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田,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更是一片人間仙境,它們仿若天堂中的時光天梯。一些都始于自然,源于生命,讓我們一起追尋農耕文明的印跡,漫步于那云南的哈尼梯田、廣西的龍脊梯田和貴州的加榜梯田,感受來自阡陌梯田帶來的云卷風舒之美。
延續千年的大地雕刻——哈尼梯田
在云南,有這樣一片土地,于崇山峻嶺中的一座座山坡上,有幾千級的梯田傾瀉而下,似一片片、一條條的銀帶,婀娜曲折,蜿蜒纏繞山間。用再華麗的詞藻來形容它,都顯得蒼白無力。這,就是蒼茫大地的絕美雕刻——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遍布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一百萬畝,是哈尼人世世代代留下的、耕種千年的杰作,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
這萬畝梯田藏于紅河南岸云霧繚繞的哀牢山深處,時光像紅河水一樣滔滔流逝了,外面的世界早已是滄海桑田,哈尼梯田卻躲藏在山罅林翳里,不受打擾地進行著自己生命的自然輪回。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千百年來,面對多變的地理氣候,智慧的哈尼人創造總結出一套墾種梯田的經驗。他們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把終年不斷的山泉溪澗,通過水筧溝渠引進梯田。而梯田也隨著山勢的地形而變化,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大者占地數畝,小者只有簸箕大小。在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哈尼梯田不再種植水稻,而是終年灌水并摻和進去五顏六色的顏料,來吸引留住世人。這個傳說自是人們談笑的捕風捉影之事,而到此見過哈尼梯田的人,無不被其壯美所折服。
在這里,陽光、水分、空氣與梯田完美配合。當晨霧還在山間云繞,陽光一片片地灑在水田上,薄霧晨光,五顏六色,勾勒出了借上帝之手描繪的油畫;日落之時,梯田則構成了大地上獨有的韻律,忽高忽低,忽曲忽直。從高處俯瞰,哈尼梯田猶如傾瀉的巨型瀑布,這壯觀的場面、磅礴的氣勢、斑斕的色彩、流動的線條,就是一幅波瀾壯闊、令人震撼的大美畫卷。
一年四季之中的哈尼梯田也是風姿綽約。初春,形狀各異的大小梯田盛滿清泉,在明媚的陽光下,山風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間,層層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塊塊綠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黃;到了冬天,霞光穿云破霧,微風濕濡,萬物俱寂,可謂是“春意縹緲,夏之活力,秋天燦爛,冬日寧靜”。這樣看來,哈尼梯田還真像個性格多變的姑娘,時而歡快明艷,時而寧靜脫俗,帶著周而復始的希望。
哈尼梯田是哀牢山的藝術,它把高矗于彩云之巔的雄山精雕細刻成了一件藝術品,使之成為農耕文明的偉大碑銘。世界上沒有哪一個畫家能像哈尼人一樣把大自然的顏色調制得如此絢麗多彩,也沒有哪一個雕刻家能像哈尼人一樣把地球的線條雕琢得如此舒緩流暢。一九九五年,法國人類學家歐也納博士來到這里,完全被腳下這片波瀾壯闊的梯田所折服,他由衷贊嘆說:“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
哈尼梯田四絕
一絕:面積大,形狀各異的梯田連綿成片,每片面積多達上千畝。
二絕:地勢陡,從十五度的緩坡到七十五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見梯田,
三絕:級數多,最多的時候能在一面坡上開出三千多級階梯。
四絕: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兩千多米的山上,可以到達水稻生長的最高極限。
旅游小貼士
一、到云南看哈尼梯田,多依樹的日出與壩達的日落是最值得觀賞的。
二、在欣賞完多依樹的日出之后或是壩達的日落之前,可前往愛田村,這里的梯田在絢麗陽光的照射下會魔幻般地呈現出一片晶瑩的寶石藍色。
三、哈尼族的傳統民居很有特色,用茅草沿著頂層鋪蓋成四斜面的茅草頂,墻壁用土坯支砌,整座建筑看上去像一朵蘑菇。
四、在云南看完哈尼梯田,還可前往東川拍攝紅土地,或者到普者黑欣賞飛天鵝的場景。
山脊上的線條光影——龍脊梯田
如果說廣西桂林的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龍勝的梯田人文也絕不輸給那好山好水。在距桂林市八十千米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內,被稱為“梯田原鄉”的龍脊梯田規模宏大,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梯田上觀望,行云流水的線條,遼闊舒暢,如詩如畫。
壯觀的龍脊梯田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遠觀山勢,一層層梯田似一道道鱗片,把連綿峻峭的山峰裝點成一條條臥龍的脊背。“龍脊”其實是一個廣泛的地理名詞,其因為周圍群山的山脈走勢像一條長龍,這里的老百姓又世世代代居住在神龍的脊背上而得名。
龍脊梯田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梯田始建于秦朝,成形于唐朝,完工于明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龍脊梯田是保存得最完整也最原始的梯田,這里的壯族、璠族祖先世代耕種梯田,至今仍保留著“偶耕”這樣原始的耕作方式。在漫長的歲月中,一代又一代勤勞的當地人接力,將梯田修茸成了最美的模樣。
