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巖
全明星賽總是被提升到星光璀璨的籃球盛宴的高度,但這里上演的其實更多的是娛樂的表演,而非實打實的比賽競技。因此對于全明星票王的理解,或許更應該是人氣的比拼,實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不代表全部。

歷史上的第一個全明星票王是鮑勃·麥卡杜,那是1975年全明星賽,麥卡杜以98325張選票當選票王,這也是NBA歷史上唯一一次不足10萬的票王。不過這一次的投票卻讓NBA聯盟感受到球迷們參加互動所帶來的人氣提升。
1998年,19歲的科比還是個青澀的毛頭小子,那時他年少輕狂,還不知天高地厚,當球迷將他選為史上最年輕的全明星球員后,他似乎感覺整個地球都被他踩在腳下。在許久之后科比回憶起在麥迪遜花園的全明星首秀吋,才真正地透露了他當時的個人狀態:“那會兒我在更衣室時還有點緊張,基至在發抖,不過當我上場后,心態就平靜下來了。”當那一段非常青澀的記憶開始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泛黃時,科比早已經忘記了那種緊張和發抖的感覺,因為他早已經習慣了成為全明星賽這個盛大的舞臺的主角。
當年那個蘑菇頭的小家伙,已經18次成為全明星首發,入選次數僅次于賈巴爾,并且拿到了四次MVP。對一生榮譽無數的科比來說,入選全明星早已沒有了新鮮感,即便在2011年以2380016張選票生涯第二次成為票王,他也只是淡淡一笑。在湖人三連霸面前,這一切都是浮云,所有關于全明星的榮譽,都只是科比為總冠軍奮斗過程中的自然結果,而不是他追趕的目標。這是“飛俠”NBA生涯當中第二次當選全明星票王,他不是邁克爾·喬丹那樣總是在全明星投票上占據著絕對統治性的地位,但卻是一壇時間越久越醇香的美酒。而在他宣布自己即將退役的2015-16賽季,科比再一次被選為全明星票王,這就是球迷對他最好的認可。
正如在過去的十余年間最具統治力的超級內線蒂姆·鄧肯和沙奎爾·奧尼爾從來都沒有當選過票王一般,在NBA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全明星投票的浮光掠影最終所呈現出來的票王,往往是兼具了個人實力和人氣于一身的聯盟寵兒。
過去的20年時間里,只有三名球員在獲得全明星票王的時候依然能夠奪冠,分別是“飛人”喬丹,“狼王”加內特以及科比。票王只是一份人氣的見證,但不是總冠軍的保障,強如庫里和詹姆斯也無法避免。他們固然明白,自己在球迷們心目當中的分量有多重,但是他們更加清醒地地認識到一點,那就是自己需要用總冠軍來繼續裝飾自己的籃球生涯。NBA最好的球員總是在用不停追逐的腳歩,來一點點地走向完美,即使是站在總冠軍和票王這兩項聯盟最高的端點之上時也從未懈怠過。
1975年,還擔任NBA總裁的沃爾頓·肯尼迪為了調動起球迷們對籃球的關注熱情,決定改用投票的方式來選出全明星首發陣容,而不再是卑純地通過各大重要媒體或是球隊教練來定奪所有的名單。由于第一次推行球迷投票,在媒體的宣傳力度和普及度上做得不足,外加當時美國還有ABA這樣的竟爭聯盟存在,使得1975年全明星賽的票王鮑勃·麥卡杜最終只獲得98325的選票而已,這也是NBA歷史上唯一一次不足10萬的票王。不過這一次的投票卻讓NBA聯盟感受到球迷們參加互動所帶來的人氣提升,因為那些看臺上的觀眾們忽然就意識到全明星賽的陣容不再是只由那些所謂的“專家”來定奪,他們自己也同樣可以成為決定性的因子。
有了第一次的甜頭過后,沃爾頓·肯尼迪的接任者拉里·奧布萊恩繼續推行全明星賽投票制,雖然1976年全明星賽舉辦的時候ABA聯盟依然存在,但是媒體的進一步推廣使得全明星投票數也呈現出飆升的趨勢。1976年票王里克·巴里最終獲得135471票,比第一年的麥卡杜多了近4萬的票數,如此的增幅可以明顯感覺得到球迷們參與到全明星陣容的抉擇熱情在不斷提升。
