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璐
摘要:互聯網金融本身屬于新興產業的一種,其是由金融行業的相關領域和現在互聯網工具融合的結果。我國發展迅速,并且對我國傳統金融機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商業銀行所謂影響的程度最為明顯。所以本文嘗試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并探討其對于商業銀行所產生的影響,針對性的尋找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
傳統商業銀行自身在信貸政策方面存在約束,這也為互聯網金融的崛起與發展提供了機會。互聯網金融在近年來發展迅猛,諸如眾籌融資、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門戶以及P2P網貸等等,都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通過互聯網金融,人們切實體會到了其所具有的個性化和快捷服務特點。在當前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正在對我國的金融業競爭模式與交易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依托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金融資源得到了更為高效的配置,顯著降低了相關交易成本,這些優勢的存在很好的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自身所存在的劣勢,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因此想要在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商業銀行,就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當前的形勢,并且積極的確定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
一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態
(一)P2P借貸
P2P借貸平臺最早出現于2006年,其本身具有雙方共同參與的性質,現在雙方普遍體現為多對多的三點網絡顯示,并且主體存在不特定特點。P2P借貸的交易條件本身較為靈活和高效,不需要繁瑣的審核程序,只需要確保接待人自身信用合格,通過簡單的手續就可以完成接待。如此能夠有效的滿足借貸雙方的共同需求。P2P借貸平臺在2009年時僅有九家,但是在2012年我國就已經有了數百家P2P借貸平臺,其中有超過20家在P2P借貸行業中影響力較大。由于P2P借貸平臺自身存在的高收益、便捷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的特點,獲得了廣大投資方的認可,短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具有超強吸引力的小微借貸模式。
(二)第三方支付快速發展
第三方支付屬于我國最早出現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其起源于1998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擁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諸如匯付天下、支付寶、快錢、百度錢包等都屬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并且自2010年起,央行也逐漸為這些企業頒布了相關的牌照,承認了其合法地位。我國到2013年8月已經有超過250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了相關牌照,其中有9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支持網絡支付。當前第三方支付已經不僅僅是用來溝通銀行的橋梁,支付寶和財付通都已經開始大力推廣新的快捷支付方式,其可以直接跳過銀行,只通過產品相關二維碼信息就能夠完成支付,由此可見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和發展已經開始逐漸突破了商業銀行在支付方面的壟斷地位,并且逐漸形成對商業銀行的強烈沖擊。
(三)網絡理財逐漸得到大眾的認可
支付寶于2013年出現,其作為互聯網明星產品,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限制而言,余額寶本身沒有起點限制,用戶可以隨時通過支付寶來購買貨幣基金型理財產品,并且沒有任何數額限制。這種方式使得普通用戶理財反被大大降低,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也無需學習相關金融知識,就能夠通過支付寶平臺實現對自己剩余資金的投資和支配。網絡理財存在手續費少、方便快捷的特點,并且通過網絡理財所獲得的收益由于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兩倍。因此網絡理財產品在出現后,就受到了我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以余額寶為首的網絡理財的迅猛發展收到了商業銀行研究者與管理層的廣泛關注,其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使得余額寶中匯集了大量社會閑散資金,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收益率大幅下降,提高了商業銀行員工和管理層的壓力。
(四)阿里小貸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
阿里小貸是基于阿里巴巴小貸平臺的新型互聯網金融模式,是由阿里公司創始人馬云所推出。阿里小貸的出現主要是應對阿里巴巴平臺和淘寶平臺商戶缺乏流動資金的問題,為其提供小額貸款。阿里小貸本質上是一種延伸商業服務。由于阿里巴巴和淘寶的良好運行,阿里小貸擁有大量穩定的客戶,同時其還從中獲得了許多客戶的消費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以促進相關風險控制和客戶開發工作的開展,在如此模式下,阿里小貸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阿里小貸大大精簡了客戶評價和開發的相關工作流程,使得其整體運營成本大幅下降。
二、互聯網金融對于商業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于商業銀行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
(一)互聯網金融對于商業銀行的積極影響
互聯網金融能夠有效的促進商業銀行變革創新。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快速發展,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較大壓力,同時也倒逼商業銀行加快改革力度和創新步伐,商業銀行在保留和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吸收消化互聯網金融的優勢,通過相關創新措施,使得部分商業銀行已經逐漸成為新興領域的先行者和領導者。作為商業銀行應當通過積極創新、努力發展,合理利用互聯網相關技術,牢牢把握當前機遇,切實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互聯網金融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優化自身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能夠與商業銀行業務形成互相補充的局面,對于商業銀行尚未能夠涉及的領域,互聯網金融可以積極開發和發展。目前商業銀行普遍已經調整自身發展方向,注重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除了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新業務之外,還積極將現有的業務服務與互聯網整合。例如將互聯網與風險管理、產品研發銷售等業務相融合,使得傳統業務具有新的內涵與價值。
(二)互聯網金融對于商業銀行的消極影響
商業銀行的傳統領地,被互聯網金融所侵蝕。在基本理財服務方面,客戶在傳統銀行辦理開戶轉賬等業務如今都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完成辦理,如此會使得傳統的商業銀行收入大大下降。并且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查詢任意日期、任意業務品種的交易記錄、信用卡轉賬以及支票支付的信息,這些都強烈的沖擊了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例如部分網絡理財平臺具有流動性強和收益性高的特點,其整體結構與活期存款類似,但其高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社會閑散資金,使得銀行定期存款和開放式理財資金明顯下降,甚至對銀行的負債業務也產生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存在,使得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大大下降。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大大分流了商業銀行融資中介服務需求。例如P2P借貸平臺直接將資金的供需方聯合在一起,促使資金流向信用等級較好但缺乏資金的部分特定群體,例如小微企業主以及大學生等,從而使得草根階級的融資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時也改變了原有的商業銀行獨自掌控資金支付中介服務的局面。
三、針對互聯網金融相關挑戰,商業銀行所應當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商業銀行應當將利率交由市場決定
商業銀行應當將利率交由市場決定,政府不應當對金融體系予以過多干預,將利率交由金融機構你來決定。金融機構通過根據資金的供需情況對金融市場未來的走勢進行預測判斷,從而調整利率水平,讓市場的供需來決定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已經逐漸認可了互聯網金融及其相關產品,甚至已經使得銀行的負債業務發生了動搖,所以作為商業銀行,應當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適當的提升利率水平。
(二)商業銀行需要積極拓展自身業務
商業銀行需要積極拓展自身業務,并且提高與互聯網相關企業的合作力度。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迅猛,電子商務的地位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商業銀行應當在信息技術的用于開發方面加大力度,積極構建自身的全渠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并且擴展金融線上服務的范圍,使得現有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需要加強與電商平臺、第三方支付企業等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力度與深度,使得自身在支付結算方面的覆蓋率得到保障。并且商業銀行還需要積極創新相關業務,積極發展自己當前較為擅長的業務,并且結合互聯網相關技術和用戶交易習慣來穩定現有客戶、吸收新的客戶,切實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四、總結
不可否認的是盡管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強烈的沖擊了商業銀行,但就目前而言金融行業中,商業銀行依然處于主流地位。作為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創新改革,積極接納吸收互聯網相關優勢,注重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以促進自身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建輝.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內生邏輯、驅動因素與金融功能效應[J].稅務與經濟.2018(01).
[2]史亞榮,張茗.互聯網金融形態對我國商業銀行影響的差異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