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攀枝花市文化藝術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二胡是極具感染力的一件民族樂器,始于唐朝,形成于宋,但發展歷史大概只有僅僅一百年。自二胡宗師劉天華將二胡帶入高校以來,二胡的普及程度在人民大眾里面越來越高,成為了發展速度最快的民族樂器之一。二胡之所以有著驚人的發展速度,離不開歷代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家們的繼承傳統,開拓發展和不懈的努力。二胡演奏中右手運弓乃核心環節,而左手揉弦則是使得樂曲錦上添花的技巧。
1.滾揉
滾揉是二胡揉弦中最基本的揉弦模式,也是傳統、民間、現代、移植作品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發音優美、流暢,是演奏歌唱性旋律首選的揉弦方法。它是以手掌的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的一種揉弦方法。滾揉是由兩個動作過程來組成的,第一個過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關節伸直,以指面觸弦,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低的音;第二個過程是:手掌下擺,使手指第一關節彎曲,觸弦點滾至指尖部位,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高的音。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從而發出圍繞音準基線上下波動8分之一的揉弦音。
2、壓揉
壓揉是以虎口為反依托點,以手腕的屈伸動作為主,手指與弦的角度大于45°,在揉弦中加入手腕與手掌的力度傳導,帶動手指對琴弦產生輕重不同的壓力,通過一壓一松的循環性動作改變二胡弦的張力產生不同音色效果的音波。壓揉技法的動作過程是揉弦中手掌下沉帶動手指對弦施加壓力,然后將手掌力度收回,手指隨之壓力減小使音位回落。壓揉手指動作上沒有關節的屈伸,手掌上下動作均通過手指的壓力作用于弦位上。傳導壓力通過小臂帶動腕掌完成。除了樂曲的特殊需要外,常將壓揉與滾揉并用,根據樂曲的不同要求,調節滾揉的幅度和壓揉的力度,再加上力度、頻率、幅度、情緒等等的變化,這樣就使得揉弦豐富多彩。
3、滑揉
滑揉滑揉本是改變弦的長度的揉法,近似墜胡的揉弦,它的特征是以按弦手指所按音位的音為中心做橫向的上下、均勻滑弦動作,產生準一偏高一準一偏低一準為一周期的音波,如此循環往復,揉音波頻對稱均勻,揉幅較大,適于表現幽默明快和宜彩況悲憤情調,在演奏河南山東等地方風格的樂曲中用的較多。滑揉分為大滑揉和小滑揉。大滑揉:左臂抬高,與身體成直角,重心上提,主要靠小臂發力,手指關節保持平直。揉弦時握弦的虎口處臂和手順琴桿上下自由滑動同時帶動手指在琴弦上做橫向上下均勻的滑弦動作。
1、初練揉弦,練習者內心一定要有美好的揉弦音感。只有這樣,練習時才能分辨出手上所發出的聲音準確與否。
2、練習揉弦,可采用由慢至快的方法,先一弓揉動兩次,而后四次、八次、十六次……最后自然連貫起來運用到旋律演奏中去。
3、從揉弦的力點和運動方式來看,中指獨特的生理位置決定其起落動作的穩定性最好,因此訓練揉弦往往先從中指開始。訓練時,還應注意腕和手背及指關節的放松,保持一定彈性和手指動作的協調。
4、練習時要注意四個手指揉弦方法及力度速度的同一性,努力做到力均速勻、音色統一。
揉弦對演奏者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技巧,它以多樣的方法從而表現多種內容和風格的樂曲,因此,不同樂曲就有了不同種類的揉弦,揉弦的應用使不同演奏者具有不用的特征,它就像每個人的嗓音具有不同的頻率一樣,可以不見其人,只聞其聲便知是某人在奏琴。二胡揉弦在某種程度上是屬于個人的音樂個性范疇,純粹的模仿絕不會造就出偉大的藝術家,只有善于學習的人才能善于創造,學習是創造的基礎,在對同一首樂曲進行加工處理時,每個演奏者的表現手法都有不同之處,充分理解樂曲中生動的音樂形象,才可將樂曲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自己獨有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演奏時,不可能只用一種揉弦方法,而是根據作品需要運用多種揉弦相結合,巧妙的運用揉弦技法,能夠給樂曲增添無窮的魅力。
總之,揉弦是二胡演奏中能夠提高二胡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技巧,它是演奏者音樂素養功底的標志,是一個演奏家獨特風格的具體體現,演奏時恰當的運用揉弦技巧,能使樂曲旋律更富于樂感變化,充分體現音樂的藝術感染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