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從目前我國現行的語文教學來看,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這是因為在語文教學中實行情感教育對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對策
小學生年齡較小,正處于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在我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課堂傳授知識,進行情感教育,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有著積極的作用。筆者全方位分析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簡述了開展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充滿了好奇,頭腦中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探索欲,但是由于小學生接觸社會較少,自身經驗以及認知、實踐等條件的不足,對自身情感控制力較弱,影響了其健康成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使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陶冶他們的情操,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自制力以及綜合素質,這也是新課改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二)無形之中陶冶小學生的情操
情感教育并不是立竿見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見效的,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的引導學生,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使學生了解作者的真情實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從而豐富小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價值觀,小學生接觸社會較少,自身經驗以及認知、實踐等條件的不足,對自身情感控制力較弱,他們在面對誘惑時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得他們對于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生接觸社會較少,經驗欠缺,思想單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尤其是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給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帶來巨大的沖擊,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樹立正確的觀念,豐富他們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發現課文中的抒情點
對于我們來說,小學課本中的文章通俗易懂,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準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還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找準抒情點,使學生帶著情感去學習,努力實現教學和學生情感的統一,更好的實現情感教學。
就拿《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來說吧,文章大意為,在一個寒冷冬夜里,小女孩衣衫單薄的在賣火柴,文章的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寫作手法來襯托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使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應通過文章中的表現手法為學生展現出更深層次的東西,解釋資產階級對無產者的迫害,文中是將賣火柴的小女孩作為廣大勞苦人們的代表,通過小女孩的命運,使學生們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
(二)創新教學方法
將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在教學之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外部條件?;ヂ摼W發達的今天,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也逐漸多元化,我們應充分將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運用在教學之中,這就為情感教育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中,單一的講解、通讀課文,學生很難想象八國聯軍在圓明園掠奪的情景。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通過播放歷史資料、視頻等,還原當時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多媒體教學的多元化,可以極大的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把抽象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其中的高科技教學手段更是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
(三)教師應充分對教材內容進行剖析
教學是一種與其他社會實踐不同的活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對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等進行培養,可以在教學中提煉出指導現實生活的道理,并對它們進行加工,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舉個簡單的例子,通過學習《丑小鴨》這篇文章,使學生了解了真、善、美,使學生了解童話背后的真正意義,樹立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1]許曉晴.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63.
[2]鄭穎.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現狀與培養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3]鄭璐璐.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內容的情感教育價值取向分析——以人教版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02):12-16.
[4]尹芹.基于情感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5):62+64.
[5]盧維明,黃麗萍.探析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