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于公元299年的帕坦古城,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與首都加德滿都僅一河之隔。因至今保存著完整的古都風貌,早在1980年,帕坦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亞洲重點保護的18座古城”之一。這里堪稱藝術之都——城中心的杜巴廣場,是“世界紐瓦麗式建筑”的集中展示地;城東擁有尼泊爾最古老的宮殿帕坦皇宮;全城還散落著1400多座神廟,終日香火繚繞,藝術家將其稱為“漫天神佛的棲息地”。
世界紐瓦麗式建筑集中地
帕坦、加德滿都、巴德崗被稱為加德滿都河谷地區三大古城。帕坦位于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以南5公里的巴格馬蒂河畔,是離加德滿都最近的一座著名古城。
帕坦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加德滿都河谷的古代商業中心,從11世紀到18世紀,這里還是帕坦王國的都城。建于公元298年的帕坦佛塔林立,古跡如云。
走在街頭,你會驚訝于這座古城保存得如此完好,很多古建都遺留著完整的風貌,有著濃重的中世紀氣息,建筑的雕花和紋飾也非常精美。歐美工匠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藝術建筑,究竟是如何躲過歲月的風蝕,最終完整保存下來的呢?”
古代的帕坦,是尼泊爾木刻和金屬雕刻的工藝制作中心,城中盛產各種精美的銅器雕刻和地毯。那時候的當地人,以修建寺廟為生,現今加德滿都幾乎所有的寺廟,都是由當初的帕坦人修建的。帕坦人從不吝嗇自己的技藝,當地工匠師們可謂作品遍天下,比如在公元1260年,帕坦當地有名的工匠師阿尼哥就曾來到中國,一呆就是46年,留下了北京阜成門白塔等杰出作品。
1980年,帕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亞洲重點保護的18座古城之一。據說,相關專家前來考察時,被這里遍布著的以紅磚為外墻、以深色木頭作門窗和走廊的建筑所吸引……其實,這種建筑風格在尼泊爾有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紐瓦麗風格”,專家們考察完后驚呼:這是世界上罕有的!
正因如此,今天帕坦城中心的杜巴廣場,也就獲得了“世界紐瓦麗式建筑集中展示地”的稱號,因為廣場上幾乎所有的寺廟和建筑,全都是這種風格。
露天博物館的千年古風
杜巴廣場,是帕坦古城的精華所在。開放式的廣場四通八達,從任何一個巷子都可以到達。
中午時分陽光燦爛,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們來到了杜巴廣場。帕坦的杜巴廣場雖然沒有加德滿都和巴德崗的那么大,但古老的建筑卻更加密集,猶如一個露天博物館,其建筑藝術也非常高超精湛,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右側的庫里須那寺,其風格與周圍的建筑截然不同。與尼泊爾傳統的紅磚木質結構神廟不一樣,庫里須那寺是用石材建成的,整體呈棱錐型,造型精美絕倫。正方形的底座上托起三層結構的神廟,共有21個尖頂,雕刻精美生動。
庫里須那寺里坐滿了休息聊天的當地人,他們一個個像是這座寺廟的守護者,當我舉起相機按下快門的瞬間,腦海中浮現出了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的畫面。地震摧毀不了尼泊爾人樂觀向上的精神,也許就是因為有這么多虔誠的守護者,寺廟才得以完好地保存。炎炎烈日下,人們三三兩兩席地而坐,聊天打發時光,幾條狗躲在墻邊的陰影下打盹,偶爾慵懶地睜開眼偷瞄四周,一切都是那么的閑適。
杜巴廣場周圍精美的寺廟林立,稱其為“建筑的盛宴”也不為過,其實帕坦的宗教氛圍相當濃厚,不僅僅體現在杜巴廣場,迷人的大街小巷中遍布著600余座佛塔和185座庭院,也能讓漫步其間的游客大飽眼福。
