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雄
摘 要:近年來,印度對中國發起反傾銷的調查,中國出口商的利益和中印貿易因此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本文簡單分析了印度對中國實施反傾銷背景、意義對中國反傾銷的現狀,并針對印度對中國的反傾銷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希望在今后的中印貿易中有所借鑒。
關鍵詞:印度;反傾銷;動因;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變得日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也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中國積極參與到國際貿易當中,不但推動了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利用地緣優勢,與周邊鄰國頻繁的經貿往來,也帶動了周邊國家的經貿繁榮,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出現了一些貿易摩擦。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較多,且日益激烈。從2016年到2017年,印度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案件數量高達87件。基于此,本文針對印度對中國反傾銷動因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反傾銷案呈現出持續增加趨勢
20世紀9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采取了反傾銷措施,以便降低中國商品的整體競爭力。這些國家認為中國的產品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于是采取各種抵制措施限制中國產品流入其市場,印度便是對華反傾銷隊伍中的一員。
從2000-2017年的17年間,中國是連續遭受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2013-2017年印度對華反傾銷調查案件的數量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表1)。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印度對中國采取的反傾銷調查案件數量整體上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些抵制措施嚴重影響了雙方貿易的順利進行。
(二)反傾銷案金額持續提升
在新世紀的背景下,印度的經濟有了明顯的好轉,該國開始采取積極的措施開拓國內市場,在國內市場的開拓中,中國成為印度威脅國家之一。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產品價格較低,產品質量較好,這些產品特質對印度市場造成了較大威脅。在這樣的狀態下,印度開始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調查案件的數量和涉案金額的增速較快,中印貿易因此受到較大影響。商務部針對印度對華反傾銷涉案金額進行了統計和整理(見表2)。由表2可知,2013-2017年期間,印度對中國采取的反傾銷調查,所涉及的金額巨大并且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
(三)反傾銷種類范圍逐年擴大
近幾年來,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兩國的貿易額都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印度為了實現本國的發展對華采取一系列反傾銷抵制措施,反傾銷所涉及的商品種類范圍逐漸擴大。資料顯示,印度在對華反傾銷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商品種類有石化產品、絲綢、原料藥材、橡膠制品、陶瓷、電池、鋼鐵、玻璃器皿、尼龍或尼龍混紡漁網、撲克牌、玻璃纖維等。因此,印度對中國的反傾銷存在著極強的政治性、經濟性,必須要高度重視,從不斷參與國際經濟活動開始,逐漸成為規則的參與者與制定者,最終掌握經濟活動的主動權,力求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各國的經濟活動當中,才是正確的對外貿易發展之路。
(一)中印貿易競爭性較強
印度之所以會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主要是由于中印貿易競爭性較強,從兩國經濟上來看,中國和印度具有一定的同質性,他們都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競爭。盡管新世紀以來,印度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但是它依舊存在著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中小企業競爭力較弱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印度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相比印度,中國的產品具有物美價廉的特點,這就使得中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優勢明顯,發展迅速。中印貿易競爭性較強是導致印度對中國采取大量反傾銷措施的原因之一,在2006年的時候,印度已經在化工產品方面對中國征收反傾銷稅,到了2011年,中國在化工行業方面發展十分迅速,并且保持了較大的優勢,印度為了保護國內的產業便對中國采取了反傾銷措施。
(二)受非市場經濟國家待遇影響較大
中國遭受印度反傾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非市場經濟國家待遇的影響,也正是由于非市場國家待遇阻礙了中國企業應訴反傾銷。中國加入WTO以后,認定書的第十五條對中國經濟進行了規定,即中國為“非市場經濟的國家”,調查當局在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時候可以自由、人為地提高傾銷幅度,征收大量的反傾銷稅。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獲得部分國家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但大多數國家仍然不承認,以便于能夠隨時使用“反傾銷”武器對中國商品實施制裁,降低中國商品的市場競爭力,最大限度保護本國利益。
(三)信息獲取渠道不夠及時暢通
印度對中國采取的反傾銷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信息渠道不暢通:一是中國部分企業在國外市場中存在著信息傳遞問題,國內市場沒有及時了解國外市場的最新情況,他們在國外采取了國內的競爭手段,這就使得一部分企業遭受反傾銷的指控。二是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與國外的信息溝通及國內部分企業在信息溝通上不及時,這些都是造成印度對中國采取反傾銷的重要原因。從上述原因分析可知,國內企業在應對國外制度機制存在極大的不適應特征。
(四)印度經濟發展進入波谷
