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神奇的基因密碼得到嫁接傳承,洛克菲勒家族在生命肌體的繁衍中播撒著旺盛的香火;渾厚的資本張力獲得填充累積,洛克菲勒家族在產業圖景的編織中散發出勃發的能量;雄健的商業智慧獲得強化更新,洛克菲勒家族在財富王國的構建中釋放變革的活力;濃郁的惠人理念獲得推演持續,洛克菲勒家族在慈善跑道的鋪展中傳遞著不朽的功勛。承接百余年市場風雨的洗禮,經受無數個險灘暗礁的考驗,洛克菲勒家族所發生的改變只有商業面孔的迭代,始終如一的還是從未有任何褪色的永遠節儉與久遠善舉。
洛克菲勒曾經告誡兒子說:“沒有一桿完成的高爾夫比賽,你需要一桿一桿地打下去,你每打出一桿的目的,就是離球洞越近越好,直到把球打進。”如今看來,雖然小約翰·洛克菲勒在商場表現上沒有父親那樣的出色和優秀,但與父親養育了六個兒女卻只有一個男性后嗣完全不一樣,他養育的六個子女中就有五個是男孩,而且經過他的培養幾乎個個成為了能征善戰的人中之杰,并最終將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業推向了巔峰。
勞倫斯·洛克菲勒是小約翰·洛克菲勒的第三個兒子,而他的頭銜竟然并不比祖父遜色——“風險投資之父”。受益于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勞倫斯在37歲時便坐到了這家金融機構的頭把交椅上,不過,勞倫斯的杰出的金融才能卻并沒有體現在當時華爾街僅有的金融品種股票交易方面,而是一個偶然的因素將他導向了風險投資王國,并最終成為了美國風險投資的先驅。
那還是在勞倫斯的新婚之前,他與妻子逛了許多個家具商店,可就是一直沒有看到雙方都中意的產品。一天,勞倫斯在一本時尚雜志上瀏覽到了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家具照片,眼前感覺一亮,他強烈預感到這類款式的家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于是在為婚房訂購了一款家具的同時,勞倫斯還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結果真如勞倫斯預想的那樣,家具賣得非常紅火。雖然后來因芬蘭國內發生戰爭而貨源中斷不得不關閉家具門店,但這件事讓勞倫斯明白在石油之外投資一個新的產品或者新的企業同樣可以打開商業成功的門道,于是不久之后勞倫斯便有了第二單創投生意。
空軍上校埃迪·瑞肯貝克是勞倫斯的好朋友,一次酒酣之際,瑞肯貝克在勞倫斯面前眉飛色舞地談論著商業飛行即將興起的美好圖景,盡管當時聽著還是云里霧里,但第二天勞倫斯便打電話給瑞肯貝克,說自己可以資助他成立一家航空公司,就這樣,名為東方航空的航空公司誕生了,而且10年之后竟然成為了美國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不僅如此,勞倫斯還同時投資了麥道航空公司,直接促成了后者發展成美國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不過,盡管自己投資的公司都開局非常良好,且盈利持續不斷,但就像很多當時的美國熱血青年那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勞倫斯果斷凍結了自己的生意,進入海軍服役。戰爭結束后,勞倫斯重操舊業,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據悉,在94歲去世之前,勞倫斯大大小小投資了數百家企業,涉及航空、電子、計算機、生物科技等諸多領域,其中大名鼎鼎的英特爾和蘋果公司在發展初期都得到過勞倫斯的資金支持,并由此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
與三哥勞倫斯相比,作為老幺的戴維·洛克菲勒在金融江湖上的表現似乎更為出色。戴維在哈佛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畢業后又去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一年,25歲時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的博士學位,僅憑自己學霸般的學習經歷,戴威就可以脫離家族石油產業的庇蔭而獨立謀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戴維還是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學生,并與薩繆爾森同學,在老師和同學都摘得了諾貝爾經濟學桂冠的同時,奔波于商場的戴威對經濟學以及企業管理也不乏自己的深刻見地。比如熊彼特認為“企業家就是一個創新的群體”,而戴威則指出“企業家身份本身代表著一種機會,用于滿足人的發明創新、追求權利和賭博的本性……”,這樣的定義與熊皮特的觀點比較起來顯然更接地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混跡于學界,戴威說不定也可能像薩繆爾森與熊彼特等人那樣摘取諾貝爾的獎牌。
