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時隔三年,這句當年辭職信上的“名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白領、為人父母的中年人和步入“夕陽紅”的老年人的心底里的喊聲。

愿意“為孩子買單”、“為教育買單”的中國家長,是這股“海外游學留學”熱潮中最焦慮的游泳者。他們身后的宏大背景是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中產階層在爆增,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海外教育的重視。
家長愿意為孩子的教育投資,已是共識。不僅如此,這種“投資”的熱情,已經從早期的K12培優提分這樣的應試教育投資,到種類繁多的興趣班的素質教育投資,延展到出國見識世界、有不一樣的人生經歷這種更“高階”的教育投資。海外游學留學,這種曾經只有條件富裕的家庭才能享有的、相對小眾的教育服務,正在成為趨于大眾化的消費。
特別是“游學”這種“消費型教育”,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增長迅猛,被業界和投資機構視為“優質掘金之地”。在燥熱的市場里,如何保持有品質和口碑、良性且理性的增長,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傳統撮合式的留學中介服務,“掮客式”的生意模式正在被改變。
從簡單的信息對接,相關申請文書、手續等文件準備,到拿到一紙海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船票”(賣生源),轉向長線的、個性化、精細化、可規模化的留學服務(做服務做產品),讓學生具備進入海外優秀大學的能力,對學生的職業、專業、選校和現有的活動背景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規劃,關乎學生從留學能力塑造、到留學后求職就業能力的規劃養成,上下游鏈條式的留學服務模式的探索已經開始。
出國留學,拿到“船票”、“上船”,并非達到求知、求職、求智的彼岸,包括海外租房、實習就業、移民、置業、金融保險等一系列留學后服務市場的價值空間可以期待。目前來看,留學后市場更多是專業移民、置業等公司在做,但隨市場擴大,玩家角色勢必將更加多元。
在待開墾的廣袤土地面前,在資本即將大量涌入之前,已經投身其中的玩家,“有所為”、“有所不為”,既是選擇,也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