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根
摘 要:俄遠東地區是中俄經濟合作的重要區域,更是我國農業對外投資的重要戰略地區。本文以俄遠東地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現狀、動力以及存在的風險,并據此提出了有效策略。研究認為,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受多種因素的驅動,但存在的諸多風險不容忽視,為此,我國需從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對俄農業投資效率和降低對俄農業投資風險,成功實現我國農業“走出去”戰略。
關鍵詞: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風險及策略
近年來,俄遠東地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中俄經濟合作的重要區域,更是我國農業“走出去”的重要戰略地區。在中俄農業生產要素稟賦互補、俄東部大開發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驅動下,俄遠東地區已成為我國對外農業投資的四大目的地區之一。然而,受俄遠東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生產資料供給困難、俄羅斯內外政策的不穩定性等因素影響,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面臨諸多風險。據此,針對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動力、風險,應如何采取有效策略,趨利避害,以提升我國對俄農業投資效率、降低農業投資風險,對我國成功實現農業“走出去”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投資規模迅速增長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已有大量農民和企業赴俄遠東地區從事農業種植和農業投資活動。近年來,在中俄雙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國對俄農業投資規模增長迅速,俄羅斯遠東地區已成為我國對外農業投資四大目的地之一。據俄羅斯政府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近20多萬農民赴俄遠東地區種植、200多家企業對俄遠東地區進行農業投資活動。截止2017年末,中國對俄農業投資達70億美元,約占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總額的35%,同比增長70%;中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累計45億美元,超過日本和韓國,已成俄遠東地區第一大投資國。
(二)投資區域不斷擴大
20世紀末,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濱海邊疆區。近年來,我國對俄農業投資合作區域逐漸由邊境口岸鄰近地區向遠東腹地發展。截止目前,我國對遠東地區農業投資已覆蓋濱海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薩哈林等9個州。
(三)投資主體日益多元化
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且多數為黑龍江和吉林等邊境糧食種植和養殖類企業。伴隨我國農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主體越來越多元化。據俄羅斯政府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對俄遠東地區涉農投資企業有200多家,其中,綜合性農業經營企業數量約占比45%,糧食種植企業數量約占比35%,畜牧養殖企業約占比20%;私營和股份制企業約占80%,國有企業僅占20%左右。此外,我國大批農民以自然人或合作社等形式在俄遠東地區從事農業投資和開發。
(四)投資領域不斷延伸
我國農業企業對俄遠東地區投資早期以種植或養殖為主,近年來,投資逐漸延伸到加工、倉儲、物流等多個領域,赴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的生產方式逐漸由單一種植或養殖向綜合園區開發轉變。目前,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綜合型開發企業90多家,僅牡丹江市的農業企業就在俄25個超3萬畝的大型農場建立了配套的加工廠和現代化倉儲設施,并建設了10處以經營果菜、食品為主的批發市場,形成了大規模的商品集散地。
(一)中俄農業生產要素稟賦互補
俄遠東地區人少地多,農業資源極其豐富,但勞動力匱乏;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相對匱乏,但勞動力豐裕。據相關資料顯示,俄遠東地區潛在耕地面積約4億公頃,但實際利用的面積僅約1.2億公頃,且大部分土地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達6.77%左右,適合種植業。俄遠東地區約有1.8萬條大大小小的河流,水資源豐富,是俄羅斯的主要漁業產區,漁業產量可達俄羅斯總量的60%。與此同時,該地區人員稀薄,人口密度極低,每平方公里只有1.2人,農業勞動力極其匱乏。在俄遠東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勞動力匱乏成為俄羅斯農業發展的巨大阻礙。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13.8億人口,可耕地面積1.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1公頃,只有俄羅斯人均耕地面積的九分之一;且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將釋放大量農村勞動力,對外勞務輸出已成為我國化解農村勞動力過剩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勞動力匱乏且農業資源極其豐富的俄遠東地區與我國具有很強的農業生產要素互補性。
(二)鄰近的地理位置和較完善的交通體系
我國東北地區與俄遠東地區緊鄰,且交通較為便利,良好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的驅動因素。俄遠東的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邊疆區與我國黑龍江、吉林兩省相鄰。滿洲里-外貝加爾斯克國際公路口岸、黑山頭-舊粗魯海圖雙邊公路口岸、室韋-奧洛契雙邊公路口岸、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多邊公路口岸、同江—下列寧斯闊耶、蘿北—阿穆爾澤特、嘉蔭—巴思科沃、饒河—波克羅夫卡口岸等組成了我國與俄遠東地區較完善的公路體系;俄遠東地區有海參崴、東方等著名港口,形成了便利的海運交通體系;中俄同江-下列寧斯闊耶鐵路界河橋將俄遠東地區鐵路網與我國東北地區的鐵路網相聯通,形成了便利的鐵路交通體系。中俄鄰近的地理位置和較完善的交通體系,為保障海外糧食返銷國內提供了有利保障,降低了農產品運輸成本,成為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的驅動因素。
