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玲
近幾年,有數據表明,不光放棄高考赴海外讀書的高中生明顯增多,辦理赴海外讀高中的學生也比往年增加了兩到三成。國內媒體上出現了成百上千篇針對中國人才和精英外流的報道,其中相當一部分誤引了三項有關的統計數字。其一是“中國海外移民數量居首”。2010年6月,《南方周末》刊發重磅文章《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其中提到:“中國社科院 《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如果說“正在成為”尚且留有余地,一個半月后《中國青年報》的報道《第三波移民潮凸顯打造“宜居中國”的緊迫性》則全然肯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 。《人才戰爭》一書更是大聲疾呼:中國已經是日前世界上數量最大、損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國之一。
某公立醫院人才流失的現狀
以廣州某醫院為例,從2012~2016年(截止到2016年10月31日)近5年來的人才流失統計
一、人才流失的崗位結構分析 臨床醫技26人,流失率17%;護理 123人,流失率78%;其他崗位 8人,流失率5%;護士的流失占了絕大部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承擔勞動強度最大的部分,工作時間三班倒,但培養成本和學歷要求低,就業較為靈活,因此護理隊伍流動性大。
二、人才流失的職稱結構分析 高級職稱7人,占4%;中級職稱7人,占4%;初級職稱143人,占 91%。初級職稱隊伍不穩定。根據醫療衛生行業的特點,由職稱結構可推算人才流失的年齡特征,35歲以下人員流失比例較大。
三、人才流失的用工方式分析 在編人員流失25人,占16%;編外人員132人,占84%。事業單位編制與各項福利待遇掛鉤,吸引力大,因此編內隊伍穩定性高,盡管編內外同工同酬已經實施,大大縮小了編內編外的待遇距離,但是由于”編制”在就業觀念里的深刻影響以及在管理方面的原因,編外隊伍在流失率中還是占主要部分。
四、人才流失的學歷分析 碩士以上21人,占13%;本科37人,占24%;大專及以下99人,占63%。碩士以上相對比較少,大專及以下學歷流失占主導地位,可以得出人才學歷越高,穩定性相對較好,學歷越低,流動性越強。
五、人才”進””出”分析 縱觀2012年~2016年,五年一共 “出”157人,”進”628人,兩者之比為25%,也反映了醫院這段時間的流失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醫院從13年開始流失數量都比較穩定,2015年達到一個小高峰。流失比較集中在初級職稱的護理隊伍,因此醫院補充人員也是大部分是護理人員。中高級職稱臨床醫技人員的流失雖然不明顯,但是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也反映了一個行業的人才流失。
毋庸諱言,人才流失現象已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和《人才戰爭》一書更是大聲疾呼:中國已經是日前世界上數量最大、損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國之一。發展中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實現從人才流失到人才獲得的轉變,是中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應當在經濟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的視野下,全面的、理性的看待人才跨國流動帶來的人才流失現象,從而提出積極有效的對策。
人才流失與物質流失有很大的不同。物質從甲地流到乙地,通常不會再與甲地發生關系和產生作用,但人才就大不一樣了。人才流失還可以回歸。從本國流失到外國的人才,除極個別的以外,大部分人都會同自已的祖國建立不同形式的往來關系。即使流失的人才不回來,也總會和祖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以楊振寧、李政道、吳逮雄、丁肇中等為代表的一批華裔科學家,他們雖然沒有在學成后立即回國,但是他們在國外做出的成就極大提升了華人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他們在成名后,利用自已的威望和資源,為中國的科技發展貢獻很多。
正是這種無法割斷的聯系,使海外人才可以成為中外經貿、科技、文化交流的強梁和紐帶,可以為中外雙方在資金設備引進、技術轉讓、市場開發等方面牽線搭橋。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政策對路,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爭取一個“雙贏”的結果。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國流動的趨勢會越來越強。對于發展中國而言,人才流失現象既不會因為強形控制的措施而杜絕,也難以因幾項優侍政策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觀。有鑒于此,我們在對待人才流失的問題上需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與其限制人才跨國流動,不如積極吸引人才回國;與其擔心人才流失的危害,不如想方設法利用它的好處。
印度前總理拉甘地認為:“人才外流實質上是一種投入,只要我們有了合適他們的環境,我們將從中獲益。”從未來著眼,從現實著手,都決定我們必須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國際人才競爭戰略。將流失到海外的人才作為國家潛在的、也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則是當前中國國際人才競爭戰略必須重視的關鍵性課題。
面對“人才流失”危機,近年來我國紛紛出臺了一系列“伏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就業。當我們以一個更新更開闊的視角來認識中國人才流失問題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我們能把人才流失現象的研究建立在一個理性和科學的基礎上,充分認識流失人才的價值和作用,并極力用市場化的機制和激勵制度創造制度優勢,從人才流失到人才獲得的歷史轉變最終會實現,國家才會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