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良彪 李艷君 謝小洪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選擇中西醫結合方式在臨床中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情況。 方法 抽取在2016年9月—2018年8月時段到該院進行治療的60例糖尿病腎病綜合征且中醫證型為脾腎陽虛兼水濕瘀阻型患者,將隨機數字表法的分配法則作為分組依據,然后分為對照組同觀察組,每組30例。予以對照組行西醫方式治療,予以觀察組行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對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變化、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腎功能、血白蛋白指標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情況進行評價與比較。結果 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24 h尿蛋白總量、血白蛋白、SCr、BUN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更加理想(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患者而言,選擇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的效果較單行西醫方式佳,可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改善腎功能指標情況,從而促進康復,在臨床中具有可觀的借鑒以及采納價值。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糖尿病;繼發腎病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 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a)-0192-03
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日益增長,繼發于糖尿病的腎病綜合征并不少見,其治療難度偏大,易發生終末期腎衰竭。對糖尿病腎病導致的的腎病綜合征,目前無特效藥物,在西醫中,多采用控制血糖、選擇大劑量ACEI/ARB藥物、抗凝、調脂等方式進行治療,但是會引發較多的并發癥,使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在中醫中,其屬于“水腫”“虛勞”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多歸于脾腎虧虛、陰精陽氣不足后出現水濕、瘀血、痰濁等[1]。近年來,大量資料顯示,選擇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糖尿病腎病所致的腎病綜合征的效果理想,鑒于此,該文選擇該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8月60例糖尿病腎病綜合征且中醫證型為脾腎陽虛兼水濕瘀阻型患者開展研究,為分析中西醫結合方式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時段到該院進行治療的60例糖尿病腎病綜合征且中醫證型為脾腎陽虛兼水濕瘀阻型患者,將隨機數字表法的分配法則作為分組依據,然后分為對照組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4.7±10.9)歲,平均病程(1.4±1.5)年,其中9例合并冠心病,15例合并高血壓,6例合并其他;觀察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55.0±11.5)歲,平均病程(1.4±1.5)年,其中11例合并冠心病,16例合并高血壓,3例合并其他。統計學分析組間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制定的標準[2-3]。
1.2.1 西醫診斷標準 ①有確切糖尿病病史,病程常在6~10年以上;②大量蛋白尿:成人>3.5 g/24 h;血漿白蛋白<30 g/L。
1.2.2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①脾腎陽虛證 主癥:神疲乏力,或有面浮肢腫,小便頻數或清長,形寒肢冷;次癥:面色蒼白,腰膝酸軟,或少尿;舌脈:舌淡胖或舌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遲或沉細無力;②濕證 主癥:脘腹脹滿,納呆惡心,便溏泄瀉,面色無華; 舌脈:舌紅或淡、苔黃或白膩、脈滑數或沉遲無力;③瘀證:主癥: 肢體麻痛,胸痹心痛,唇紫暗;舌脈:舌紫暗或有瘀斑,舌下青筋顯露,苔薄,脈澀不利。脾腎陽虛兼水濕瘀阻證的診斷:脾腎陽虛證2個主癥或1個主癥2個次癥或舌脈+濕證1個主癥+瘀證1個主癥即可診斷。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對該次研究所使用藥物不存在禁忌癥者。排除標準:①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及其它繼發性腎病綜合征;②伴有心、肝等其他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4 治療方法
所選擇研究對象均常規予胰島素注射或服用降糖類藥控制血糖、控制血壓、調脂等,并對血糖以及飲食情況進行嚴格控制,在日常中適當鍛煉,并將其作為基礎。
1.4.1 對照組 予以對照組患者行西醫方式治療:硫酸氫氯吡格雷片,使用方式:75 mg,口服,qd;血白蛋白低于20 g/L時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鈉,由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使用方式:5 000 IU/次,皮下注射,根據腎功能情況,qd或qod;厄貝沙坦,使用方式:300 mg, 口服,qd,血肌酐大于265 μmol/L時停用。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式基礎性上聯合中藥湯劑治療,治法:溫補脾腎,利水滲濕,活血化瘀。處方選用自擬安腎湯:太子參20 g、黃芪30 g、山茱萸20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當歸9 g、川芎12 g、陳皮12 g、姜半夏9 g、枳殼9 g、姜黃12 g,行水煎服,200 mL/劑,分為早晚兩次服用。所選擇研究對象均持續治療4周。
1.5 評判指標
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制定的標準[2-3],對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變化、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腎功能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評價與比較。
(1)中醫癥狀評級標準及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按癥狀輕重分為四級:0~3分。證候療效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00%。
