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民
摘要:定向越野運動是一項體能與智慧相結合的體育項目,在高校的開展不僅拓展了學校體育內容與活動的空間,更為校園體育文化增添了新的內涵。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定向越野運動的價值、意義和現狀,以及我國高校定向越野運動的開展情況,提出高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構建體系,探討高校定向越野課程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定向越野;高校;發展
一、定向越野概述
定向運動是參賽者借助地圖和指北針,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按順序徒步準確到訪若干個標志的體育運動,在國內稱為定向越野。定向越野運動是一項體能與智慧相結合的體育項目,在高校的開展不僅拓展了學校體育內容與活動的空間,更為校園體育文化增添了新的內涵。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定向越野運動的價值、意義和現狀,以及我國高校定向越野運動的開展情況,提出高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構建體系,旨在為高校定向越野運動更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當今生活在大學校園這個知識密集型環境中的學生們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長時間伏案讀書和緊張求學,使得腦力勞動負擔加劇,心理壓力加重,進而產生的高度疲勞,體能降低,機體及心血管系統得不到鍛煉而衰退的現象時有發生。壓力、孤僻、憂郁時刻困擾著當今的大學生,經常表現出學習上感到困惑、壓抑;人際關系方面常感到孤獨、寂寞;在挫折和困難面前又表現出怯懦、退縮;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適應,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一些令人不安的問題。而定向越野運動的出現恰恰滿足了學子們這種需求,它融生存能力、生活知識、運動技能、意識培養于一體,逐漸成為深受大學生喜愛的一項體育課程和健身項目。因此需要我們加強科學研究,不斷完善提高定向越野課的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發展優秀心理素質,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定向越野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以它最快的速度成為我國許多高校體育的一門課程。在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后,我們能夠清楚了解到我國高校定向越野運動的發展階段:19世紀90年代末,逐漸起步階段;進入21世紀以來,到達迅速發展階段。定向越野運動在高校得意如此迅速發展適應了當前社會的整體需要,這不僅反映出部分高校體育課程教育教學內容改革的變化,而且也預示著我國高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趨向將逐漸步入全面推行、提升質量的發展階段。我國各個高校體育課程的開展形式不同,而定向越野運動內容分別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其中。
構成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素包括身體素質、知識結構、思維能力、組織與決策能力、生理素質、人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等。身體素質是關鍵,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更好地適應學校體育課程的多樣化開展;知識結構是基礎,能夠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才會顯得“有內涵”;心理素質決定一個人做事成功與否的提前;而良好的組織決策能力可對實現目標和方式做出最佳選擇,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所進一步加強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是高校體育課程完善與創新的關鍵。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體育工作列在學校教育工作整體計劃內,是學校考核工作的基本內容,這離不開高校領導的重視。定向越野運動是一項促進大學生身也健康、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興運動項目,將其列入高校體育課程建設是有價值的。高校領導應抓住時機,加強對定向越野動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相應的教學培訓工作。高校領導具有特殊身份、特殊職責,領導需要率先做出表率,才能帶動全體教職員工進一步完善定向越野運動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開展。
二、定向越野課程在高校發展分析
(一)定向越野在高校發展的優勢
教學模式新穎,能夠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定向越野是一項智力與體力并重的自然環境體育項目,運動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的體力,而且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索,同時還需要把地圖上的點標與自然環境很好的結合起來。定向越野也有別于其它體育項目,它擺脫了以往上體育課的模式(采用模仿,較少運用思維),減少了空間的束縛,使學生能夠盡情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最終取得勝利,這也符合了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喜歡親近自然、挑戰自我和嘗試新鮮事物等。
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多樣化。目前我國定向越野開展的形式主要有:夜間定向、接力定向、記分定向、公園定向、專線定向、校園定向等,而這些形式如果都能引入高校課堂,將會給現有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提供許多可參考的依據。
(二)定向越野課程在高校發展的劣勢
領導重視不足,雖然國家從2003年就出臺了高校開設定向越野課程的相關政策,但在這十來年,定向越野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并未得到領導和中國體育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同時,許多高校領導對開設定向越野課程的意義和目的也不是十分清楚,因此,領導的重視程度也制約著定向越野在高校的發展。
場地、器材、經費限制,場地、器材是發展定向越野運動的物質保障,一個高校、一個省份、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定向越野必須有足夠的場地和器材。雖然定向越野對器材要求較簡單(指北針、地圖、打卡器),但這些器材開發較少,特別是地圖,現在各地方都有繪制好的地圖,但與專門定向越野要求的地圖還有很大差異。
(三)定向越野課程在高校發展的機會
以往的高校課程內容缺乏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而新課程方案將定向越野納入田徑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將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在參與定向越野運動時將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學生自己處理,而這些因素促使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自己去戰勝困難的能力、磨練了學生的意志等,上述內容恰恰順應了高校改革的整體發展趨勢。
2003年國家教育部頒發了《課程方案》,將定向越野列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中的田徑類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并決定2004年開始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中施行。次年頒發《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各類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再次明確把定向越野列為體育教學內容,上述兩個文件都為高校發展定向越野運動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定向越野課程在高校發展的威脅
傳統觀念是指高校有些體育教師認為把學生帶到校外進行上課、訓練、比賽存在一定的危險,所以不愿意開展定向越野課程,而是選擇一些安全系數比較低的課程。面對這種傳統觀念的威脅,高校發展定向越野運動必須打破這種傳統觀念,豎立新的理念。由于定向越野在我國起步較晚,許多定向越野教師是從其它專項轉變過來或是兼職的,對定向越野缺乏系統的了解,從而導致學生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教師的方法、手段多是從其它運動項目的經驗中借鑒過來的,沒有整理出一套適合定向越野項目的方法和手段,所以也制約了定向越野在高校的發展。
三、定向越野課程在高校發展的思路