事實上,印度之所以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發起那么多反傾銷案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保護本國產業,有效遏制通貨膨脹。近幾年來,印度的GDP增長開始放緩,他們的經濟受到了國內以及國際市場的沖擊,尤其是面對著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就會通過反傾銷的手段來促進本國經濟正常運轉。在印度通貨膨脹率升高的同時,對華反傾銷案件數量也不斷增多。近兩年印度通貨膨脹率較高,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困擾著印度經濟,2017年印度的通貨膨脹率最低是1.54%,到了2018年5月份,印度的通貨膨脹達到高點15.21%。在這樣的環境下,印度便開始對中國實施反傾銷措施,力求減少惡性通貨膨脹給印度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尋求合作共贏發展路徑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儀的全面實施,必須要加強對外貿易戰略設計,這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穩定和諧的環境,也是世界經濟發展同樣需要平等、互助。因此,在貿易合作中必須求同存異,以“雙贏”視角推動經濟發展。
首先,加大直接投資力度。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印度貿易的重要伙伴,但是隨著印度經濟發展的放緩以及通貨膨脹率升高,他們對中國采取了大量的反傾銷指控,力求保障本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這個行為對兩國合作關系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勞動密集型產品是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主要產品,針對印度對中國的反傾銷措施,中國可以采取直接投資的方式與第三方國家或者印度進行合作,這樣可以有效規避印度的貿易壁壘。
其次,積極參與國際認證。中國應當積極地參加國際認證,盡早獲得美國市場和歐盟的快速通行證。歐盟在2007年6月1日制定并實施了REACH(《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的規定》)法規,REACH法規阻礙了我國產品在歐盟市場上的出口。面對國外的壁壘,中國在2008年的時候對很多行業相關標準進行了調整,例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該行為有效提高了企業的成本,促進了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面對印度對中國提起的反傾銷指控和調查,中國應當積極應對,充分收集資料,精心準備答卷。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關節就是印度反傾銷調查機關發放的調查問卷,企業在回答調查問卷的時應當實事求是,積極準備有效的憑證。參與應訴的企業可以對進口商以及下游產業進行適當的游說,從而獲得支持的力量,促進中國企業應訴勝利。當案件初次裁決以后,中國參與應訴的企業應當積極與調查機關進行溝通,從而爭取該機關的價格承諾協議。除此以外,中國應訴企業還可以采取救濟途徑來保護自身利益,例如反傾銷復審或者司法審查等。
(二)積極爭取世界各國的經濟認同
由于中國經濟發源于市場經濟體系,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計劃痕跡,與國際經濟發展大趨勢存在些許差異。但中國已經在持續的改進,通過不斷協調,逐漸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得到更多的市場經濟認證,從而為中國經濟拓展越來越大的公平環境。
一是爭取得到世界各國認可。一直以來,印度并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甚至對中國一些企業采取了歧視性的待遇,這嚴重影響了中國企業在印度市場的發展,同時也是造成中國企業應對印度反傾銷敗訴的因素之一。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來爭取印度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有效解決不公平裁決的問題。爭取印度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積極開展雙邊談判,充分發揮自身的成本優勢,提高國際商務談判的能力,促進國家之間談判的順利進行,加強貿易合作,實現合作共贏。第二,認真研究WTO爭端解決機制,充分利用該機制來保護中國企業的自身利益。第三,中國政府應當認真研究經濟體制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措施來改革經濟體制,使其更加符合WTO的具體要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充分認識市場經濟的具體要求,實現市場經濟。
二是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進程。面對印度對中國提起的眾多反傾銷案件,中國應當對印度出口商品的結構進行優化,然后將多元化的戰略應用到國際貿易當中,這樣既能夠保護中國企業的自身利益,又能夠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中國在優化印度出口商品結構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中國政府和行業協會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揮其在印度對中國反傾銷調查中的積極作用;在政策和法規上,中國政府應當針對中國一些企業采取的低價不公平競爭出臺有關的法規和政策,同時對于企業的發展給予適當的引導,這樣既可以有效避免印度對中國提起反傾銷調查,又可以提高中國企業的經濟效益構建良性的市場競爭機制。
(三)持續完善反傾銷政策體系
第一,建立反傾銷預警體系。印度對中國提起的反傾銷案件數量較多,這對于中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應對印度對中國提起的反傾銷案件調查,中國應當建立反傾銷的預警系統。我們知道,在反傾銷申訴和立案的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的是印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就無所作為。針對印度的反傾銷調查,中國可以通過建立預警系統有效預防,預先了解關于反傾銷申訴和立案的有關信息,這樣既可以爭取足夠的時間來收集資料、調整產品出口結構等。具體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在預警系統內設立專門的機構,提高機構專業人員的能力。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較強的應對能力。例如,能夠快速分析印度對中國提起反傾銷的形式、印度市場產品價格的具體情況、以及熟知反傾銷指控的趨勢特點等,這樣才能夠及時采取措施來預防反傾銷指控。2.認真收集被提起反傾銷調查產品的具體情況以及國際行情、國際公允價格。3.耐心指導中國企業。當中國企業在印度開拓市場的時候,中國政府應當給予企業一定的指導,然后采取積極措施監控印度GDP的增長情況、通貨膨脹率以及有沒有發生經濟危,這樣才可以有效應對印度的反傾銷指控和調查。
