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馨
摘要:校報是學校黨委和行政的喉舌,是校園內占主導地位的媒體,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開展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是學校師生、校友、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要紐帶,也是展示高校對內對外形象和塑造學校品牌的重要窗口。所以,校報除了專職編輯老師以外,其他部門院系供稿師生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切實擔負起高校引導正確輿論、傳遞相關信息、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和弘揚中國文化、傳承歷史文明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高校校報 ;采編 創新;能力培養
一、校報的特點和作用
1.著名報人馬丁.沃克曾說過:“一家報紙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的一本日記。”校報則是一所學校成長歷史的日志,它具有記錄這所學校歷史的檔案功能。校報在正常出版時間內,把一段時間內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校園活動、上級領導視察、兄弟院校考察交流、學校評估、校慶以及學校在各類評比中取得的榮譽和師生在各項比賽中獲得的成績等等都詳細真實的記錄了下來。
2.校報上所刊登的全部是師生身邊發生的事情,或親耳目睹,或親身經歷,信息均來自師生的身邊,豐富、可靠,所以又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特點。校報報道學校內重要事件和發展建設情況,例如學校在教學、創新創業、科研、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可以提高師生的愛校情懷,加強師生的凝聚力;向師生傳遞優秀師生、考研、就業等正能量事例, 使教師以嚴謹治學、無私為奉獻的優秀教師楷模為榜樣,更加愛崗敬業,提升自身素質,為學校的發展建設增磚添瓦;使學生們以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為標桿,更加腳踏實地、奮發圖強,培育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二、師生的寫作能力對校報的影響
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全媒體記者是辦好校報一項重要因素。
目前,校報稿件的來源包括除專職編輯老師外,還有各院系負責宣傳的老師和學生,他們能夠第一時間將身邊發生的院系各項會議、領導傳達的工作精神、開展的各項活動,以及身邊涌現出的優秀教師和學生、好人好事等等信息,記錄下來,組成稿件,向校報投稿。校報的老師可以從中篩選出具有新聞價值和特色的稿件進一步挖掘、編輯整理后,在校報上刊登。
目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的發展異常迅猛。新媒體對傳統媒介的影響不容忽視。校報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和新媒體有區別,能夠彌補新媒體的“短板”。新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快。但是不適合發布篇幅較長的文章,而傳統的媒介則可以通過大篇幅的文字將一件事敘述的更為詳盡,來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
所以,如果是寫一篇消息,作為撰稿人的師生是消息事件的第一發現者,對事件的發生擁有第一手資料;如果是人物通訊,寫身邊的優秀教師或學生,那么撰稿師生首先是對身邊的人物更為了解,采訪起來更方便快捷,最能寫出現場感,同時因為是身邊的人,也即同專業,寫稿時如果涉及到專業術語時,理解會更為透徹,用詞自然也就更加準確。
三、當前院系師生稿件中的常見問題。
1、每一年校園以及各院系的活動都是在唱“四季歌”,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專家講座、報告會、教學活動、主題班會、參賽獲獎、校企合作、優秀師生等。在寫作時,均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內容,老調陳詞。但是中央、省市都會相應出臺最新的教育改革的問題或決定等文件,對應這些文件,專家的報告,學校的要求等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任何活動都有其相交于之前的不同之處,這就是創新點。
那么如何在這些常規性活動中發現新聞眼,創新性的采寫新聞稿,使讀者能有興趣讀下去,是當前高校師生需要認真思考和努力去學習改變的。
2、師生寫作水平過低,缺乏發現新聞的“眼睛”。很多老師,能寫出來一篇水平很高的學術性文章,卻寫不好一篇幾百字的小消息;高考獨木橋中走過的大學生,作文水平肯定是過關的,但是寫出來的消息稿,卻讓人感覺還沒有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高……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他們寫出來的消息,為什么會出現錯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順、文不對題、內容表達不清楚等等這些看上去非常低級、非常low的情況呢?
首先是對新聞這一概念的不理解,不了解新聞到底是做什么的,不清楚新聞稿是一個什么樣的文體。新聞寫作不是作文,它是要作者冷靜、客觀地陳述一件事實,是不能添加任何個人情感的。新聞寫作說復雜其實很簡單,不需要任何華麗的辭藻,更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寫作能力,只需要陳述清楚一件事發生的前因后果。但是新聞寫作說簡單又很復雜,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寫作的都是記敘文一類的,這類文章一般都會用到前鋪墊,后總結,中間帶有豐富情感的寫作方式,同時多選用名人名言也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所以要寫好一篇簡簡單單的新聞稿倒是變得難了起來。很多人大多是沒有跳出之前的思維方式。所以,有時候,往往一篇簡明扼要的消息稿更能讓人眼前一亮。
四、提高師生新聞寫作能力的技巧
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積累。
1、首先要先進行理論學習,從概念性的內容開始。要了解什么是新聞,比如,新聞的定義,新聞的五要素是什么,新聞的寫作格式等等,以及新聞的分類、特點等。
2、從最基礎的練起。剛開始寫作新聞,不能貪多。標題是一個新聞的靈魂,要想寫好一篇消息,就要先從起好標題入手。一則新聞的標題可以分為引題+主題+副題等。初學者不要先急于如何去學如何起好引題+主題+副題,可以先練習起好一個主標題。主標題必須簡潔明了、干脆利落、準確相關。盡量用主動動詞和專有名次。主標題應該提及文章的關鍵詞與核心概念。實際上,牢記這些關鍵詞有助于標題的構思。主標題還應該說明文章探討的主要問題,抓住重點。主標題的措辭要不同于文章中的措辭,不要在導語中完全重復主標題。主標題的語言應該容易理解,讀者看完主標題后應該能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3、比葫蘆畫瓢。每年校園的各項活動,80%的內容都是重復的,剛開始寫新聞,不要想著創新,要先把基礎打牢。所以,模仿往年同類活動的寫作方法,是一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法,雖然這種方法比較沉悶,但是非常實用。
4、隨時抓住身邊的新聞“眼”。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一定要具有新聞敏感性,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媒介素養,做一名“有心人”。
作為學校的一名宣傳工作者,要始終保持新聞敏感就要時刻關注國家大事、社會發展的動向以及學校的相關政策文件。這些都是媒體報道的風向標,同時也是學校師生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只有及時了解國家當前的大政方針,才能根據這些主題在本校的日常工作中挖出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行選題策劃,提高發稿率。
要善于挖掘本校工作的創新點和亮點。每一所高校的職責都是為社會、國家培養人才,同時進行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那么如何能在這么多高校中脫穎而出,通過新聞報道,凸顯出本校的教學育人的特色、科研的亮點,就需要宣傳工作者善于對本校進行創新點和閃光燈的挖掘。事件無論大小,只要能突出特色和新意,就是一個非常抓眼球的新聞線索。
5、做師生讀者的“貼心人”,多溝通交流
宣傳工作者要經常與高校新聞最重要的讀者——師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這也是發現和獲取新聞線索的常用方法。經常到師生中去,了解大家喜聞樂見的消息都要哪些,包括哪些方面;了解師生中間所發生的一些事件,比如,經常做好人好事幫助同學的學霸、關愛學生辛勤付出的優秀老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