程。
關鍵詞:公平正義;核心價值觀;政治認同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8-0225-02
自古以來,公平正義就是人們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最高期望,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種價值取向和永恒追求。探索公平正義的內涵,才能深刻明白公平正義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意,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一、公平正義的理論淵源
公平正義內涵豐富而又高度抽象,公正是指“對政治、經濟、法律、道德等領域中制度和行為之合理性的一種道德認識和肯定評價……指處理人際關系和利益分配的一種原則,即一視同仁和得所當得。”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先賢們也對公平正義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在中國遠古時代,當堯把天下禪讓給舜的時候就告誡他:“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堯的意思是說上天的使命落在你肩上了,你要堅持中正原則、不偏不倚。先秦儒道墨諸家關于社會公平正義也有許多價值訴求。孔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是財富分配公平了,民眾就不會感到貧窮,從而實現社會安定國家穩定有序。老子認為,人應該效法天道,做到公平正義,對后人有很大的啟發。墨子的“兼相愛”主張,提倡利益共享,惠及人人。宋代的王安石實施一系列的變法,也是為了追求社會公平正義。近代的康有為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孫中山倡導的民權就是要使人民享受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權利。以上的理論觀點雖然具有歷史局限性,實現的可能較小,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些理論出現的價值和意義,對今天的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西方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流派。古希臘和古羅馬是公平正義思想的源頭。柏拉圖的“理想國”中認為“正義是國家正義和公民個人正義的統一體。兩者是互相依存、互為前提、不可分割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是最主要的,它比星辰更加光輝。”近代以來,西方逐漸形成了以社會契約論為基礎的公平正義思想,包括霍布斯、洛克等人。18、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更把公平正義作為未來理想社會的重要目標。19世紀以后出現的功利主義公正觀對社會也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邊沁和穆勒的功利主義公平觀。美國當代著名的倫理學家、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中論證了自由與公平、個人與國家、機會與結果等廣泛的社會政治問題。在他看來,只有建立起人們普遍接受的正義觀,社會才能成為一個組織良好的人類聯合體。這些豐富多彩的正義理論反映了他們對公平正義的追尋。
馬克思恩格斯對公平正義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們的公平正義思想是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不公正的過程中提出來的,社會之所以存在不公正,根源就是私有制的剝削和壓迫。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必須消滅私有制和階級。馬克思一生都在追求公平正義的事業。歷數先賢們對公平正義的探索歷程,可以看出公平正義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也是鞏固黨執政基礎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把平等、公正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盼和呼聲。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公平正義的期盼也日漸提高。要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首先需要解決好公平正義的問題,加強各項制度的建設。
(一)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當前要加快推進司法制度改革和工作機制改革,發揮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新任務,并對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廢止勞動教養、嚴禁刑訊逼供等一系列具體法律制度做出明確規定,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奠定了法治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題是“依法治國”,表明了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決心。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了公平正義是全國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方面。而司法機關則是維護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依靠司法制度則是人民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最后一種手段。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更好地發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實現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公平的分配制度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如果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人們的公平感失衡,必然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所以我們要抓緊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來緩解收入差距。不僅要加快經濟發展把蛋糕做大,還要解決好收入分配問題,分好這個大蛋糕。政府部門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強化稅收制度的作用;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合理使用稅收杠桿,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打擊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三)建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關乎國家社會發展的基本制度,而公平是社會保障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則,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習近平同志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保障每個孩子都能夠接受教育。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覆蓋面還不全面,要堅持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統籌發展,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快推動城鄉基本醫保整合,健全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健全醫保支付機制,完善醫保經辦服務體系,讓農村人民也公平地享受到社會的醫療公共資源。還要增強社會福利方面的公平性,讓廣大中低收入群體都能夠獲得享受社會福利服務的平等權利。
三、公平正義在中國的實踐發展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價值目標,黨和政府也一直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作為奮斗目標,從未停止過追求的腳步。我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可以說是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在當代中國實現的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提出把經濟建設當作我國的工作重心,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他在南方談話中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將共同富裕納入到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要想實現共同富裕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鼓勵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讓人們公平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就,可以說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就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過程。離開了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就會落空。
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公平正義的直接體現。鄧小平同志曾強調穩定是發展的前提,中國只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發展,而只有堅持公平正義才能協調各種不同的利益矛盾,實現社會的和諧有序,最終實現社會的大發展。
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江澤民同志強調把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作為涉及全社會的重要戰略問題加以解決。胡錦濤同志科學界定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要素,其中把公平正義放在比較突出的地位,還強調我們構建的和諧社會是讓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堅持發展成果讓人們共享,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統一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過程中。評判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否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如果沒有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其他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公平正義在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溫家寶同志曾說道:“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我認為,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這充分表明了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性,我們還要實現司法、分配、教育等方面的公平正義,從而讓太陽的光輝照進每一個人的心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關于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并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為此必須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作為前提。生活在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而我們只有做到公平正義才能實現三個“共同享有”,每個人才能夢想成真,中國夢才能實現,也就是說公平正義是中國夢的價值基石。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照亮中國夢。權利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權利平等是最根本的,每個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各項公民權利。機會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要打破財富、身份、權力、地位的固化和壁壘,讓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的機會。規則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規則公平主要指過程公平,為此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完善各種法律制度,做到各項權力依法行使、公開透明,加強監督,杜絕潛規則。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只有做好每一環節才能更好地實現公平正義。
縱觀古今中外學者對公平正義的探索與追尋,可以得知它存在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它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與動力。我國目前處于社會轉型期,實現公平正義對于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六版縮印版)[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2]趙苑達.西方主要公平與正義理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5.
[3]苗力田.亞里士多德選集(倫理學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3.
[4]習近平.習近平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的視頻賀詞[N].人民日報,2013-09-27.
[5]習近平.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