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決策部署,山東能源集團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落實《國企十條》為抓手,整體工作乘勢而上、穩中有進、持續向好。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1426億元;同口徑實際經營利潤106.7億元,同比增盈7.9億元,歸母凈利潤31.8億元,同比增長15.5億元;上繳稅費112.8億元,同比增加15.7億元;位居世界500強第234位,比上年度攀升138位,是全球提檔進位幅度最大的10家企業之一,經營成效繼續走在省屬企業前列。
新舊動能轉換在破舊立新中全面起勢。制定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方案,初步形成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物流貿易、現代金融服務五大新興產業的“3+5”八強產業格局。組建山東頤養健康發展公司,集成現有齊魯云商、中國礦用物資網等電商平臺。“蒙電入魯”重點項目盛魯電廠明年8月并網發電,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伊犁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投產見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劣增優中全面深化。累計關閉礦井39對,退出劣勢產能1836萬噸。已處置“僵尸”企業116戶,剩余31戶今年全部完成。“三供一業”實際分離移交戶數占到總戶數的76.94%。堅持瘦身健體,在控減人員6.5萬人的基礎上,上半年又控減5325人,人工成本利潤率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
高質量發展步伐在增減并重中全面加快。大力優化資產、收入、盈利和負債結構,凈資產收益率提高到6.73%,物流貿易收入占比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非煤產業利潤貢獻率占比同比提高7.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降至65.91%。
發展方式在創新提升中全面變革。形成了“五管五放”母子公司管控機制。建成32個自動化、智能化采煤面,26對礦井取消夜班生產,人均煤炭產量同比提高14.9%,引領煤炭生產模式實現根本性轉變。
企業風險在系統防范中全面可控。有息負債同比下降339.3億元,安全生產周期不斷延長,集團整體保持和諧穩定局面。
下一步,山東能源集團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突出黨建統領,以《國企十條》督查整改為抓手,以更加精準的舉措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繼續保持經營業績走在前列的勢頭,重點做到“三提升、三增強”。
認清時代要求,提升思想境界,切實增強危機感。通過學習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對標南方省市先進經驗,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傳統產業,思想上決不能傳統。針對存在的大而不強、快而不優、新動能不足、改革步伐不快、“四新”經濟占比不高等問題,我們必須以刀刃向內的精神,自覺做到“三破除、三樹立”:破除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思想,樹立創新意識,在更高層次上提質量、增效益、轉動能;破除單純依靠煤炭產業發展的路徑依賴,樹立擔當意識,加快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業態,以“四新”促“四化”;破除因循守舊、“求穩怕變”思想,樹立憂患意識,聚焦短板、擔當作為,充分激發創新內生動力。
強化企業改革,提升發展活力,切實增強緊迫感。作為一個新集團、老企業,歷史積淀的體制機制矛盾依然突出。我們將抓住癥結要害,緊盯改革難點、痛點、堵點精準發力。
一是完善管控體系。進一步完善落實集團《管理綱要》和《權力清單》,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董事會決策作用、經理層經營管理作用;探索更加有利于企業全面、協調、持續、高效發展的管控新方式,形成產業協同、上下協作的管控模式。
二是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加強與央企及不同所有制、與山東能源集團關聯協同的優勢企業的戰略合作,實現產業延伸、產權優化和優勢聯通倍增;加快資本證券化步伐,分類推進傳統產業改造上市和新興產業培育上市,重點推動山東玻纖、泰星化工以及新組建的頤養健康發展公司和優勢煤種等4個產業板塊上市,力爭資產證券化率“十三五”末達到40%;在完成7家企業混改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混改步伐,確保3年內混改企業覆蓋率達到70%以上。
三是實施人才強企、創新驅動戰略。通過市場化選聘、差異化薪酬,解決新興產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大力推進戰略合作,引領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大對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中創新創效、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激勵力度,激發創新的能動性;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力爭科研投入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2%以上。
四是健全激勵機制。持續完善“以效定薪、薪效聯動”分配機制,擴大非上市企業中長期激勵試點,探索期權激勵等分配模式;落實容錯糾錯機制,保護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加快動能轉換,提升發展質量,切實增強責任感。
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主動擔當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重任,堅持以“四新”促“四化”,加快形成新動能主導發展新局面。
一是聚力打造“1+4”優勢產業支撐基地。加快建設濟南總部中心區,抓好章丘“一城三園”等園區建設,發展一批高端新興項目,力爭3年內規模突破200億元;大力發展魯西南核心區與蒙寧、晉陜、新疆增長區,打造一批煤基一體化產業集群。
二是改造提升煤炭、煤電、煤化“三大傳統產業”。“十三五”末優質煤炭產量達到2億噸,控參股電力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鞏固全國第二大優質煉焦煤供應商、華東第一大清潔高效煤炭供應商地位。
三是培育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物流貿易、現代金融服務五大新興產業。加快裝備制造產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新能源發展,2020年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全力推動頤養健康發展公司建設,打造全國首家集醫療服務、醫養結合、醫療器械、醫地協同、醫藥產銷、醫保融合“六醫”于一體的新興產業集團;整合做強大宗物資交易平臺,推動物流貿易產業向高端服務業升級;加快城商行并購步伐,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產業能力。“十三五”末,“四新”實體經濟收入占比力爭達到20%以上。
四是堅決打贏去產能除“僵尸”降杠桿攻堅戰。明后兩年關閉退出煤炭產能919萬噸,全面完成“僵尸”企業處置目標任務;繼續加大降杠桿力度,力爭年底前負債率降至64%以內;年內完成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2020年全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山東能源集團將以這次會議為動力,以改革創新的勇氣、積極進取的精神、主動擔當的作為,全年實現收入3000億元、利潤200億元,確保經營業績全面提升,整體工作全面推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