總部設在紐約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對戴維·洛克菲勒的金融職業生涯而言有著特定的符號意義。博士畢業后,戴維便進入到大通銀行工作,10年之后,在戴威的直接操盤下,大通與曼哈頓銀行合并,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46歲的時候,戴維升任大通曼哈頓銀行首席執行官。但是,由于在業務發展方向上是以海外擴張為主還是以國內經營為主與時任董事長的喬治·錢皮恩發生分歧和沖突,三年后洛克菲勒取代了錢皮恩成為董事長和唯一的首席執行官。從此以后,大通曼哈頓銀行便在戴威的統帥下將經營觸角從德國、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延伸到了中國、埃及等新興市場國家,足跡遍及世界每一個大洲。因此,戴威對于大通曼哈頓銀行所做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全球化經營理念的確立以及實際版圖的擴張上。資料顯示,戴威統一主政的第12個年頭,大通曼哈頓銀行的國際部門貢獻了1.05億美元營業利潤中的80%,受到影響,該行的資產從48億美元上漲至后來的762億美元,并一度成為全球第三大銀行。到戴維退休時,《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盡管洛克菲勒家族在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股份從未超過5%,但該銀行長期以來還是被稱作“洛克菲勒銀行”、“戴維的銀行”,戴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商業與政治本來就不是完全絕緣的,特別是當一個家族王朝發展到足以影響到一國產業甚至經濟命脈的時候,商業朝著政治滲透似乎成為必然。簡單地梳理可以發現,從創立標準石油公司算起,到這個托拉斯巨物最終被分解,洛克菲勒的石油王朝至少壟斷了美國的石油產業長達85年之久,此間乃至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如果說不與美國政治產生某些關聯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在這里,除了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擔任過納爾遜·洛克菲勒這一家族政治明星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外,還有前國務卿杜勒斯、臘斯克也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甚至老布什總統的爺爺也曾任職過洛克菲勒家族的鋼鐵企業總經理和總裁,及至后來布什父子先后掌控白宮,要說洛克菲勒家族與其不發生來往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相信。
納爾遜·洛克菲勒是小約翰·洛克菲勒的次子,雖然患有嚴重閱讀障礙癥,但卻成功創下4次連任紐約州州長的驚人紀錄,而且還擔任過美國副總統。關于納爾遜,有兩則這樣有趣的故事:一是納爾遜競選紐約州州長成功,并連任三屆,但在沖擊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卻連續三次落敗。對于這一結果,有人說,美國人喜歡自我奮斗的平民英雄,而不喜歡像納爾遜那樣含著金鑰匙出身的貴族,即使他能力比尼克松強十倍。另一則是有關“副總統”的故事,當美國總統福特邀請納爾遜出任副總統時,在國會聽證會上,納爾遜迫于壓力公布了當時家族約13億美元的資產,而這樣的作為顯然違反了祖父留下的遺訓,于是被其兄長約翰·洛克菲勒三世視為對家庭的背叛,后者從此接管了洛克菲勒家族產業,并在很長時間不和納爾遜交談。更加凄涼的是,福特總統競選連任后,在黨內右派的壓力下并沒有選擇納爾遜作搭檔,從此以后納爾遜便與共和黨事務再也沒有出現過交集。
同二哥納爾遜相比,雖然戴威·洛克菲勒沒有直接染指政治,但作為洛克菲勒經濟帝國的第三代掌門人,戴威與最有權勢的政治家打交道的機會其實并不比納爾遜要少。據悉,戴威掌管家業期間與每一屆美國總統都有接觸,其中作為民主黨代表的卡特總統以及作為共和黨代表的尼克松總統都先后力邀戴威出任財政部長一職,但都被戴維婉言拒絕。當然,戴威的政治浸染力并不只局限在美國國內,而是伴隨著大通曼哈頓銀行經營觸角的伸展對整個世界政治格局所產生的不可忽視的改變。據悉,冷戰時期戴威就造訪過前蘇聯,并與當時蘇聯總統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有過直接而鋒利的面對面對話;同時戴威還與埃及總統薩達特進行過直接交流;更為重要的是,尼克松訪華打破中美兩國之間的堅冰后,戴維次年便來到北京,拜會了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雙方在深夜會談了兩個多小時。