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托里尼島位于希臘東南200公里的愛琴海上,這里到處是藍白相間的房子,窗上鮮花盛開,并與不遠處湛藍的大海和潔白云朵遙相呼應。這是一座遠離塵囂的“海上伊甸園”,你可以騎驢在費拉街道和港口間游蕩,坐船去火山島閑轉,在古老的莊園品嘗葡萄酒,在愛琴海邊吃烤肉,到伊亞落日欣賞世界上最美麗的落日……美如夢幻的圣托里尼島,令人沉醉!
一個陽光如瀑的午后,我們從北京飛雅典,然后到比雷埃夫斯坐船,直奔傳說中“希臘旅游的精華所在”——圣托里尼島。圣島位于希臘基克拉澤斯群島(Cvcladesislandcomplex)最南端,島嶼面積為9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公里,人口約1.5萬,多為希臘人。這個堪稱“夢幻島”的絕美之地,由三個小島組成,主要的居民點包括費拉、伊亞、伊莫洛維里等。
趕到費拉小鎮時已是傍晚,我和找了一個能看到蔚藍大海和雄壯火山的酒店入住,吃了當地特色的夜宵后聽著海浪入眠,為次日的旅行養精蓄銳。第二天一早我起床時,發現同行的3名女伴,已經在酒店旁的黑沙灘上跳起了晨舞。那晨舞包括迎著海上日出奔跑跳躍,在黑沙灘上面向愛琴海做瑜伽,在深褐色的礁石上揮舞紅絲巾,在海岸邊一排排棕櫚遮陽傘下飛速旋轉……美呀!看得我這個糙漢眼冒綠光。
有趣的是,我們4人本不相識。只因在北京機場聊到了一起,發現出行目標都是圣托里尼島,就迅速結為旅行同盟。她們三姐妹也是剛相識,卻在圣托里尼的清晨歡笑舞蹈,逐浪戲水,親密得像閏蜜似的。我忍不住贊嘆說:“你們是三朵盛開的花兒呀,這一來把愛琴海都變得更柔美了!”女伴們聽了靦腆地笑,其中一女說:“就喜歡聽你們文人的夸獎,哪怕是假的,也很美!”



她們都已經人到中年,不是美麗驚艷的青春女子。生活中她們和我一樣,可能是忙碌無為的小職員,可能是關心柴米油鹽的家庭主婦,也可能是隱匿于繁華城市的一角、努力生活的單身母親。可是,我們不問彼此,不問過去和未來。看著三位女子穿上紅藍綠三色的艷麗衣裙,在圣托里尼費拉城盡情地跳舞,把西方游客們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我感覺挺自豪:中國小姐姐的東方美,領略到了吧!而看到我和游客們把鏡頭對準她們時,三朵花兒綻放得更加暢快了。
我們暢快地穿行在費拉城高高低低的環海棧道上,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把相機快門按得噼噼啪啪。小島居民把純真的童話色彩用到了極致:蜿蜒街道上的白欄桿,依山傍海高低錯落的白色房屋,藍色屋頂上純白的十字架,藍色窗戶中偶爾露出一角的白色窗紗。還有,隨便往哪戶人家一望,都可以看到點綴在陽臺、走廊或屋頂上的開得艷麗的花朵、造型別致的瓦罐、色彩艷麗的門窗桌椅……這些艷麗的色彩與藍白交融,美得令人窒息。
我隨三位小姐姐一起,從一家小店旋轉至另一家小店,一件件希臘傳統首飾,從簡潔古樸到優雅奢華;一縷縷希臘風格長裙,從女神的純白到花朵的艷麗。費拉城沒有百貨公司、電影院,沒有巨幅廣告,沒有喧嘩的唱片行,甚至沒有紅綠燈,而一樣有繁華和喧囂。櫛比的小店千奇百怪,穿行狹窄的街巷總能找到中意的紀念品。
她們還應邀做了一家首飾店的模特,戴上橄欖枝造型的古希臘首飾、帶吊絲的扁圓形古典耳環、風格古樸的大手鐲、鑲有綠松石的粗項鏈拍幾組人像,一時忘記自己姓誰名何。
酒吧里,我們細細品飲葡萄酒,在圣托里尼,田園生活是艱苦而費力的。島上沒有溪流,水源極其短缺,雖然早聽說海島的葡萄酒很有名,也有心去古老的酒莊品飲葡萄酒,而當我們登島看到小片小片匍匐而生的葡萄時,竟把它們誤認為是野生耐旱的植物。后來才知道,這些葡萄的生命力極其頑強,植株之間的間隔很大,僅靠露水潤濕便能存活。它們被植成籃子狀,將葡萄懸于內部以保護果實不受風害,等待有一天被釀成紅潤甘美但極烈的圣托里尼葡萄酒。
我們暢快地吃著冰淇淋,向沿海棧道上上下下的各國游客問好,也接受游客“一起拍個照”的邀請。居然還發現了一家中餐館,便在領隊的率領下去中餐館會餐,魚香肉絲、糖醋排骨、酸辣土豆絲,一邊吃一邊感慨:“中國美食天下傳呀!”
餐后,站在費拉城白色欄桿上,眺望愛琴海,我想:“真想融化在這片令人心醉的蔚藍里。”
我拍到一張費拉城交通圖,到港口的“Z”小路:游客背包爬上費拉城——騎毛驢下行至港口——坐纜車穿行在費拉城和港口間。
我坐著纜車,居高臨下拍到這張相片時,坐在身旁的一個美女姐姐說,她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一句話:“我可以在有限的鋼琴鍵中創造出無限的旋律,但我無法在無限的城市中、無盡的街道間找到屬于我的空間。”我告訴她,在費拉城,即使是海上鋼琴師也不會迷路。在費拉城只需面向大海,就能找到出路。
在費拉城,面向大海也能眺望到活火山,愛琴海的中央,無窮的蒼穹下,深黑色的小島靜如一個沉睡的巨人。
而這個平躺著的巨人,竟是活物。火山并沒有死去,它只是在沉睡。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火山爆發,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在1956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它還會蘇醒。
在費拉城,抵達港口的途徑有兩條——乘坐纜車和騎毛驢,而到火山島的唯一途徑是海盜船。因為在伊亞跳躍時崴了腳,我從海盜船下來沒跟上同伴,只能跟著其他游客沿著“之”字形的道路上行,欣賞,驚嘆,也疑惑。
火山島的一切都是深色的,大大小小的火山石遍布全島,寧靜莊嚴如同月球。和風輕輕地吹過,一座不高的山丘緊連著一個巨大的深坑,深褐色的火山石待在坑里,好像輕輕地一蹦,一丁點聲響,就可能引發巨石滾動、山體滑坡似的。
我站在火山口向下看去,像看通向某個風景區的入口一般,而我深切地知道,那是通向巖漿的入口,巖漿一旦噴涌而出,這里將變成人間地獄。而我特別想下到火山口底層,去踩踩中間那塊石頭,它會是熾熱的嗎?
我爬上火山的高處,這是有一個監測儀,接收來自地底的巖漿活動數據,火山巨人復活的那一天,監測儀能提前發出警報。
在一片較為平緩的地方,一些火山石被人細細整理過,它們五六塊、七八塊不等被堆成人形的模樣,一大片看過去,像一群小石人在開會,小石人安靜地站成一大片,似乎在聆聽什么,又像在為什么做見證。我猜想,它們可能像蒙古敖包和藏族瑪尼堆,是族人祭祀神靈和祖先的頂禮膜拜之地,以祈求吉祥、幸福和安樂。我極想把這種想法與人分享,或者得到某個人的證實,卻因語言關系,我說不清楚,能聽明白的人也沒找到。
幾位來自美國的大學生在高處呼喊、跳躍,擺出各式各樣的姿態拍照留念,他們是那么的年輕歡快、朝氣蓬勃,吸引了許多游客圍觀,我也將相機對準他們,同時對準巖石上盛開著的黃色花朵。那綻放著黃色小花的灌木,一叢叢、一片片,從山丘至火山口,又一直綿延到大海的邊緣。
我想,無論走到哪里,生命是永遠的主題,即使在它的下面流淌著的是熾熱的巖漿。