(三)俄羅斯“東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發展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最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根據俄政府制定的發展戰略,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項目是其中重要的部分,為此,制定了諸多相關優惠的政策。在資金方面,2011年11月俄羅斯外經銀行成立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發展基金,基金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加快亞太經合組織會議設施建設的融資支持;在稅收方面,2013年5月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對俄遠東和貝加爾地區新投資項目的優惠稅收法案。該法案規定參加投資的企業10年內可豁免聯邦政府的利潤稅,上繳地方政府的利潤稅在前五年內逐漸降為零,未來五年內不超過10%;在土地方面,2016年6月“遠東一公頃土地法”正式生效。該法規定向每位俄羅斯公民分配遠東地區一公頃的土地,使用5年后歸使用者所有。俄羅斯政府另外還成立了“遠東吸引投資和出口促進署”和“遠東人力資源開發署”。俄羅斯一系列的“東部大開發”計劃不斷提升遠東地區的投資吸引力,亦為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提供了良好機遇和動力。
(四)“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
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重要國家,俄羅斯政府也積極支持該戰略,認為這是發展遠東地區的新機遇。2015年5月8日,中俄共同發表《中俄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就增強地區合作達成共識。中俄兩國將把促進投資合作、相互便利投資、建立大型投資項目、打造跨境經濟合作區作為優先領域。為促進投資的發展,中俄兩國在交通設施、物流暢通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1月,中俄兩國總理會晤達成協定,建立“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貝加爾地區政府間合作委員會”,該委員會將極大的促進中俄兩國的區域合作。2017年5月,俄總統普京出席“一帶一路”北京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明確表示中俄雙方將在建設歐亞經濟聯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團結合作、共謀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工程“濱海一號”和“濱海二號”國家交通走廊的建設,也將極大地利于我國與俄遠東地區的對接。
(一)基礎設施落后、生產資料供給困難
俄遠東地區遠離俄主體,農業發展較晚,且長期以來農業投入較少,交通、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非常薄弱。我國企業近幾年在俄遠東地區租賃的土地多處在較偏遠的地方,交通不便、水利設施缺乏等造成灌溉不能滿足耕作需要,耕作所需的燃料供應不足及農機具維修困難等,無形中增加了農業直接投資的成本。俄羅斯農業機械的技術水平不夠先進,農業生產所需的農機具大部分需進口。然而,俄羅斯為了保護本國的農機具發展,對農機具進口征收較高的關稅且不能享受農業補貼,對我國企業從國內運輸農機具去俄使用設置保證金、配額等各種限制,這使得農業機械難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品種差,缺乏優質種子,但俄政府對種子的進口進行嚴格的限制;俄遠東地區缺乏大型的化肥生產企業導致化肥價格偏高,俄政府規定使用的農藥為生物農藥,農藥效果不盡人意,對農藥進口也實行許可證管理。俄遠東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落后和生產資料供給困難成為我國企業對遠東地區進行農業投資需謹慎考慮的現實因素。
(二)俄羅斯內外政策的不穩定性
俄遠東地區是俄羅斯通往亞太地區的門戶,地緣政治較為敏感。俄聯邦政府一方面迫切想引進外資發展遠東地區,一方面由于遠東地區遠離俄主體地區,擔心外資過多進入會影響其國家安全,因此,政府在制定遠東地區的發展政策時搖擺不定,對外國投資的審批程序繁瑣審批部門多達十幾個。俄遠東地區有關經濟發展的地方法律也不完善,一些地方法律甚至與俄羅斯聯邦法律存在沖突,且地方政府經常出臺各種臨時性政策,法規變動性大,使得我國企業在遠東地區進行投資和開發缺少充分的法律保障;俄遠東地區官僚機構臃腫、腐敗嚴重、投資審批手續復雜、執法不規范等現象的存在讓我國企業在當地經營困難。與此同時,由于俄羅斯國內糧食等農產品市場狹小、銷售利潤不高,我國企業在俄遠東地區所生產糧食等農產品大部分選擇返銷國內市場。然而,糧食等農產品并不能毫無限制的返銷我國,會面臨出口配額和復雜的海關程序等。比如,我國企業在俄遠東地區種植大豆返銷國內,不僅面臨著非常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序,還需支付高達13.5%的俄羅斯出口關稅和3%的我國進口關稅。此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俄羅斯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加,物價、匯率大幅度波動等導致俄羅斯投資環境惡化,亦成為我國對俄遠東地區農業投資的障礙。
(三)勞動要素流動困難
俄遠東地區地廣人稀,人口出生率低,農村勞動力不足,且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力極其匱乏,當地可用勞動力只能進行基本的農業工作,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相比之下,我國東北地區勞動力豐富,政府注重對農業勞力的教育和培訓,高素質農業勞動力相比較多,但是我國勞動力進入俄遠東地區需要向俄政府申請辦理勞務大卡。俄羅斯政府自2006年起開始大幅度的削減辦理勞務大卡的數量,并于2014年進一步提高了勞務申請門檻,規定申請人必須懂俄語,同時具備中等學歷且學歷要在互聯網上可查。辦理俄勞務大卡的費用也較高,大概為3000-5000人民幣,辦理時間大約需要半年。辦理程序繁瑣程度及較高的辦理資格,使得我國勞動力入俄較困難,加大了我國農業企業在俄遠東農業開發的阻力。
