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九晚報編輯部
到了冬天,有的人會手腳冰涼、面色蒼白,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吃紅棗、紅糖和阿膠補血。但是,最近很多報道都說,紅棗、紅糖其實不補血。難道我們一直認為的傳統(tǒng)補血食物沒有補血效果嗎?我們又該如何通過食物合理補血呢?
一說到吃什么補血?大家可能會想到的食物包括:紅棗、紅糖,甚至美顏圣品阿膠。
其實,這些你以為的都是錯誤的。這些食物之所以被誤認為可以補血,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紅色,我們的血液也是紅色,以形補形,所以人們會有所誤解。
●紅棗

紅棗中的含鐵量在植物性食物中算比較高的,但是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所以,我們在吃棗的時候,總會感覺甜甜的。而且紅棗在經(jīng)過干制后,其中的維生素C和葉酸等營養(yǎng)素還會流失。更重要的是,人體在造血時需要使用二價鐵,而植物中的鐵一般都是三價鐵,不能直接被人體利用。
●紅糖
紅糖雖然是沒有經(jīng)過精細加工的糖,其中的含鐵量也確實比白糖要高,但它本身是糖的事實改變不了。沒有經(jīng)過提煉的紅糖中還有一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專家建議最好用紅糖來替代白糖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調(diào)味所需。但是,如果人體已經(jīng)發(fā)生貧血,光喝紅糖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阿膠
而對于阿膠,在補血食品的排名榜上更是找不到它的身影。阿膠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屬于蛋白質(zhì),雖然也是補血的原料之一,卻不是最重要的原料。阿膠對于治療營養(yǎng)性貧血,特別是缺鐵性貧血,是不適用的。
所以,對于大部分身體健康的人來說,紅棗和紅糖可以作為日常的飲食,不過注意不要過量食用。而對于容易上火、感冒初愈、患糖尿病、正值女性生理期或者腹脹的人,則最好少吃或者避免食用它們,因為其中大量的糖會加重病情。
我們想要補血,就要先知道為什么會發(fā)生貧血。基本上,貧血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由于各種疾病或者先天性的缺陷所導致的造血功能失常。比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第二類是由于一些內(nèi)部或者外部原因?qū)е麓罅渴а鸬呢氀1热纾鈧⑴陨a(chǎn)時出血等。
第三類則是最常見的一類,缺鐵性貧血。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微量元素中最容易缺乏的一種。在所有貧血的患者中,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缺鐵性貧血。
據(jù)估計,全球約有5億~10億人患有鐵缺乏,其中2/3為隱形鐵缺乏,也就是輕度貧血。鐵是人體造血的必需原料,人體內(nèi)2/3的鐵用于合成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我們判斷是否發(fā)生貧血的重要指標。
那么,到底該怎么補血呢?我們又該如何通過食補來預防常見的缺鐵性貧血呢?
●確保充足的攝入量
食物是人體攝入鐵的最主要來源,很多因素都會導致鐵的攝入量不足。比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偏食、挑食;由于經(jīng)濟和地理情況的限制,無法選擇富含鐵的食物;還有錯誤地選擇食物等。富含鐵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動物全血、魚類和瘦肉等。油菜、莧菜、菠菜、木耳等蔬菜和菌類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鐵,但是含量不高。
● 提高鐵的吸收率
攝入足夠量的鐵并不能完全解決貧血問題,還需要我們的身體盡可能多地吸收利用才行。一般來說,人體對植物性的食物中鐵的吸收率比動物性食物低。比如,動物肉和肝臟中鐵的吸收率有22%,魚為11%,而植物類的食物,比如小麥、萵苣、黑豆和玉米等,則都低于5%。
同時,還要注意這些會限制鐵吸收的營養(yǎng)素: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大量的膳食纖維、植酸或者草酸(大量存在于需要焯水的蔬菜中)和多酚類的化合物(比如茶和咖啡等)。此外,機體的狀況也會左右鐵的吸收,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太短、胃酸缺乏或者服用過多抗酸藥,都會影響鐵離子的釋放而降低鐵的吸收。
●補充輔助營養(yǎng)素
鐵是補血的重要原料,也就意味著還有很多輔助的原料需要同時補充,才能產(chǎn)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協(xié)同作用。適量地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A,還有適量的蛋白質(zhì),都是補鐵過程中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