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平
企業家與市場經濟相伴而生。可以說凡是企業家能夠像雨后春筍般的誕生,并茁壯成長的地方必定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這些地方的特點是對企業家行為的文化認同以及政府職能被相對嚴格限制在它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且行為和管理規范,給企業家的誕生和成長留下廣闊的空間,造就了肥田沃土。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不創新就難以發展的階段,需要千千萬萬的企業家和創新者。故此,必須降低門檻,鼓勵大眾參與。大眾的普遍參與,不僅可以形成積極向上的創新氛圍,而且可以信息共享、創意涌動。
中國歷史上是自然經濟,又搞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企業家精神以及企業家本身對我們而言相當稀缺。為此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造就企業家產生和成長的社會文化氛圍;切實保護產權,此點不僅為市場經濟所必須,而且是當前的迫切需要;降低進入門檻,平等進入、平等競爭。在我國,企業家涌現多的地方,大眾的廣泛參與和社會的認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一個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創造能夠培育很多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社會條件。一個地區要發展,最好的辦法是培育和吸引企業家。而不是政府直接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企業家群體涌現的地方,可以利用全中國的資源、全世界的資源。看一看全世界發達的國家,看一看全中國發達的地區,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培育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比政府直接上項目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