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姍姍 甘乙杉 牟敏 田怡(內江師范學院 張大千美術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是對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伏龍鎮牛角田村民間烙畫藝術進行調研。烙畫屬于內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有利于我們繼承傳統民間藝術。為期12天的烙畫調研,也讓我在能力和思想方面都得到一些鍛煉。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卻有著很深的體味。本次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在調研的過程中增長了我們的見識,也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當今社會是一個以科技、經濟都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也直接導致了就業形勢的嚴峻,就業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全國高校娥擴招從而導致高校的招生水平,呈現下降趨勢。社會供需矛盾嚴重,每年社會空缺職位遠遠大于當代大學生的畢業人數,社會供給十分不平衡。導致就業形勢如此嚴峻最直觀的原因是,當代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掌握了很強的書本理論知識,卻對社會實踐這一方面有很大的空缺,也就是所謂當代大學生常見的眼高手低的現象。大學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但是也沒有初高中那樣純粹。所以大學的社會實踐性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過渡點,能夠讓當今大學生在畢業就業前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和對社會的把握能力。目前高校也十分重視社會實踐活動,要求同學們都必須修滿社會實踐的學分,方能順利畢業,這是對社會的順應。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性活動無疑也是給社會融入一股新鮮血液,大學生代表詞就是青春,擁有者無窮無盡的創新能力讓這股新生力量更好的融入社會。當今社會是一個經濟科技文化都快速發展的時代,社會也需要創新才能夠更加快速而穩定的發展。本次實踐調研活動即使我們得到了鍛煉與提升,我們的到來也使當地政府感到開心,我們是一股新鮮的力量將當地文化能夠更好繼承發展,烙畫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繼承先進文化不僅僅是簡單的對其繼承,我們應當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烙畫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求得創新發展。
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是我們親身的去體味和體驗一種文化。我們走訪周邊村落文化和歷史,想用烙畫與當地傳統歷史文化相結合,從而得到烙畫文化的精髓之處。這是書本上的知識遠遠學習不到的,書本上只是片面語言的總結,是別人對此文化的見解和認知。調研是去研究繼承此文化。我們一來到伏龍鎮,就對當地周邊的環境村落村貌進行寫生,為我們后期學習烙畫做好前期的準備,隨后我們走訪了當地會烙畫的老人,我們了解烙畫的歷史文化,有助于我們能夠更快的學習好烙畫。還對當地烙娘之間進行了互相學習,一是將我們的美術專業知識,融入烙畫之中使其烙畫文化在其發展的同時得到創新。二是烙娘給我們講解烙畫的要點,如何掌握烙筆等,這也是一種資源的相互交換。伏龍鎮還有一大歷史文化便是石牌坊,石牌坊二面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一面是八仙過海,還有一面是妙莊王嫁女。由于內江又名為甜城,以制糖也發達,我們便想著烙畫與制糖相結合,這樣烙畫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社會實踐是當今社會高校學生,必須要修的一門社會課程,現在高校也是十分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并且開設了社會實踐學分的必修分,若不能修滿學分,則不能準許畢業。社會實踐,不僅僅是簡單的社會體驗,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實踐的這一過程中學習到了什么,體味到了什么。這是對我們心智的一個鍛煉,使我們更加成熟看待事情也會更加辯證。這就是社會實踐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原因。我們去參加社會實踐,并不是為了去修這個學分,更多的是我們想在相對單純的環境下,去感受社會。實踐的過程,不僅只是讓我們去學習到了烙畫,還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社會知識。
大學生是青春的代名詞,正是因為有了社會實踐這樣的平臺,也使得社會有著我們這一股新鮮的血脈。當今社會也是需要全能型人才,不再是以往只以高學歷來作為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而更多的是看這個人的社會能力知識,和實踐能力。早就有紙上談兵這一說法,就表明實踐的能力,遠高于理論知識。我們掌握理論知識摸初衷也就是能夠實踐運用更加成熟,若高校的專業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脫了節那再成熟的理論知識也就僅限于紙上談兵了。我們實踐活動是將我們在校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我們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文化知識,開始在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去分析總結。那便是對我們最大益處了。
結語:烙畫應當屬于一種民間美術,就沒有像其他畫種一樣被很多專業的藝術家進行傳承與傳播。但是烙畫文化具有地域性的代表,當地的人都耳熟能詳,用他們當地的方式進行傳承與發揚。當然烙畫這種民間美術很容易被當代的人所遺忘,而他們也需要我們這一群帶有新鮮血脈的大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專業知識更好的繼承創意發展。因為烙畫文化是代表內江市伏龍鎮人民的美好向往,他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將烙畫文化傳承下來,并且使其廣泛流傳。烙畫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