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寧
【摘要】 目的 對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使用早期靜脈溶栓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 102例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59例)。對照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及預后結局。結果 治療結束出院后, 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1.75±0.89)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的(2.19±0.55)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預后良好結局率81.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7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靜脈溶栓的治療方式有顯著的療效, 改善患者預后, 有更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 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65
目前我國每年因卒中而死亡的患者高達170萬, 同時年齡標化發病率>336/100000[1]。因為使用溶栓進行治療患者會有顱內出血的風險, 而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特點包括癥狀輕微、非致殘性, 預后相對較好, 因此在臨床上, 對于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是否溶栓的問題一直是熱門話題。通過近幾年對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研究表明, 部分患者的實際預后并不理想, 未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更加容易發生病情的加重。在本次研究中針對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旨在探索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的真實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59例)。觀察組中男31例, 女12例, 年齡35~79歲, 平均年齡(61.78±10.21)歲, 病程<4.5 h。對照組中男38例, 女21例, 年齡35~77歲, 平均年齡(63.48±9.53)歲, 病程<4.5 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進行口服治療, 而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靜脈溶栓的治療效果進行研究, 因此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療方式不予闡述。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給予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進行靜脈溶栓治療, 按0.9 mg/kg計算患者所需的藥物劑量, 患者使用最大劑量≤90 mg, 使用藥品自帶的溶媒進行稀釋, 將10%的rt-PA在1 min內通過靜脈進行推注, 將剩余90%的rt-PA通過靜脈滴注或泵入的方式注入, 時間≥1 h, 對患者進行溶栓前后的血壓進行控制, ≤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2]。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后的NIHSS評分進行計算,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評分情況。同時對兩組患者的預后進行記錄并分析, NIHSS評分在0~2分表示良好結局, NIHSS評分>2分表示不良結局。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出院后, 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預后良好結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動脈發生病變而使得腦局部的血液中斷, 腦組織缺氧、缺血而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 患者癥狀輕微, 臨床表現為輕度的神經功能缺損[3]。發生缺血的神經組織會在極短時間內發生不可逆的壞死, 同時壞死的神經組織周邊的腦組織會出現缺血半暗帶, 雖然神經的生理活動已經停止, 但是在一定時間內在結構上會保持完整性以及正常的離子平衡, 因此對血流供應不足的情況及時的治療, 能夠有效的避免神經功能受損癥狀的加重[4]。
有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 通過溶栓的治療方式是目前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最佳的方式, 及時的使用溶栓進行治療能夠快速的恢復血流功能, 挽救半暗帶腦組織, 進而減少神經功能的缺損, 對患者的預后能夠有效的改善[5-7]。rt-PA屬于糖蛋白, 能夠促使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 溶解血栓, 恢復血管的暢通以及缺血區供血不足的情況, 進而防止神經組織的不可逆損傷[8-10]。在4.5 h內對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靜脈溶栓的治療是治療的最佳時間, 患者從發病到進行靜脈溶栓的時間越短, 患者的生存時間就越長。在本次研究中, 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以及治療后良好結局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的方式對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有顯著的療效, 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戴美芬, 包黎剛, 徐冬娟, 等. 輕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8(10):1070-1072.
[2] 徐冬娟, 程贛萍, 戴美芬, 等. 80歲以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國綜合臨床, 2014, 30(8):824-827.
[3] 李鴻飛, 徐冬娟, 張為強. 80歲以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rt-PA靜脈溶栓治療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7, 15(3):272-275.
[4] 王淑敏. 靜脈溶栓治療對輕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出血和遠期預后的影響.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7, 11(4):307-309.
[5] 劉秀君. 靜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并腦微出血患者近遠期預后的影響. 河南醫學研究, 2015(8):75-76.
[6] 楊江勝, 朱祖福, 高志強, 等. 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輕型缺血性卒中的療效觀察.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7, 30(4):303-305.
[7] 耿介立, 宋葉平, 金海峰,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治療的療效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 2016, 12(3):123-130.
[8] 李廣仁, 韓靖, 臧漢青, 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輕中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Hcy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49-50.
[9] 李廣仁, 韓靖, 臧漢青, 等. 不同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比較.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 8(31):24-26.
[10] 陸霞, 張萬里, 韓釗, 等. 抗血小板藥物服用史與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后顱內出血轉化的相關性.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5):377-381.
[收稿日期: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