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尺譜的傳說
我國古代有一種記譜法叫“公尺(chě)譜”,它是豎行書寫的,也就是將譜子斜放在歌詞的右邊。“公尺譜”的歷史悠久,距現在有近兩千年呢。
“公尺譜”是怎樣產生的呢?傳說,它的發明與一位聰明且多才多藝的裁縫師傅有關。
唐朝時,江蘇一帶有位姓梁的裁縫,他不但衣服做得好,聲名遠揚,而且還精通音樂,吹拉彈唱樣樣在行。當時,老師教學生只能口傳心授,沒有簡易的記譜法,裁縫就想:自己能不能創造一種呢?
中國最早的樂器演奏比賽
一天,裁縫正在撫琴,徒弟在一旁背誦裁衣量尺的口訣:“上尺、中長、合、四葉……”徒弟合著師傅的音樂一次次反復背誦。
這不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記譜法嗎?梁師傅靈機一動。于是,師徒兩人聚在一起反復琢磨,終于確定用“上尺中長合四葉”7個字作為音名來記錄音樂。
后來,又經過許多人不斷地修訂、補充,才演變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的音名系列,就是相當于我們簡譜中的5、6、7、1、2、3、4、5、6、7。
我國音樂史上最早的器樂比賽是在唐朝,當時在京城長安舉行的是一場琵琶演奏比賽。比賽場地就設在長安東街和西街搭起的兩座巨大的彩樓上。在東街的彩樓上,參加比賽的是一位叫康昆侖的人,他是宮廷里有名的琵琶演奏家,人稱“琵琶第一手”;在西街彩樓上,參賽的人是一位化裝成少女的琵琶演奏家段善本。
當時的比賽可激烈了,康昆侖剛彈完一首高難度的琵琶曲,段善本能立即將這首高難度樂曲轉換成另一調上彈出。頓時,康昆侖認為段善本的演奏技巧和功底確實比自己要高明許多,他才是當之無愧的琵琶第一手。于是,康昆侖拜段善本為師,以后兩人共同切磋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