(四)我國農業企業自身的不成熟
我國農業企業以中小型為主,其經營規模和市場開拓能力非常有限。許多國內企業和個人獨自前往遠東從事農業開發,因缺少完善組織管理體系,部分企業為了獲得更多土地,擾亂市場秩序、哄抬地價,更有部分中小企業在短期利益驅使下,無視俄羅斯土地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遠東地區進行“掠奪式”開發,過度使用耕地、使用違禁農藥導致土壤退化,給當地政府及人民留下了嚴重的不良印象。俄羅斯遠東發展部部長維克托伊沙耶夫就此類問題表示,俄羅斯將整頓土地租賃并增加對土地租賃的限制。此外,我國很多企業多抱著掙錢而不是合作雙贏的心態在遠東地區進行投資,這極易引起當地人的敵對情緒,對我國企業在當地進行投資造成阻礙。由于跨國投資的風險遠遠大于國內投資,農業本身就屬于較脆弱、風險較大的行業,因此企業本身組織的不完善、實力的不強大、經營理念的陳舊化將會是企業對外投資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五)日、韓與我國在俄遠東地區的競爭
隨著俄羅斯政府對遠東地區發展的不斷重視,遠東地區逐漸成為周邊各國的投資對象。日、韓兩國國土狹小,且人口密度較大,耕地面積極其匱乏,農業很難自給,農產品十分依賴進口,為此,對外農業投資是日韓兩國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重要渠道。日韓憑借其資金和技術優勢,成為俄遠東地區重要外資來源,農業投資非常活躍。韓國在2009年成立了海外發展基金并把對俄遠東地區的農業開發作為重點投資項目。日本早已在俄遠東地區設立了農工經濟特區并和俄羅斯政府達成對日本企業和個人在俄遠東地區進行農業開發給予土地和稅收優惠的協議。日、韓兩國在農業對外投資上起步比我國早,對外投資經驗豐富,且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以及雄厚的資本,成為我國在俄遠東地區進行農業投資所面臨的強大競爭對手。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俄遠東農業基礎上設施落后是制約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的重要障礙。為此,可從幾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一是以PPP模式積極推動中俄在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特別是涉及農業水利、農業交通等設施的合作建設;二是積極鼓勵我國企業或俄羅斯企業通過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貸款融資參與俄遠東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鼓勵國內金融機構對參與俄遠東農業基礎設施投資的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或信用擔保;以優化俄遠東農業投資環境,減少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障礙,增強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動力。
(二)強化投資風險意識
近年來,俄羅斯面臨內外復雜交錯的環境,造成俄羅斯政策的不穩定,并引發俄羅斯經濟的不穩定,由此給我國對俄遠東農業投資的企業帶來諸多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和商業風險等。對此,我國農業企業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風險防范和規避意識,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成立風險應對基金;對投資區域經濟、政治文化等做好充分調查,重視對投資區域所在國家法律進行深入研究;更需打好結實基礎,在實現企業規模擴張的同時,調整和優化自身的投資結構,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以增強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三)增進中俄兩國政府及民間的溝通
我國勞動要素、農機設備等生產資料進入俄羅斯遠東困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農業企業對俄遠東投資成本。對此,應加強中俄政府及民間的溝通,建立有效的政府間磋商機制,從政府層面進一步加強兩國人民的互信和友誼;對不利于兩國合作發展的政策進行友好磋商,切實解決對俄遠東農業投資的勞務輸出和農業生產資料供給等問題,為我國農業企業對俄遠東投資創造有利的環境,減少投資障礙。
(四)提升我國農業企業自身競爭力
我國農業企業自身的不成熟且面臨日韓企業的激烈競爭,不利于我國農業對俄遠東農業投資開發和市場開拓等。為此,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提升我國農業企業對俄投資競爭力:一是組建對俄遠東農業投資開發協會、主動加強與俄羅斯或國際大型農業企業合作,以降低對外投資成本和風險;二是轉變重點投資種植業等傳統農業發展模式,采取農業產業鏈的模式,實現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業加工企業的結合,形成集投資開發、加工、運輸銷售一體的產業鏈結構,以實現初級農產品直接在當地轉化、擴大企業投資利潤空間;三是尊重當地風土人情、正確對外當地雇工、積極投身當地公益和教育事業、嚴格遵循當地法律、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以提升企業形象并減少企業在當地投資阻力。
參考文獻:
[1]羅會鈞,戴薇薇.“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的動力、風險與前景[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120-126.
[2]郭鴻鵬.“一帶一盟”視閾下中俄農業合作發展研究[J].東北亞論壇,2018(5):83-95.
[3]王慧敏,翟雪玲.中俄農業投資合作現狀及發展方向[J].國際經濟合作,2017(4):80-85.
[4]劉怫翔.對中俄農業合作中的共識與分歧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8(8):15-17.
[5]王慧敏.“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農業對外合作研究——主要國家投資環境與企業發展實績[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