老式的全明星投票,基本上還處于手寫的方式,聯盟羅列出一份全明星賽候選人,給到場看球的球迷們發上一份,他們只需要在自己喜歡的球員那兒打一個勾就可以了。雖然就投票面來說狹小了很多,因為只有到現場看球的球迷們才能獲得這樣的一份投票,但在媒體尚處于發展階段的時期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參與方式了。不過隨著NBA吞并ANA成為美國僅剩的超級籃球聯盟之后,外加80年代“魔術師”約翰遜與“大鳥”伯德黑白相爭的經典時代,以及邁克爾·喬丹這樣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星到來,NBA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參與到投票的球迷也越來越多。除了現場球迷進行投票之外,NBA也開始想法設法讓其他球迷參與這樣的互動,比如寫信參與到投票當中去。在通訊業日益發達的時候,互聯網開始成為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外加NBA國際化的推廣進程,這才有了最近十年的時間里投票數劇增的狀況出現
正如現在球迷們所喜歡的球星類型一樣,他們都更傾向于觀賞性更強的球員,于是在前三屆的票王麥卡杜、巴里和大衛·湯普森之后,超級扣將朱利葉斯·歐文連續兩年成為全明星賽票王,這也昭示著鋒衛搖擺人球員成為全明星賽主角的網代開啟,1979和1980年馬刺隊史上最偉大的鋒衛搖擺人喬治·格文連續兩年當選票王,再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J博士”又連續三年獲得全明星票王。這些球星在球場上喜歡用突破穿梭于對方的人群當中,用各種令人嘆為觀止的上籃和暴扣頻頻讓整個球館的粉絲們爆發出驚呼,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引發了80年代籃球的觀賞熱潮。

喬丹從1987年開始連續七年成為票王,是當之無愧的“票王之王”。
不過偶爾競爭力不足的內線位置,也同樣會導致大部分選票都落在某名球員身上,最為典型的是1984年全明星賽,當時的東部中鋒里摩西·馬龍一騎絕塵,人氣第二高的東部中鋒“大樹”羅林斯只獲得264448票而已,最終馬龍以927779票超過歐文(779932票)當選那年的全明星票王。不過這并沒能改變整個大眾的審美趨勢,1985和1986年“魔術師”分別以957447票和1060892票連續兩年當選全明星票王。最需要重點提出的還是1985年,當時“魔術師”是NBA全明星賽史上首位突破百萬票數的球員,這也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文斯·卡特在扣籃大賽上的驚人表現為他積累了大量人氣,這也讓他一度成為全明星票王。
就在“魔術師”和“大鳥”這些超級巨星尚未落幕的時候,接下來的全明星賽便呈現出一人獨大的局面,的確,誰都能想象得到喬丹在這個時候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從1987年到1993年喬丹連續7年當選NBA全明星票王,在他的籃球巔峰期里幾乎壟斷了票王這個角色,讓其他的超級巨星在他的面前顯得如此黯淡。1994年和1995年全明星賽由于喬丹退役導致的空缺,其他的球星也開始慢慢頂上這個位置,頗有喜感的查爾斯·巴克利在1994年以794936票當選票王,不過那一年他的投票數遠不能與喬丹過百萬相提并論。1995年全明星賽開始時喬丹尚未復出,而1996年的喬丹尚未能找到巔峰期的狀態,于是還是被希爾奪走了票王的榮譽。不過接下來的1997年和1998年便毫無懸念地再度回到喬丹當選票王的年代,尤其是1997年,他以2451136票成為NBA歷史上首名獲得兩百萬票的球員。喬丹的退役并沒有結束鋒衛搖擺人掌控票王的時代,2000年到2002年,卡特連續3年當選全明星票王,2003年的科比也以1474386票成為票王。盡管卡特在2004年再度當選票王,不過姚明在2005年和2006年連續兩年以超過200萬的票數成為全明星賽票王。
再之后的數年時間里球迷們也能猜得到結果,勒布朗·詹姆斯、加內特和德懷特·霍華德都分別當選過票王,直到現在的2011年,科比時隔8年之后再度成為全明星投票上的王者。