第二,深入研究各國經濟制度及標準。反傾銷的標準大多都是以制裁國國內標準為依據,因而要想在國際貿易中保護本國商品利益,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提升本國商品的標準。積極研究輸入國的商品認證及檢驗標準,力求按照印度的標準去設計和生產產品,不讓他們有機會挑出毛病,從而有效規避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對于國際貿易而言,很少“師出無名”,但如果不給印度實施反傾銷的借口,他們也很難直接介入其中。二是鉆研印度相關法律。法律是印度實施反傾銷的重要依據,必須要加強印度本國經濟法律的研究與使用,在出口前按照印度的法律進行檢驗,防止出現宏觀或微觀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交易失敗。三是積極參與國際活動。中國必須要增強國際活動中的話語權,才能夠在發展中建立對國內經濟有利的交易原則及方法,最大限度規避可能遭遇的反傾銷問題。
第三,進一步完善中國反傾銷法律。反傾銷法律是中國有效應對印度反傾銷指控的有效內容,是保護中國企業利益的保障。中國加入WTO以后,WTO的反傾銷條款對政府的傾斜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但是作為WTO成員國之一的中國也可以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措施完善本國的反傾銷法律,保護中國企業的利益,促進中國經濟迅速發展。2006年,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關于出口產品反傾銷案件應訴的相關規定,在規定當中,中國以法令的形式對涉案產品的企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就大大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反傾銷法令體系的不斷完善是有效應對印度以及其他國家反傾銷指控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國政府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
(四)積極參與印度國內經濟建設
印度經濟已經進入發展低谷期,中國應當利用當前的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印度國內的經濟發展,為他們出謀劃策,以期參與到更為廣闊的經濟活動之中。
首先,進行出口結構調整及優化。在對印貿易中應當避免市場沖擊過大的商品大量涌入印度,從而為印度經濟復蘇創造空間。中國在對印度貿易中多數出口的是相對低端的加工產品、服裝產品、機電產品等,這些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生產的產品,為了在國外獲取利潤,很多中國企業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口到國外,這種行為引起了印度的恐慌,他們為了維持本國市場的穩定,便對中國提起了反傾銷指控。在印度看來,中國的低價策略是影響印度產業規模縮小、就業率降低、勞動力需求減少的主要原因。中國應當及時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和出口結構,實現本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多生產一些技術密集型產品。當然,在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以及出口結構時,企業需要重視產品的創新,然后,提升出口商品附加值,從功能上、價格上實現轉化,將低端市場留給印度。當中國企業在與印度訂立合同時,應當采用具有彈性的價格條款,這樣可以使中國企業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調整出口產品的價格。對于中國企業的一些高科技或者具有較強附加值的產品,政府應當采取鼓勵措施和優惠措施。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適當吸取和借鑒發達國家行業協會的經驗,對于行業協會積極應對反傾銷案例可以適當借鑒。根據調查顯示,在當期中印兩國經濟貿易中,一部分出口印度的企業只顧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了不公平的競爭手段,他們相互壓價、違背市場規律,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應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制定相關的行業規范,加強行業內部的有效溝通,有效促進中印雙方友好合作。
總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中國和印度以及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將會越來越頻繁,貿易摩擦也將居高不下,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企業應當始終堅持全球產業持續發展、穩定發展的理念,積極完善本國反傾銷法律體系,最終促進本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在加入WTO以后,對外貿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但是,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貿易摩擦不可避免,面對頻繁的國際反傾銷起訴,中國政府必須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產品創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應訴等措施來抵制他國的反傾銷。
參考文獻:
[1] 張若思. 印度對華反傾銷案愈演愈烈原因、影響及對策[J].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4):46-52.
[2] 李聰. 印度對華反傾銷特征與我國的應對[J]. 現代商業, 2016(5):27-28.
[3] 陳超奇. 印度對華反傾銷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7(16).
[4] 徐芳燕, 陳劭潼. 印度對中國反傾銷行為的驅動因素分析[J]. 國際經貿探索, 2017(10):66-79.
[5] 王曉磊, 沈瑤. 國外對華實施反傾銷調查的影響因素研究——兼論中國貿易政策與外資政策的協調[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18(3).
[6] 王孝松. 印度對華反傾銷:行業分布與成因探究[J]. 國際商務研究, 2016(6):45-58.
[7] 張燕, 車翼. 發展中國家反傾銷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以印度為例[J]. 世界經濟文匯, 2018(1).
[8] 劉偉麗, 許韋榮. 如何應對外貿中的反傾銷調查[J]. 開放導報, 2017(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