首先,明確開展定向越野課程的目標。定向越野應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要目標,通過合理的課程安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會成功經驗帶來的快樂,從而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同時在開展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冒險精神、拼搏精神、自我保護意識等,使技能傳授和精神培養很好的結合起來。
其次,要合理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教學比例。定向越野運動不像其他運動以技能傳授為主,而是需要在扎實的理論課基礎上才能進行實踐教學,理論知識主要包括地圖基礎知識、自救知識、最近路線選擇等,實踐技能主要是鍛煉身體素質,只有將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高校要加快引進高水平教練員,使學生在高水平教練員的指導下進行系統學習,同時多組織比賽,通過以賽代練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
四、定向越野運動在高校的發展趨勢
為了落實全國高校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要求,響應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的號召,各高校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各大高校每年都能認真實施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各高校已經把陽光體育運動作為提高學生體制水平和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伴隨著陽光體育運動的熱潮,各高校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風氣。
定向越野運動對于普及人們識圖和用圖的知識能力、加強國際競爭力有很大的意義。青少年在其學習生涯的過程中,必須加強知識能力的培養。在青少年中開展定向越野運動,不僅可以調節他們的學習情緒,增強體質,豐富地理知識,還培養了他們在野外活動或陌生城市中的自我生存能力。
合作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推向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與以往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合作教學模式中的主角是學生而不再是老師,學生作為關鍵角色可以向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與老師進行辯論,起到老師與學生的雙重身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將合作教學高度融合于定向越野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首先,團隊意識增強,合作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分組的形式參與某項任務的戶外型運動。通過調查已有的研究可知,在高校定向越野課程中高度貫徹合作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學生可以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利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定向越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會發現對于一個人來說看似艱難的任務,團隊合作以后變得非常簡單,自然而然的就能體會出其中優勢,而長此以往也就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通過合作教學模式不僅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對學生解決問題以及其它課程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有巨大推動作用。
其次,競爭意識提高,越野課程中運用合作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目前大多數學生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缺乏競爭意識,夸贊之言從不間斷,忽視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認識不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但是在適者生存的社會沒有競爭意識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沒有競爭的學習對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毫無益處,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合作模式,由小組成員共同解決定向越野課程中的任務,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模式的學習,這樣學生既能看到自身的短處,同時也能注意到別人的長處,可以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逐步提高競爭意識。
再次,加深相互時間的友情,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再僅限于面對面,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千變萬化。虛擬網絡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同班同學不再有和以往一樣的洽談自如,有的相互之間不認識或者在網絡上很熟悉見了真人卻形同陌生人,更有甚者,一學期結束根本不認識自己的老師。而近年來高校中定向越野課程的引入獲得了同學們的高度青睞,在教學課程中運用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面對面交流,同學之間而不再僅限于網絡交流,這樣同學們既可以輕松地學習老師傳授的知識,又可以在學習中逐步加深相互之間的友情。
五、高校定向越野課程運用合作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
合作教學模式的定向越野課程主要是利用定向地圖以及指南針,由各個團隊之間以比賽的形式完成課堂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首先,老師要事先對學生進行講解地圖上所標示的各種基本圖形符號。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起到引導作用,運用各種渠道結合有效教學方法讓同學們理解什么是定向越野,學習該門課程的主要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并記住各種圖形符號以及各類地形。同時老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不偏不倚,在進行分組的時將成績優異的學生平均分配在各個小組,讓優等生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這樣可在共同學習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加深相互之間的友情。
其次,老師引導學生將各種地形符號及地貌與定向地圖進行標定。此時學生一般都能對圖形的基本符號進行識別,老師以加深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為目的,帶領學生將定向地圖在實際地形中進行對照,并進一步學習其它相關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以小組為單位在老師的啟發下解決覺問題,差優生之間相互幫助,并逐步加強團結互助的能力。
最后,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訓練。在掌握基本知識及相關技能之后老師帶領學生找到合適的地點進行練習,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探討,互幫互助,共同解決問題。老師更要發揮自己的指導能力,幫助學生選擇最優路線,師生之間取長補短實現共同學習及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子.校園定向越野運動在高校的開展策略[J].才智,2014.
[2]劉戈,曾立火,李濤.高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意義[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3]王振宇.高校大學生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效用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14.
[4]趙俊.湖北省高校定向越野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北大學,2012.
[5]曾斌.廣東省普通高校定向越野運動開展現狀研究[D].廣州大學,2013.
[6]馮鑫.普通高等學校定向越野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與發展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