訪問結束后,大通銀行成為了中國銀行在紐約的代理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中排行老四的溫斯羅普·洛克菲勒既有與三哥勞倫斯·洛克菲勒以及小弟戴威·洛克菲勒一樣的金融作戰經歷,也有如同二哥納爾遜·洛克菲勒那樣的政治作為。受父親之命,溫思羅普曾接管了權益信托公司的總裁之職,次年便通過兼并重組創建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銀行——大通國家銀行。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的美國與世界經濟大蕭條中,許多的商業銀行都折戟沉沙,但大通國家銀行卻毫發無損。后來,溫思羅普轉戰政治,被推選擔任阿肯色州州長,而此時一個叫比爾·克林頓的年輕人還在洛克菲勒的油田里打零工。
回過頭去看,雖然戴威·洛克菲勒一直與政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納爾遜·洛克菲勒也在副總統的職位上劃上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句號,溫斯羅普·洛克菲勒后來也從州長位置上退了下來,但洛克菲勒家族的政治生命并沒有就此終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約翰·洛克菲勒的曾孫杰伊·洛克菲勒。資料顯示,自當選西弗吉尼亞州眾議員以后,杰伊·洛克菲勒一路當選州務卿、州長和聯邦參議員,并在參議員的職位上連任超過28年,如果不是自己不想連任,杰伊·洛克菲勒絕對會在參議員的席位上端坐更長時間。
有趣的是,出身富豪家族的杰伊·洛克菲勒卻沒有加入與富裕階層更為親密的共和黨,他是美國有名的傾向底層民眾、與富裕階層“作對”的民主黨參議員。一個代表性的事實是,為了抗議小布什政府大幅削減遺產稅的政策,洛克菲勒曾聯合巴菲特、比爾·蓋茨、索羅斯等一起在《紐約時報》登載題為“請給我們增稅”的廣告。更有作為的是,杰伊·洛克菲勒擔任西弗吉尼亞州州長期間,推動通過了惠及20萬人的《煤礦法案》,為煤礦工人和他們的配偶提供終身醫療保障。不僅如此,在日美貿易摩擦頻發的1980年代,能講流利日語的杰伊·洛克菲勒顯示出了自己的獨特優勢,一口氣將豐田等21家日本企業引入西弗吉尼亞,創造了1200個工作崗位。也正是憑著這些驕人的業績,美國國內一度要求杰伊·洛克菲勒參加總統大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當然最終還是因為杰伊·洛克菲勒放棄了參議員的連任而無緣總統競選。
戴維·洛克菲勒的《洛克菲勒回憶錄》一書中這樣寫道:“經過多年時間的積累,我的家族最終收獲了一塊 3400 英畝的土地,這塊土地幾乎將波坎蒂科山附近所有的小村莊全部囊括在內。這些村莊的村民大部分為洛克菲勒家族打工,居住在祖父擁有的房屋之中”。戴維所描述的這塊土地位于紐約州的威斯特徹斯特縣境內,由約翰·洛克菲勒買下,并在上面建造了共有 107 間屋子的 “小別墅”,從遠處眺望就好比一座小鎮;在離“小鎮”的不遠柏油村市,洛克菲勒還修建了一個規模不大的莊園,只要時間允許,洛克菲勒就會帶著家人到這里避暑或者放松。
操控石油產業的同時進行地產布局應當說并不只是上面的買田置地,其中“9 ·11”事件中被撞毀的世貿大樓也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推動建設的,而最有代表性的還是由小約翰·洛克菲勒親自督陣建造的洛克菲勒中心。作為美國歷史上最浩大的都市計劃之一,洛克菲勒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中心,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占了整整三個街區,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建筑群。進入群中,仔細點數一下發現共有19棟建筑,進入高達260米奇異電器大樓的電梯,往上要經過70層才能登上樓頂,接著憑借著名的360度觀景臺,便可以看到帝國大廈、自由女神,以及鳥瞰曼哈頓全景。對于游人而言,登上名為“巨石之巔”的觀景臺拍照留念根本不用擔心鐵柵欄破壞美感,因為環繞著“巨石之巔”的是玻璃幕墻。
當然,洛克菲勒中心并不僅僅是一個著名的旅游觀賞場所,其代表著的是洛克菲勒從平民成長為富人的歷史,更是美國民眾心目中平等思想的象征,與自由女神所代表的自由理念遙相呼應,合為一體成為美國人共有的精神圖騰。正是如此,自1933年開始,每年12月初,紐約政府都會在深山中選一顆最棒的圣誕樹,然后用直升機運到洛克菲勒中心,舉行點燈儀式開啟圣誕季,此時,樓宇之間燈火璀璨,非常浪漫。
與第一代與第二代洛克菲勒打下了石油與地產江山相比,洛克菲勒第三代建構的金融城堡同樣恢弘與壯觀。資料顯示,除了大通曼哈頓銀行與大通國家銀行外,洛克菲勒家族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牢牢控制了花旗銀行,并將該行作為美孚石油系統的金融調度中心(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后花旗銀行獨立);另外,洛克菲勒旗下還有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三家保險公司;通過這七大核心金融機構,洛克菲勒家族控制了全美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除去證券市場外,意味著美國1/5的金融江山為洛克菲勒所占據。