在杜巴廣場逛了一會兒后,我們都有些餓了,加上午后的陽光太熾烈,于是決定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我們在杜巴廣場邊上發現一家名叫“YalLayeku Kitchen”的餐廳,是木質結構建筑,外觀精美。從一個狹小的樓梯上到二樓,不由得眼前一亮,餐廳是地地道道的尼泊爾風格,其裝飾運用了當地特有的木雕藝術,木雕的窗花、立柱別有一番風情。靠窗的一排座位有點藏式榻榻米的味道,客人必須脫鞋盤腿而坐,這是整個餐廳最好的位置,在這里可以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窗外享有“露天博物館”美譽的杜巴廣場。
餐廳的炒飯味道不錯,我們吃光了所點的兩大盤炒飯,喝了一些飲料。窗外陽光熾烈,陣陣微風拂面,不由得生出了愜意的懶散,于是干脆又點了幾杯咖啡,坐下來靜靜地欣賞這座藝術重鎮的魅力。望著窗外杜巴廣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瞬間就穿越到千百年前的尼泊爾,目睹了建都于此的古代王朝從繁榮昌盛走到衰敗沒落,仿佛仍然能感受到一幕幕曾在這里上演過的悲歡離合。
帕坦是真正的古城,商業氣息相對來說不是很濃,人們正常地在古城里生活,沒有因為游客的到來而有什么改變,歷史還在延續著。
我們漫步在杜巴廣場周邊的街道上,感受著古城的活力,這里比起巴德崗要熱鬧很多,街上滿是大大小小的店鋪,店鋪售賣著陶藝制品、版畫、披肩、木雕、珠寶、藏毯等商品,一些旅館、餐廳藏在大街小巷。古城的道路有點像中國的集市,人流如潮,機動車道幾乎全被行人占領了,車輛寸步難行。
黃昏時刻這里的游客特別多,欣賞帕坦杜巴廣場的最佳時間是16:00-18:00,夕陽西下,晚霞滿天,余暉映照在這些有著幾百年甚至上干年歷史的古建筑上,這樣的景致格外觸動人心。
古老王宮中的沭浴池
在帕坦城內,有名的古建筑眾多,其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絕對首推帕坦王宮。
王宮位于杜巴廣場的東部,早在14世紀的時候就已開始修建,直到400年后的18世紀,主體部分才終于完工。從時間上來看,帕坦王宮的修建比加德滿都王宮更早,是當之無愧的尼泊爾最古老宮殿。
帕坦王宮在歷史上可謂飽經風霜。公元1768年,沙阿王朝的軍隊攻克加德滿都后,轉向繼續攻打帕坦。當時帕坦的統治者是馬拉王朝,王朝的國王帶著隨從們慌忙逃離,沙阿王朝占領了帕坦之后,焚毀了帕坦王宮。隨后,王宮雖然重建,卻又在1934年遭遇了大地震,再一次遭到破壞。
值得慶幸的是,王宮的主體建筑結構保存到了今天,現今依舊可以讓人們感觸到曾經的奢侈與震撼。
王宮在杜巴廣場中心街道上分別開有三個宮門,最南邊的一個宮門是進入桑達里宮院的,這里是國王和王后沐浴的地方,由17世紀中后期的斯里·尼瓦斯·馬拉國王修建。藝術品包圍著桑達里宮院——宮門入口有猴王哈奴曼神像,中央的水龍頭為鎏金銅長蛇雕像,池壁鑲嵌著86塊石雕神像,有半人半獸、多面多手等形象,雕刻技藝細膩繁復,堪稱世界難得的藝術珍品。
王宮中間的一個庭院叫做穆爾宮院,是王宮里面最大的一個宮院,由兩層樓的四合院組成,木質的回廊上雕刻著各種印度教的傳說故事。這里是古代王室進行宗教儀式的宮院,院子的中央有一座約3米高的金色小廟,古時候每逢最重要的節日——德賽節,王室就會把當時的活女神庫瑪麗請到這里來,讓她坐在這個小金廟中,接受人群的膜拜和供奉。宮院的背面,是王室的塔萊珠神廟與德古塔萊神廟,站在32米高的塔萊珠神廟上,可以俯瞰整個杜巴廣場。
通過杜巴廣場的金門(Golden Gate),可以進入王宮最北邊的庭院:摩尼科沙瓦院。據一塊公元643年的石碑碑銘記載,這座宮院最初是李查維王朝的王宮,等到了馬拉王朝時,由希迪·納拉·辛哈·馬拉國王繼續擴建而成。宮院南端的宮殿開有兩層的窗戶,面對廣場,是國王接受市民朝拜的地方。每當有重要節日或者外國重要領導人來訪,這扇小窗戶就會打開,國王就會在窗口迎接客人。