在伊亞,最忙碌的當屬我這個攝影師了。伊亞小鎮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無論從哪個方向拍過去,都是一幅絕美的圖畫。
置身于夢幻美景中,人人都可以成為攝影師,無論你扛著長焦短焦的單反相機,還是拿著卡片機。不懂構圖沒關系,不知道如何運用光線也不要緊,伊亞小鎮的一窗一臺、一花一草,甚至游客投在白墻上的影子拍出來都能當明信片。
作為攝影師,捕捉戀人們的身影更是趣味無窮。走在午后的伊亞,拍婚紗照的新人處處可見,我只需占好位置,比如著名的藍頂教堂邊,無需挪窩,自有新人排著隊闖入自己的鏡頭。那么,就盡情地拍吧,一組歐洲新人,一組亞裔面孔,東西合璧的新人也不在少數。我拍到一對希臘本地人的婚禮,新娘嬌小迷人,巧笑嫣然,新郎在我們看來不能算英俊,但他穿著湛藍的禮服站在湛藍的愛琴海邊,再加上新娘幸福飽含愛情的注視,他便是童話里的王子了。
當然,還要拍日落,拍攝伊亞日落是攝影師們的夢想,因為這里有著“世界上最美麗的日落”。然而,伊亞小鎮已人滿為患了,想找一個好的拍攝點是極難的,我只好爬上城堡的一處矮墻,坐在矮墻上等待日落。
待坐穩,回首再看,我驚呆了。伊亞小鎮,所有的小巷、酒館、旅店、咖啡屋的陽臺,凡是朝西的方向,密密麻麻的全是人群。人們面向愛琴海,手持相機、攝影機、手機,愿景只有一個:拍下美麗的伊亞日落。
夕陽在西下,大海在色變。無云的天空和無浪的海面由溫暖的火紅、火黃,慢慢地向冷色調的深藍、淡藍漸變,直至淺灰……在將近20分鐘的光景里,我全神貫注于鏡頭和畫面,當我拍下最后一絲陽光消失在愛琴海海面時,近處響起了陣陣掌聲,遠處的歡呼聲也回蕩起來。我這才意識到,剛剛和萬人一齊拍照的時候,周遭是那么的安靜,面對愛琴海的落日,大家又是怎樣的一種自然崇敬。
然后,我又將鏡頭轉向小鎮最美麗的點綴:牽手旅行的情侶和拍婚紗照的新郎新娘,我拍下了無數情侶相擁的相片,也留下幾對新人幸福接吻的場面,面對美麗浪漫的愛琴海,相愛的人怎能不相擁接吻呢?

來圣托里尼定要住在懸崖邊的白藍房子里,和心愛的人一起看地球上最美的落日。
圣托里尼島的旅游淡季是12月至第二年3月,因為這時的溫度較低,有時會有降雨和大風。島上使用歐元。小鎮普通餐廳通常主材的費用為8~15歐,頭盤或開胃小小食3~5歐。旅游旺季是4月希臘的復活節前后,7~8月旺季。交通比較建議租車,租車一天五六十歐元,合成人民幣400多元,油費一天也就100人民幣,島上非常適合自駕,或者租個沙灘摩托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