更重要的是,在給自己帶去數十倍財富增長結果的基礎上,洛克菲勒家族還通過“資本運作”全新編織出了一張龐大的金融產業網,足跡遍及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其中洛克菲勒控制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等;不僅如此,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除此之外,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以及文學藝術的投資同樣是洛克菲勒家族資產網絡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芝加哥大學與洛克菲勒大學直接由洛克菲勒所創建,而且后者還是世界上在生物醫學領域擁有諾貝爾獎最多的機構,目前已經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教學、臨床、科研于一體的中國北京協和醫學院也是由洛克菲勒基金出資創辦,著名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也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文化不動產。
洛克菲勒家族究竟有多富有?《福布斯》雜志給出的統計結果是110億美元左右,法律上屬于該家族目前還健在的200多個成員。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雖然時至今日經歷了七代人的更替,但洛克菲勒家族從沒有因財產問題發生過任何內斗風波,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父親去世后,小約翰·洛克菲勒創立了資產信托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托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委托人把資產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后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員會同意。這種機制不僅可以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不會因分家而變小或終止,而且還能發揮出資產收益的規模化優勢。
與世界其他富有家族相比,洛克菲勒家族110億美元的財富規模真的算不上很有錢。有人做了一個簡單對比發現,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財富的10倍,比爾·蓋茨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財富的8倍,Facebook創始人邁克·扎克伯克的個人財富是洛克菲勒家族的5倍;即便是中國的馬云、馬化騰等人的個人身家也會將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遠遠地甩在身后。然而,在醉心慈善以及用財富回饋世界方面,洛克菲勒所擁有的精神財富及其影響力恐怕無人能夠出其左右。
洛克菲勒家族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富有,但富有之后卻并沒有讓他們擁有尊貴的血統或者高貴的生活方式。作為虔誠的基督徒,約翰·洛克菲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喝酒、不抽煙,甚至不跳舞,其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騎馬。不僅自身十分簡樸,在對待子女的教育與要求上,洛克菲勒同樣非常地苛刻。除了自己有一個賬本“總賬A”以外,洛克菲勒還給每一個孩子配發一個“小賬本”,并要求兒女們認真記賬。而孩子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做家務掙來的零花錢: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復花瓶則能掙1元錢,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錢……。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相互謙讓,洛克菲勒只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小洛克菲勒長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三個都是姐姐。
