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和人文關懷護理對康復信念的影響。方法 74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術后予以普通護理干預方式,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人文關懷護理及心理干預方式。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臨床成效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強迫癥狀評分為(1.25±0.66)分、抑郁癥狀評分為(1.67±0.54)分、敵對情緒評分為(1.62±0.45)分、焦慮癥狀評分為(1.61±0.61)分、恐懼癥狀評分為(1.58±0.47)分、身軀化評分為(1.64±0.52)分, 均優于對照組的(2.45±0.65)、(2.45±0.52)、(2.47±0.63)、(2.74±0.67)、(2.11±0.87)、(2.14±0.73)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生理狀況評分為(15.23±2.55)分、心理狀況評分為(14.32±2.43)分、社會功能評分為(16.21±2.31)分、環境評分為(14.54±2.41)分, 均優于對照組的(13.02±1.78)、(12.88±1.54)、(13.11±1.35)、(13.52±1.33)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與心理干預方式, 能有效消除患者術后的不良心理情緒, 提升其康復信念, 并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充分體現其價值意義, 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 心理干預;人文關懷;乳腺癌;術后康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98
現階段, 臨床婦科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病癥就是乳腺癌, 該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現今, 對其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式, 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一定傷害, 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 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成效[2]。所以, 予以乳腺癌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 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 提升其生活質量[3]。因此, 在本文中, 作者選取本院的74例乳腺癌術后患者, 對其采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方式, 觀察并對比其臨床護理成效。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接治的74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37例。全部患者在進行研究之前均簽署了知情研究協議書, 并將意識、語言障礙、患有精神疾病、嚴重肝腎等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觀察組年齡最小25歲, 最大55歲, 平均年齡(36.23±6.26)歲;對照組年齡最小26歲, 最大56歲, 平均年齡(37.11±6.3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74例患者中, 有44例腺癌患者, 13例乳頭癌患者, 10例導管癌患者, 7例其他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予以普通護理干預方式, 主要包括日常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心理干預和人文關懷護理方式, 具體為:①人文關懷:詳細為患者講述醫院的相關設施, 消除患者的緊張感和陌生感;同時予以患者一個整潔、干凈的治療環境, 讓患者充分感受到溫馨與舒適, 并予以患者家人般的尊重與愛護, 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 傾聽患者的內心, 并予以疏導與勸慰, 盡最大努力解決患者的疑難困惑問題;在日常護理工作中, 動作要輕柔, 對患者的隱私尊重, 盡可能減少暴露面積, 并告知家屬與患者多交流, 予以足夠的支持, 幫助患者樹立治療自信心, 積極、樂觀的面對治療。②心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 對其進行全面評估, 多以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為其講述有關手術成功典例, 讓患者擁有充足的自信心, 同時向患者講述手術治療成效, 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詳細講述病情相關的知識內容, 提升其對疾病的有效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對其乳房缺失的態度進行糾正, 并糾正家屬的態度與認知水平, 告知家屬世上沒有一件事物是完美無瑕的, 要敢于面對現實, 減少不良因素刺激患者;并指導患者家屬正確進行日常的護理工作, 讓患者充分感受到呵護與關心, 進而擁有良好、樂觀的心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的強迫癥狀評分、抑郁癥狀評分、敵對情緒評分、焦慮癥狀評分、恐懼癥狀評分以及身軀化評分等指標, 將評分結果分為無、較輕、中等、較重和嚴重。無為0分;較輕為1分;中等為2分;較重為3分;嚴重為4分。并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觀察, 主要包括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功能和環境狀況等, 總分為20分, 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強迫癥狀評分為(1.25±0.66)分、抑郁癥狀評分為(1.67±0.54)分、敵對情緒評分為(1.62±0.45)分、焦慮癥狀評分為(1.61±0.61)分、恐懼癥狀評分為(1.58±0.47)分、身軀化評分為(1.64±0.52)分;對照組患者的強迫癥狀評分為(2.45±0.65)分、抑郁癥狀評分為(2.45±0.52)分、敵對情緒評分為(2.47±0.63)分、焦慮癥狀評分為(2.74±0.67)分、恐懼癥狀評分為(2.11±0.87)分、身軀化評分為(2.14±0.73)分。觀察組強迫癥狀評分、抑郁癥狀評分、敵對情緒評分、焦慮癥狀評分、恐懼癥狀評分以及身軀化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生理狀況評分為(15.23±2.55)分、心理狀況評分為(14.32±2.43)分、社會功能評分為(16.21±2.31)分、環境評分為(14.54±2.41)分;對照組患者的生理狀況評分為(13.02±1.78)分、心理狀況評分為(12.88±1.54)分、社會功能評分為(13.11±1.35)分、環境評分為(13.52±1.33)分。觀察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功能和環境狀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極高, 而且逐年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不斷趨于年輕化。臨床對該疾病主要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治療, 可是患者經過手術后, 會因為乳房的缺失出現焦慮、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緒, 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7]。所以, 經過臨床醫學人員的護理經驗, 在對其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 予以心理干預加以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方式,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樹立良好的康復信心, 使其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 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8-10]。
通過此次研究結果表明, 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強迫癥狀評分、抑郁癥狀評分、敵對情緒評分、焦慮癥狀評分、恐懼癥狀評分以及身軀化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社會功能和環境狀況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 對乳腺癌術后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及心理干預方式, 能有效幫助樹立患者的康復信念, 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 提升其生活質量。
總之, 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與心理干預方式, 能有效消除患者術后的不良心理情緒, 提升其康復信念, 并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充分體現其價值意義, 值得大力度推廣使用。
[1] 于水晶. 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的作用探討.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4):2730-2731.
[2] 江宏珠, 江妙玲. 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藥, 2015(15):182-183.
[3] 周毅娟, 丁亞, 蘇金明, 等. 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腦轉移患者神經功能及情緒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18):131-132.
[4] 喬敏敏. 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8):173-174.
[5] 袁粵. 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心理護理干預. 醫藥前沿, 2016, 6(5):250-251.
[6] 馮方方. 常規護理聯合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的促進作用. 臨床研究, 2017, 25(5):128-129.
[7] 魏東華. 心理、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根治切除術患者術后輕度抑郁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4):76-78.
[8] 呂晴, 吉曉萍. 人文關懷對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作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3(24):15-17.
[9] 張青, 馮丹花, 肖建磊. 乳腺癌治療過程中護理人文關懷的效果觀察. 科教文匯, 2014(10):117-119.
[10] 張學敏, 王翠, 王書華, 等. 乳腺癌術后患者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的臨床研究.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4):16-18.
[收稿日期: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