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
淺析電視綜藝節目主持群模式
□劉嘉
隨著電視綜藝節目的不斷創新,主持群這一模式應運而生,逐漸被人們所熟悉和接受。目前,在電視綜藝節目中,由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一檔節目的主持群模式已很常見。主持群模式在多檔節目中的成功運用,也直接導致越來越多的節目爭相效仿。本文從主持群模式在當前電視綜藝節目中的應用出發,從不同層面分析電視綜藝節目中主持群模式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發展對策。
電視;綜藝節目;主持群;優勢;問題;策略
主持群一般是指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各具鮮明特色的主持人以某種特定的方式組合而成的群體共同配合完成一檔節目的主持工作。這一群體中的每個主持人都擁有著不同的風格特色與能力個性,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主持模式,即主持群。
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中,多人搭檔主持雖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主持群模式,但也算得上是我國內地電視綜藝節目主持群模式的雛形。到本世紀初,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中“快樂家族”主持群的出現,使這一模式真正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主持群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電視節目的主持樣態,形成了一種新穎的、大眾更樂意接受、更能帶來新鮮感的主持傳播樣態。
眾所周知,主持人的風格對于一檔節目,特別是對于電視綜藝節目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在既往的單檔或雙檔綜藝節目主持中,難免會因主持風格相對固定,導致娛樂性欠缺。在綜藝節目中引入主持群模式,則可以改變這一弊端,多人搭檔配合完成節目的主持,能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和持續的樂趣。主持群中的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正因如此,他們可以根據節目內容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從而使節目更加精彩、節目效果更加明顯。
當前,在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和創新過程中,主持人更多地參與到節目的策劃和制作全過程中。一個成熟、優秀的主持群團隊,恰好可以在電視綜藝節目中發揮出群體中各個主持人默契配合、群策群力的優勢,從而對節目整體進程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優化作用。
伴隨人們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的逐漸提高,人們對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要求也有別于以往,更加注重主持人的綜合能力,在“說、學、逗、唱、演”等方面主持人都要略有知曉。在主持群中,各主持人的個人弱項被群體能力弱化,主持群中個體元素可以通過互助互補的方式搭檔上陣,輕松顯現主持群的整體能力,提升節目質量。
包裝是電視綜藝節目營銷的重要手段。如同重視產品包裝一樣,對主持群的包裝也應引起重視。在市場背景下,電視產業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無論是電視臺的標志、節目的錄制場地、節目的內容還是節目主持人,都需要進行精心的打造與包裝。而對于綜藝節目來說,想要吸引更多觀眾,讓觀眾看得舒心,就要在對節目產生重要影響的主持群的包裝上多下功夫。根據主持群中每位主持人的個人氣質與特色來進行包裝,在突出個人特色后,尋求共同的特色來形成亮點,使得觀眾在視覺上能夠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和娛樂享受。
在主持群中,一般是以核心主持人為主,其他主持人為輔進行合作主持。主持群中人數相對較多,成員明確分工相對困難,這是主持群模式的一大問題。尤其是在綜藝節目中,想要給觀眾帶來歡樂就要不停地表現,但個體表現過多引發現場主持節奏混亂就容易凸顯出分工不明確的問題,影響節目效果。
在單檔主持模式的電視綜藝節目中,通常是由主持人在與嘉賓或現場觀眾的互動中完成節目整體流程的把控。但以“團隊”形式出現在綜藝節目中的主持群模式,嘉賓往往與主持群同臺,嘉賓的個人魅力在人群中很難得到彰顯。與此同時,觀眾的舞臺注意力也就無法充分集中。如此,要想讓嘉賓在一個平等、放松的環境里參與節目就顯得相對困難,無形中增加了嘉賓的壓力。主持群喧賓奪主,嘉賓在節目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長此以往會導致觀眾對主持群審美疲勞,繼而影響節目的長期發展。
對于電視臺來說,一檔節目中主持人越多,相應的節目制作經費就會越多,從得到的經濟效益上來看,這是不符合經濟價值增長原則的。人數越多,人力資源成本就越高。而且在綜藝節目的制作過程中,主持人作為節目核心,人數越多,節目需要的成本就會越高,甚至導致通過主持群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節目制作的成本付出不成正比,電視臺或節目制作方無法收回成本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主持群為節目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存在回收成本難的隱患。
毫無疑問,在電視綜藝節目采用的主持群模式中,主持群是一個群體性主持團體,團體成員理應具有極強的團隊意識,充分調動團體里各個成員的優勢,體現出主持群與眾不同的作用和價值。
主持群中的核心主持人,應該適時地給予其他主持人一些機會,并且能在掌握整期節目的進程并把握好節奏的同時,給予輔助主持人說話的適當時機。核心主持人要與輔助主持人默契協作,從而達到合作主持產生的最佳效果,并體現出各自的優點。輔助主持人也要積極表現,不要害怕,給自己最恰當的定位,明確以定位為基本的分工,將節目的質量提升到新的高度。
如果某一檔綜藝節目的主持群在節目中表演過于激烈,從而超過了整場節目的播放標準,模糊了節目的播放意義,那么這檔節目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傳播價值。
主持群模式在節目的進行過程中往往很容易掩蓋參演嘉賓的風頭,特別是綜藝節目主持群。過分的表現容易導致嘉賓邊緣化,從而削弱嘉賓的表演興致。但如果主持群過于收斂不敢表現,再遇到一些不善于表達的嘉賓,或是表演欲望不強烈的嘉賓,整個節目就會顯得十分沉悶,沒有亮點,使觀眾漸漸地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主持群中每一位主持人甚至節目編導都應該嚴格把握住整場節目的表演進程,控制住在整期節目中主持群的表演張力,張弛有度地表演,從而贏得觀眾的好感和掌聲。需要活躍氣氛時,要積極鼓勵嘉賓表現,氣氛活躍之后,能夠很快地轉回到正題上。而此時,所有主持人還要能夠把握好節目環節,千萬不要因為想要表現自己而去打斷嘉賓。每個主持人應發揮主持群的特有優勢,展示出特點,更好地突出嘉賓的魅力,體現節目主旨,讓自己收放自如的表演為節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電視媒體發展至今,其競爭不僅體現在節目內容上,還有對主持群團隊品牌的競爭,尤其是需要發揮主持群風格與特色的綜藝節目。綜藝節目想要擁有高收視率,則需要一個優秀的主持群團隊,而優秀的主持群同時也要有高收視的節目作為平臺,兩者的關系相輔相成。一檔優秀的電視綜藝節目可以提高主持群的知名度,同時主持群的受歡迎程度也是提高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率的保障,二者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
主持人是電視節目品牌的代言人,也是使電視品牌人格化的符號。而主持群則可以將主持人體現出的優點放大幾倍,從而成為電視節目最生動形象的活招牌,進而促進電視臺整體經濟效益得到提高?,F在,各大電視臺的節目中經常會大量播放自家主持群的廣告,并想方設法與其主持的節目融合在一起進行捆綁宣傳,使主持人成為節目形象的化身,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宣傳手法。節目與主持群互相關聯,繼而塑造共同的品牌,這樣的推廣方式對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影響深遠。
“主持群”模式是電視為了適應發展和觀眾需求而在主持形式上產生的一種變化。雖然就目前來看效果顯著,各大衛視在綜藝節目引用主持群模式后收視率也隨之走高,但主持群這一模式是否一定適應綜藝節目的發展,仍需要時間的檢驗。電視節目創作者需要在節目創作實踐中總結經驗,切忌同化,要勇于創新,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出主持群模式的優勢,為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