摩尼科沙瓦院的前半部分,經過現代修葺一新后,顯得金碧輝煌,如今是帕坦的博物館,也是南亞次大陸最好的博物館。博物館內展出的絕大多數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像,以及各種銅制的工藝作品,同時還收藏了自20世紀末以來的許多照片,對尼泊爾的宗教和藝術進行了精彩的介紹。
1400座神佛棲息地
有人感嘆,帕坦是神佛的棲息地,因為這里的寺廟實在是太多了。據統計,帕坦記錄在案的神廟就有1400多座,它們遍布全城的每一個角落。行走在街道上,可謂“三步一廟”“五步一寺”。
帕坦眾多的神廟中,最著名的是金廟。這座廟宇位于杜巴廣場北端的巷子深處。寺廟的門口立著兩尊兇猛的石獅,與金廟門口的守衛一樣嚴格看護著寺門——這里決不允許攜帶任何皮制品進入廟內,因為在教徒看來,皮制品都是不潔之物,會污染神廟,褻瀆神靈。如果你恰好系著一條皮帶,那么非常不幸,你只能除掉你的皮帶再進去了。
進入廟門之后,你會發現金廟的稱呼可謂實至名歸——屋頂是鎏金的,神像是鎏金的,甚至連所有的雕飾都是鎏金的,整個寺廟看起來到處都是金碧輝煌,香火裊裊。相傳克拉底王朝時期,佛祖釋迦牟尼曾居住在帕坦,他將鐵匠階層提升為金匠階層,叉將自己的姓氏賜予他們,金匠們感激佛祖的慈悲,于是筑金廟來紀念佛祖。
除了金廟之外,帕坦另一座大名鼎鼎的神廟是黑天廟(克利須那神廟)。傳說17世紀時候的馬拉國王在睡夢中夢見了黑天神(黑天是印度教神話中被稱為毗濕奴神第八個化身的英雄),認為這是神靈對他的顯現,于是下令建造黑天廟。
黑天神廟全部由石材建造,逐層堆砌,看上去就像個尖錐形的寶塔,象征著印度教神話中的宇宙之山。神廟內部的石刻精美,刻有印度的兩大史詩故事:《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故事畫面,被譽為尼泊爾建筑藝術的奇跡。神殿的內部供奉著克利須那(《摩訶婆羅多》故事中的英雄)的神像。對于進入者,這里也有著嚴格的限定——非印度教教徒不許入內。在每年的8~9月克利須那節期間,這里還會舉行盛大而熱鬧的慶典,以紀念克利須那的誕生。
一個沒有寡婦的民族
生活在尼泊爾加德滿都河谷中的尼瓦爾人,至今保持著一項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紀錄——部族中從來沒有寡婦。
帕坦古城的尼瓦爾女孩,長到7~9歲,還未走出童年時,神圣的第一次婚姻——“果實婚”就降臨了,其婚禮儀式被稱為“益喜”。“新郎”是一顆由女孩父母精心挑選出的“貝爾果”(當地貝爾樹結出的果實,一種青綠色堅果)。
在尼瓦爾人的習俗中,“果實婚”往往是集體婚禮,雖然只是嫁給一顆堅果,但“益喜”的儀式卻莊嚴隆重,毫不馬虎。在儀式現場,家長及親朋歡聚一起,“待嫁”的女孩們穿上最鮮艷的紗麗,額頭中央點上意寓吉祥的朱砂痣,為了表達對她們的祝福,鮮紅的朱砂甚至把小“新娘”的黑發都染紅了,也有些女孩在頭頂上系一張繪著太陽神的紙帕,意謂太陽神將注視著她完成婚禮。梳妝完畢,在祭司的主持下,女孩們要對著貝爾果和父母——行禮,表示婚姻的成立。婚禮結束后,父母則要將“新郎”用一塊紅布裹好,女孩們也會將這位“新郎”珍藏在身邊,陪伴自己一生一世。
為了擁有忠貞不二的愛情和永不中斷的婚姻,尼瓦爾女人在幼年時,都會嫁給一顆“貝爾果”。在之后漫長的人生中,這顆堅果就是她們真正不離不棄的“丈夫”。而她們成年后與男人的結合,只被當做是“短暫虛假的婚姻”,若她們想擺脫家庭,只要把貝爾果放在男人的枕邊,即可恢復自由。
TIPS
1.因為持中國護照,我們并不需要像其他國家的游客一樣,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候辦理落地簽的手續,而是直接去VIP通道辦理,節省了許多時間。
2.帕坦離加德滿都僅有20分鐘的車程,這里的餐館和旅店有限,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當天返回加德滿都住宿。其實在恬靜的夜晚悠然漫步小城,才更能領略到當地的生活氛圍,感受這座迷人小城悠久而又厚重的文化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