對自己與家人非常摳門的同時,洛克菲勒做起公益慈善來卻格外地慷慨與大方。作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十億富翁,洛克菲勒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的巨額財富,除了投資創辦了許多聞名世界的大學與醫院外,洛克菲勒還成立了洛克菲勒研究所,資助北美醫學研究機構攻克十二指腸寄身蟲和黃熱病;投資支持野口英世研究所研發多種抗生素。不僅如此,洛克菲勒對黑人非常關照,斥巨資提升黑人教育。對于慈善,洛克菲勒同樣采用了“托拉斯模式”,除了洛克菲勒研究所外,還有洛克菲勒教育委員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等,從而開創了美國富豪行善捐助的先河。
當然,由于與托拉斯這一嗜血的商業壟斷組織存在著不可割斷的淵源,洛克菲勒在表現出友善與同情這一高大形象的同時,也難以抹去其在不少人頭腦中留下的貪婪與狡詐的灰色記憶。但有一點必須肯定的是,無論是持什么立場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過節的人,無不對洛克菲勒大加褒揚。一位檢察官回答狀告洛克菲勒的商業對手時這樣陳詞道“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洛克菲勒)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是他用財富創造了知識,舍此更無第二人。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這位世界首席公民將永垂青史。”丘吉爾則這樣評價洛克菲勒:“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貢獻將被公認為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里程碑”。
作為家中唯一的男丁,小約翰·洛克菲勒不僅繼承了父親龐大的石油產業,而且在子女教育上也緊緊追隨者父親的腳步。對此,人們看一看其與長子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制定的《零用錢處理細則》便可一目了然:第一,從5月1日起約翰的零用錢起始標準每周為1美元50美分;第二,每周末核對賬目,如果當周約翰的財政記錄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上浮10美分,相反就下調10美分;第三,在任何一周,如果沒有可記錄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錢保持本周水平;第四,爸爸是零用錢水準調節的唯一評判人;第五,雙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錢將用于公益事業……
在慈善事業的拓展上,小約翰·洛克菲勒也表現出了如同父親那樣的執著與偏愛,甚至有評論指出小洛克菲勒的大半生時間都花在了把家族財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積聚更多財富上面。的確,除了創建了洛克菲勒中心外,小洛克菲勒還設法挽救了美國西部山區的許多古老紅杉,同樣也是在小洛克菲勒的努力下,英國對北美大陸殖民時代所創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國的凡爾賽宮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到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慈善之風同樣得到了傳承與光大。據悉,戴維·洛克菲勒曾一次性地向哈佛大學捐贈1億美元,而且在比爾·蓋茨和“股神”沃倫·巴菲特聯合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中,戴維承諾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此外,戴維一生對藝術收藏頗有建樹,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集著大約一萬五千件由戴維提供的藏品,其中包括數千件油畫、彩繪玻璃、瓷器以及木化石等,價值超過一億美元。
“接觸資本是最大的罪過,你應努力靠自己的收入生活”,洛克菲勒說;“財富屬于上帝,我們只不過是管家而已”,小約翰·洛克菲勒說;“用財富惠及他人是一種享受”,戴維·洛克菲勒說。美國知名財富管理律師詹姆斯·休斯在其《家族財富傳承:富過三代》一書中提到,財富傳承分為五個維度,最底層是金融資產,最高層是精神資產。洛克菲勒遺傳給家族后人的顯然不只有商業慧識與賺錢能力,其始終作為靈魂擺渡人牽引每一個家族成員前行腳步的力量格外地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