帽,結果那一年的投票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不少美國媒體直言中國球迷“失去了理智”。以致于姚明在2005年和2006兩年里連續當選票王也備受爭議,被認為相當一部分原因也是中國球迷們的力挺所致,當然,那兩年的姚明已完全具備了全明星的資格。
同樣的事情在易建聯登陸NBA的時候也出現過,當時他的個人數據只能是一名角色球員的檔次,他基至在沒有入選全明星賽候選名單的情況下,
全明星賽投票史上最大的爭議出現在2003年,那個時候還是新秀的姚明在中國球迷的支持下,以1286324票超過奧尼爾(1049081票)從而成為西部全明星首發中鋒。那一年的姚明場均只有13.5分8,2籃板1.7助攻和1.9蓋帽的數據,雖然不差但還難以在全明星首發中鋒的位置上服眾,而“大鯊魚”奧尼爾則是場均27,5分11.1籃板3.1助攻和2,4蓋卻依然靠球迷們的手動選票而獲得多達450515張選票,僅次于加內特、勒布朗·詹姆斯、克里斯·保羅和保羅·皮爾斯名列東部第五,比入選那屆全明星賽的拉希德·華萊士和安托萬·賈米森的票數都高。就這種某個地區的球迷瘋狂投票而導致的全明星結果偏頗的行為雖然并不只是發生在姚明身上,但我們姑且將此稱之為“姚明現象”吧。因為這樣的投票結果的確改變了全明星賽的平衡,讓本來實力和人氣都貨真價實的球星們開始感受到了這種球迷的瘋狂所帶來的匪夷所思的結果。
然而無論美國媒體如何指責中國球迷的不冷靜,但是有一點我們是需要肯定的,那就是來自中國這個東方國度的選票并沒有違背全明星賽投票的宗旨。在球迷們點開投票網站的時候,那里首先冒出來的一串英文就是:“為你喜歡的球星投上一票”。無論中國球迷在姚明現象”當中所呈現出的是怎樣的“不理智”行為,但他們的確是在為自己喜愛的球星投上了自己的那份支持。不管是否要提升到民族自豪感的角度來描述這個行為,但單單就投票的動機而言,中國球迷的這種行為不管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其實都無可厚非,畢竟球星是屬于世界的。自從姚明登陸NBA之后,美國媒體對全明星賽投票總是如履薄冰,而且時時刻刻做好了為某些優秀球員會被擠掉首發位置的結果而喊冤的準備。但是這種擔憂在2007年姚明受傷的時候發生了悄然的變化,雖然姚明獲得了2451718的第二高票數,不過那一年的票王是屬于勒布朗·詹姆斯的,他的2516049票算不上絕對的領先優勢,但卻讓美國媒體的論調少了以往那種受冤的語氣。的確,在姚明受傷已經確定了無法參加全明星賽的情況下,那些瘋狂的中國球迷們開始慢慢回歸到理性,他們開始從姚明和火箭的比賽當中將視線轉移到其他NBA球星身上。
那年后,姚明再也沒有入選過全明星投票前三的位置,并非是他的人氣出現狂跌,而是因為那些本來固執地只喜歡姚明和火箭的球迷們,開始被培養成真正的NBA球迷,他們會在整個聯盟范圍內尋找符合他們口味的球星,開始關注那些更加精彩紛呈的比賽,并且慢慢挖掘NBA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令人稱奇的各種大事。所有的這些,都讓人看到了中國球迷們理性的一面,而姚明實際上是NBA打開中國市場的極為重要的人物,同時也是將中國球迷帶入到NBA聯盟的領路人。
正如漫長的NBA歷史進程所呈現出來的審美觀一般,雖然有很多球迷因為姚明這個人愛上籃球這項運動,如同當初很多人因為喬丹愛上籃球一樣,但在全明星賽上,成熟的球迷開始關注詹姆斯、科比、韋德等觀賞性更高的球員。
除了黑白照片時代的威爾特·張伯倫之外,任何球星與喬丹相比都顯得如此蒼白,除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個人數據之外,他的人氣也在80年代后期達到空前,從1987到1998這12年間,喬丹就9次當選票王,那三次沒能成為票王是因為他第一次退役的兩年空白期,外加1996年才從打盹期開始恢復過來屈居第二的圣安東尼奧全明星賽。
喬丹集合了千萬人氣于一身,他雖然未能保持著聯盟最高票數的紀錄,但1997年的喬丹獲得2451136栗卻是NBA歷史上首位突破兩百萬票的球員。在還是沒有網絡投票而只通過手寫來進行選票的年代里,喬丹的這份數據顯得如此震撼,直到七年之后的2005年,姚明以2558578票才超過喬丹那年的數據,不過這已經是在擁有網絡投票的大背景之下了。的確,喬丹不是歷史全明星賽最高票數的紀錄保持者,卻仍是不折不扣的難以撼動的王者。
