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春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樹坪大橋位于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龍洲鎮境內,橋梁上部由12-32m雙線簡支T梁組成;橋臺采用雙線T形橋臺,臺頂斜置。本橋基礎均采用鉆孔樁基礎。進行鉆孔灌注樁施工主要依據的原則是結合當下實情,再根據施工組織安全,然后進行本橋鉆孔樁鉆機采用旋挖鉆。
采用泥漿護壁進行鉆孔施工應設置泥漿循環系統,現場選用膨潤土制備泥漿,需添加純堿、CMC、重晶石、防滲劑等添加劑改善泥漿性能,造漿量為兩倍樁的混凝土體積。泥漿性能指標為:泥漿比重:旋挖鉆機入孔泥漿比重為1.05~1.15;粘度:一般地層16~22s,松散易坍地層19~28s;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大于4%;膠體率:不小于95%;pH值:應大于6.5。泥漿制備完成后使用泥漿專用檢測儀器進行泥漿性能檢測,檢測指標包括比重、粘度、含砂率、pH值、膠體率等。
本橋旋挖鉆機鉆孔采用濕式成孔,結合本工程鉆孔樁的地質情況,黏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實以上的砂土地層選用回轉鉆頭,碎石土、中等硬度的巖石及風化巖層選用嵌巖鉆頭。鉆孔時,孔口護筒應高出地面50cm,并及時向孔內補充漿液,以保持足夠的泥漿壓力;旋挖鉆機開孔施工應輕壓慢進,主卷揚機鋼絲繩承擔不低于鉆桿、鉆具重量之和的20%,以保證孔位不產生偏差,鉆頭轉速不應大于10r/min。待主動鉆桿全部進入孔后,方可逐步加速進行正常鉆進,鉆進速度與壓力有關,采用鉆頭與鉆桿自重摩擦加壓,150Mpa壓力下,進尺速度為20cm/min;200Mpa壓力下,進尺速度為30cm/min;260Mpa壓力下,進尺速度為50cm/min。
鉆孔成孔后應進行成孔檢查,并且采用換漿法進行清孔,清孔須達到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在清孔排渣時注意保持孔內水頭,防止坍塌。澆筑水下混凝土前,檢查沉渣厚度,進行二次清孔,必要時用高壓風沖射孔底沉淀物,立即澆注水下混凝土,保證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設計要求。
坍孔處理:先查明原因并做分析處理,可采用加深埋護筒等措施后繼續鉆進。根據現場情況也可在泥漿中加入大量的干鋸末,同時增大泥漿比重(控制在1.15~1.4之間),改善其孔壁結構。鉆頭每次進入液面時,速度要緩慢,等鉆頭完全進入漿液后,再勻速下到孔底,每次提鉆速度控制在0.3~0.5m/s。坍孔嚴重時,應回填重新鉆孔。埋鉆和卡鉆處理:埋鉆主要發生在一次進尺太多和在砂層中泥漿沉淀過快;卡鉆則主要發生在鉆頭底蓋合龍不好,鉆進過程中自動打開或在卵石地層鉆進時,卵石掉落卡鉆等;埋鉆或卡鉆發生后,在鉆頭周圍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泥漿,形成很大的側阻力。因此處理方案應首先消除阻力,嚴禁強行處理,否則有可能造成鉆桿扭斷、鋼絲繩拉斷、動力頭受損等更嚴重的事故。事故發生后,應保證孔內有足夠的泥漿,保持孔內壓力,穩定孔壁防止坍塌,為事故處理奠定基礎。
混凝土灌注前,對混凝土輸送管道和料斗進行充分濕潤,但不得有明水積存,同時計算和控制首批封底C40混凝土數量,下落時有一定的沖擊能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排出,并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中不小于1m。足夠的沖擊能量能把樁底沉渣盡可能地沖開,是控制樁底沉渣,減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環節。澆筑過程中,導管應緩慢提升和下降,避免在已澆注混凝土中形成空洞或將頂層浮渣卷入,經常探測孔內混凝土面高程,及時調整導管埋深,導管在混凝土埋深控制在2~6m之間。澆注連續進行,中途停歇時間不超過30min。末批水下混凝土澆筑提拔導管時,應控制速度,緩慢拔出。考慮樁頂含有浮渣,灌注時水下混凝土的澆注面按高出樁頂設計高程50~100cm控制,以保證樁頂混凝土的質量。
由測量隊準確測放出樁頂標高,并在樁頂標高處涂上油漆標識,樁頂標高包含嵌入承臺的10cm,人工用鋼釬沿測量給出的油漆標識標高線上方鑿出深5cm的槽。再用風鎬自上而下或者從側面剔除鋼筋外包裹混凝土,當接近預裂縫或槽時,應采用輕型風鎬或者人工鑿除,直至樁頂設計標高,使深入承臺的鋼筋全部露出,并將鋼筋籠主筋適當彎曲,但嚴禁截斷主筋。確保破好的樁頭是均勻、密實,平整的新鮮砼面。對有聲測管的樁,應在上述程序完成后,將聲測管采用人工鑿除的方法剝離出混凝土外面,并在截斷樁頭時仔細保護。樁頭截斷后聲測管應高于樁頭20cm。
鉆孔樁樁身混凝土質量均進行樁基無破損檢測。本橋樁基礎1#~2#墩、4#~8#墩、11#~三方臺樁基采用聲波透射法檢測,其余墩臺樁基采用低應變法檢測。采用聲波透射法檢測的樁應按要求設置3根內徑不小于40mm的聲測管,聲測管采用綁扎形式固定在主鋼筋內側,采用相隔一定距離焊接支撐架的方法,檢測管連接采用雙端液壓接頭。聲測管底端應有效封閉,管內無異物,頂端高出樁頂不小于20cm。聲測管安裝見圖1。

圖1 聲測管安裝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