眾所周知,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線條功力十分了得,后人用“吳帶當風”來形容其線條的道勁有力、飄逸通靈。若是吳道子來到這里,看了龍脊梯田,一定自嘆弗如。龍脊梯田的線條美,美在點、線、面完美的結合,它是線與線交匯的神奇,面與面交疊的美麗,線與面交融的壯觀。梯田規模磅礴、氣勢雄渾,集成世界梯田造型之精華,線條如行云流水、瀟灑流暢,為天下梯田所望塵莫及,堪稱地表最美曲線。
這里的梯田如鏈似帶,高低錯落。從高處望去,蜿蜓的梯田如同一級級登上藍天的天梯,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巨大的抽象畫。一座座山峰被一道道線條環繞,一條條優美的曲線或平行或交叉,梯田宛如一只只巨大的海螺,又與那梵高筆下的星空一般無二,美麗而妖嬈、磅礴而壯觀。可以說,龍脊梯田是集壯美與秀美于一體,堪稱天下一絕。
其實,龍脊梯田是一個大景區的統稱,從廣義說叫做龍勝梯田,從狹義上則稱為龍脊梯田,主要分布在平安寨和龍脊古樸壯寨的周圍,其中最為經典的是平安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由于氣候關系,這里一年只種“一造”水稻,六月播種、十月收割。因此,當地人把龍脊梯田的四季景色比擬為:春如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群龍戲水。
這個從古代就開始修建的宏偉遺跡,至今還發揮著它的作用。每到農歷四五月份,漫山遍野的梯田灌滿了水,陽光投射在上面,明亮得像是上帝抖落下來的塊塊碎鏡,就這樣鑲嵌在磅礴如龍的山脊上,將柔謐的光暈映照在六合四野。
旅游小貼士
一、大寨紅瑤梯田因為距離較遠,開發得晚,景色會更加原生態。每年三月,這里都會舉辦“龍脊油菜花節”,屆時,油菜花把梯田景觀裝扮成奇特的“花海”。
二、大寨紅瑤梯田有三個絕佳的日出日落觀景點:第一處為西山韶樂,是海拔最高的觀景點,龍脊梯田的宣傳片很多都拍自這里;第二處為千層天梯,能看到瑤族人家的寨子;第三處為金佛頂,是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
三、前往景區的途中,可以到金竹壯寨逗留片刻,這里是進入龍脊梯田的第一個壯寨。
四、從梯田下來,不妨入住最有民族特色的壯寨民居吊腳樓,踩著吱吱呀呀的木地板,推開雕花的窗戶,梯田一覽無余,壯美而大氣。在夕陽的余暉照耀下,開始享受具有濃郁壯族特色的農家晚餐。
五、游完龍脊梯田,可以到陽朔游覽田園風光,十里畫廊景區,遇龍河風光等。若有閑余時間,可從陽朔前往桂林途中,船游“小漓江”。
藏在深閨人未知——加榜梯田
提起梯田,多數人想起的是云南哀牢山下的哈尼梯田,或是廣西龍勝的龍脊梯田。而位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加榜梯田,就像一位閨房里的嬌羞姑娘,婀娜地躲在大山深處,鮮有人知。
山叫月亮山,系從江縣加榜鄉。一直以來,加榜鄉都很閉塞,直到二十世紀末才通公路,苗族同胞世世代代居住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連綿的加榜梯田就是他們的杰作,是他們在大山里繪就的畫卷。
有人說,加榜梯田比云南哈尼梯田更秀麗,比廣西龍脊梯田更壯觀,且比兩者都更具原生態,更原汁原味,更原始古樸。加榜梯田的總面積近一萬畝,主要分布在黨扭至加榜全長二十五千米的公路兩側,串聯起來不同的村子,沿途梯田一丘鄰著一丘,一片連著一片,一坡接著一坡,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線條優美。
這些梯田,或大或小,或方或圓;或曲或直,又或寬或窄,形態各異,姿態萬千。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中,星羅棋布般分散著些許苗寨,與梯田交相輝映,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無不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那些散落在田間的吊腳樓,靜靜地鋪陳其中,恰似五線譜中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縹緲悠然。
這片苗族寨子還保持著傳統的農耕生活,非常原生態。從老舊的吊腳樓可以看出苗族人的生活,特別是老一輩的,似乎仍然跟千百年來一樣,早出晚歸,稻飯魚羹,一片大好的農耕景象。
稻田里的小魚,隨地亂跑的小雞,農戶后院正在熬制的豬飼料,以及結賬的時候當地老板拿出來的大算盤……一切都很自然,這里彷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輕松,安逸,景色宜人。
四五月份是梯田注水的時節,可以看到梯田如鏡面一樣倒影著天光云影,閃現出銀白色的光芒,這更凸顯出了梯田那婀娜多姿的輪廓;待等農民插秧之后,梯田里四處都是青蔥的稻浪;到了收獲的季節,金色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便是《舌尖上的中國》里曾經提到過的糯稻了。一年四季,這里都無人打擾,只是偶爾會有攝影師前來扣門。
加榜梯田,是苗族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是躲藏于貴州九萬大山之中的桃花源,恰似由夢編織的華章,在山坡上一蹴而就,美輪美奐。
旅游小貼士
一、從黨扭村至加榜鄉的山路里,分布著很多線條優美的梯田,其中景色最美的當屬黨扭一組、加頁三組、加頁大寨、加車大寨、加車七組等景點。梯田的景色每天日出至上午十點左右最出色,另外建議晚上在寨子里住一晚。
二、除了綿延的梯田,從江縣城周邊的岜沙苗寨和小黃侗寨也值得游覽,這兩處少數民族村寨至今仍然保留著最淳樸的民風。岜沙苗寨“百發百中”的射擊表演很精彩,值得欣賞,還可以親自體驗一番。而小黃侗寨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這里是極負盛名的“侗歌窩”,不論是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唱古老的多聲部侗族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