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海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各方面都在優化改革。在時代的推動下,經濟體制發生了改變,都不斷地完善優化。我們要對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重點關注,深入的全面的去發展它,使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可以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促進公共部門的工作有更好的發展。本文就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進行分析,對其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法,使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更加健全完善。
關鍵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一)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和工作積極性
在我國,公共部門的部分人員,都會有“鐵飯碗”的意識,因此,對于工作會比較懈怠,不全力以赴,得過且過的工作。而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可以對這個弊端有極大的影響。激勵,可以使人自身的潛力得到發揮,從而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落實。激勵機制有獎懲制度,也會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對上進和勤勞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使他們可以再接再厲,在工作上有更突出的貢獻。對于玩忽職守,安于現狀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懲罰,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加以改正。
(二)增強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凝聚力
在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影響下,可以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能力發揮到最大化。激勵機制的存在,使工作人員對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的上心,完全可以完成自身崗位的工作,熟悉度更高,從而部門之間,也會因為每個工作人員對工作掌控能力的提高,溝通交流也變得更加協調。在共同目標的驅使下,每個工作人員都想要得到獎勵,一致的追求使部門的凝聚力更高,組成更加團結一心的部門,更有益于公共部門開展工作。
(一)用人不合理,思想認識不到位
思想是行為的先驅者,如果思想上沒有正確的態度,那么接下來的行為也會受到影響。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也是如此,用人不合理是一個方面,有很多的“走后門”的現象出現。這種腐敗的用人方式會直接給激勵工作帶來弊端,使工作得不到落實,影響工作的順利進行。再者,身居高位的領導者也沒有意識到激勵機制的重大作用,對它的忽視也是推崇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發揮作用的道路上的阻礙。另外,思想上保持傳統,不能吸取外國先進文化,只停留于自己的發展之中,不懂得靈活應用,沒有去借鑒其他國家的優秀的激勵方式。
(二)激勵手段單一低效,制度不完善
激勵機制的手段,與激勵機制發揮的效果有關。如今的激勵機制的手段單一,并且發揮不出它對工作人員的效果。激勵手段單一低效已經成了制約激勵功能的重要影響因素。有一些公共部門,在激勵機制中只重物質,但是卻輕視了精神激勵的功能。但是在中國,講究的是奉獻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多加給予。并且對于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制度不完善,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在不完善制度下,會使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得不到保障,在實施過程中做不到最好。
(三)不健全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
公共部門的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公共部門的工作大都是以公共利益為主,并且服務建設功能較多,我們沒有辦法量化的去評定。但是績效考核評估對于激勵機制來講,是參考的依據。這樣不健全不合理的單一化的評估體系,也會影響激勵體制的發展。
(一)科學選擇人才,提高思想意識
人才是發展的動力,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科學的選拔人才,杜絕任人唯親的現象,而是尋找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在上崗前必須對其進行考核,考核通過才可以上崗工作,這樣保障了工作人員的高質量,也會提高工作效率的提升。我們也要在思想上重視公共部門的激勵機制,充分了解其作用,對其發展大力支持。領導者要首當其沖,做好領頭作用,領導的重視才會使它更好的得到應用。并且要開放思想,虛心求教,對其他國家的文化要根據實際情況,擇優選擇,不做閉關鎖國的中國。
(二)多元化激勵手段,完善激勵制度
多元化的激勵手段可以使工作人員有更多種獲得獎勵的選擇,能更完美的發揮出激勵制度的效果。還要在重視物質獎勵的同時,對精神獎勵也加以著重關注,雙向齊發。完善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激勵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使工作人員的工作更有保障,同時,健全激勵機制的評價功能、晉升制度,并且公正公開的進行。
(三)健全績效考核評估體系
在非公共部門中,績效考核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部門中,績效考核評估體系依然重要,我們要重視績效考核評估的功能,要在更加公正公平的條件下進行。并且績效考核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分類,相對應的建立績效考核評估體系。還要在評估的時候加強監督功能,防止心術不正的工作人員從中作梗,影響評估成績的真實性。
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發展,可以帶動公共部門工作的提高,使我們人民大眾受到更多的好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對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工作鼎力支持。相關部門人員也要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加以重視,早日解決,讓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推動整個社會的建設進步。
[1]劉菁.試論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績效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17(02).
[2]邱淑祿.我國公益性國有企業激勵機制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7.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