(2)治療總有效率劃分等級:①顯效:臨床癥狀、證候基本消失,證候積分降低范圍在≥70%,24 h尿蛋白定量<1 g,腎功能恢復,血白蛋白基本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證候明顯好轉,證候積分降低范圍在≥30%,24 h尿蛋白定量<2 g,腎功能、血白蛋白較前改善;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3)血白蛋白、腎功能指標:24 h尿蛋白總量、血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
(4)并發癥:出血、感染、血栓。
1.6 統計方法
數據選擇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x±s)選擇t檢驗;計數資料[n(%)]選擇χ2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變化
治療前觀察組與治療組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積分改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3%較對照組73.40%高(P<0.05)。見表2。
2.3 治療前后腎功能及血白蛋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總量、BUN、SCr、血白蛋白指標水平比較(P>0.05);治療后,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均更加理想(P<0.05)。見表3。
2.4 血糖達標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較對照組更段,且并發癥發生率6.60%較對照組19.90%來說更優(P<0.05)。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導致的腎病綜合征治療難度偏大,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性,繼發腎病綜合征時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不單效果差,且不良反應多。目前臨床上多圍繞糖尿病腎病的病理生理展開,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為主[4],通過控制血糖血壓、調脂、改善微循環、修復腎小球基底膜、改善蛋白尿等,來改善病情,但不能延緩病情進展[5]。對于繼發于糖尿病腎病的腎病綜合征,如果無法及時進行治療,極易發展成為慢性腎功能衰竭[6]。糖尿病腎病綜合征在中醫學中多歸于“水腫”“虛勞”等范疇,其發病在糖尿病患者內熱、氣陰不足,瘀血為標基礎上,累及脾腎,脾失健運、腎不主水,出現水濕泛濫。此外,脾氣下陷,腎失封藏,導致尿中精微物質蛋白漏出,正氣日益耗損,脾腎虧虛嚴重,長時間持續下去最終出現陰損及陽,出現脾腎陽虛等情況。該研究針對脾腎陽虛兼水濕瘀阻型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患者,所選擇的中藥,其中太子參歸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黃芪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功效,山茱萸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之效,《藥性論》曰其能補腎氣、興陽道。以上諸藥為君藥。茯苓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薏苡仁歸脾胃肺經,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當歸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川芎歸肝膽經,活血行氣,能上行頭目、下調經水、中開郁結,為血中氣藥。以上諸藥健脾利濕、活血化瘀為臣藥。陳皮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姜半夏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消痞散結。對濕邪中阻,脾胃虛弱者有良效。枳殼歸脾胃經,偏于行氣開中,寬中除脹。姜黃歸肝脾經,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以上佐藥與君藥、臣藥合用,能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揮出補益脾腎、利水滲濕、活血化瘀等保腎功效。其同西醫方式進行聯合治療的時候,則能夠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到降低蛋白尿、改善腎功能,改善預后的作用。
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24 h尿蛋白總量、血白蛋白、SCr、BUN指標水平、中醫癥狀積分變化、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血糖達標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均較對照組理想,差異顯著,提示對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患者行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的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腎病綜合征患者而言,選擇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的效果較單行西醫方式佳,可降低蛋白尿,升高血白蛋白,可縮短血糖達標時間,改善腎功能指標情況,從而促進康復,在臨床中具有可觀的借鑒以及采納價值。
[參考文獻]
[1] 華傳金,仝小林.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病因證治初探[J].中醫藥學報,2001,16(4):46-48.
[2] 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7,41(7):7-8.
[3] 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10):51-52.
[4] 閆璞,劉曉峰,王世東,等.呂仁和教授診治糖尿病、糖尿病腎臟病及腎病綜合征的常用藥物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7, 12(1):30.
[5] 姜甫昇,南征.解毒通絡益腎方治療糖尿病腎病近遠期療效及安全性[J].陜西中醫,2017,38(4):465.
[6] 汪曉芬,李雪鋒,郭懷蘭,等.雷公藤多苷片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腎病綜合征[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7, 36(4):341.
(收稿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