即使是在2002年全明星賽上,第二次復出的喬丹在即將年滿39歲的時候,依然獲得985448的高票數,那一年的票王是被譽為“喬丹接班人”的卡特。不過喬丹卻在艾弗森如日中天的時期里,依然在東部后衛的投票當中取得第一位,比第二名的艾弗森(920502票)多了接近6.5萬票。無論是老球迷的感情票,還是他場均22.9分5.7籃板5.2助攻的數據所贏得的新球迷的青睞,這都在說明只要有他存在,那么對其他球星來說就是一大威脅。

2016年,科比被球迷選為全明星票王,這為他的“告別之旅”增光添彩,也讓他的職業生涯再無遺憾。

NBA全明星賽歷屆票王
2003年喬丹依然獲得1082909張選票,在東部全明星當中排名第五位,不過在當年的得分王麥蒂和巔峰期的艾弗森強勢崛起的時候,他只能以替補后衛的身份入選全明星賽,這是喬丹NBA生涯十數載的征戰當中,首次沒能在投票當中進入先發陣容的情況。不過那一年喬丹在全明星周末里依然還是出現在首發陣容當中,因為卡特主動將首發的位置讓出。盡管這份投票結果有些唏噓,但這只是時代更迭的縮影而已,作為一名還差數天就年滿40歲的“老頭”來說,喬丹始終保持著在全明星賽的威儀。
正如1998年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的全明星賽上一樣,那完全是NBA聯盟特別為他而做的一屆全明星,球星都穿著各自的球衣,沒有統一制服,這是為了銘記這名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而做出的讓步——也只有他擁有這樣改變聯盟的資格。
縱觀NBA歷史票王,大多數都是場內場外作風都堪稱典范的人物,諸如歐文、喬丹和卡特這種場內觀賞性極佳,而場外負面新聞甚少的球員自然是票王的常客。巴克利這樣超級刺頭在1994年當選票王的確頗讓人意外,不過他那年的勝出相當大的原因在于他在成為MVP級的球員的同時,還鉆了喬丹退役的空子。
格蘭特·希爾的存在對于聯盟的造星計劃而言幾乎是完美的,他溫文爾雅的性格和安分守己的個性,在那群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問題球員當中顯得如此另類。他那優雅的技術流打法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快速的切入、瀟灑的突破挑籃以及飄逸靈動的扣籃,得分、搶籃板、助攻,賽場上的每一寸空間里,希爾都在展示著自己青春的力量。同年的狀元格倫·羅賓遜因為合同原因遲遲無法跟雄鹿隊達成一致,基德盡管表現同樣出色,但他身邊還有同樣分享鎂光燈的馬什本的存在。于是,探花郎希爾就成為了1994屆的代表性人物。
在全明星投票中,希爾居然獲得了最多的選票,成為聯盟歷史上第一個菜鳥票王。該賽季是喬丹首次退役之后的第二年,聯盟在偶像真空的情況下苦盼另外一個年輕人可以接過喬丹的衣缽,希爾這樣的個性極符合中產階級孩子們的審美標準。于是剛剛進入聯盟不久的希爾在1995年便成功當選那年的票王。全明星票王證明了希爾在人氣方面確實有資格來做“喬丹接班人”,甚至是在1996年喬丹已經復出的情況下,他依然獲得1358004張選票,以不到2萬票的微弱優勢超過喬丹(1341422)蟬聯票王的榮譽。
希爾的故事其實還在延續著,但這名當時被認為最佳的喬丹接班人卻完全毀于傷病,隨著喬丹再度成為聯盟最炙手可熱的超級巨星,以及之后卡特和科比這些優秀后輩的崛起,希爾溫文爾雅的性格和作風無法支撐起賽場上的不濟,于是開始慢慢退出全明星賽的舞臺。這樣的個性確實擁有成為最受歡迎球員的資本,但這是競技體育,人們所呼喚的只是球場上的激情和熱血,優良性格在競技實力面前最終敗下陣來。
今年,NBA全明星分隊方式發生了改變,由兩位票數最高的球員出任隊長,這也是精彩比賽的保障,也讓全明星投票的意義顯得越發重要。但不會發生改變的是,兩支球隊的隊長都是最有人氣的球員,支持度肯定也會更加平衡,NBA的這一步棋算是下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