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機電工程學校 欒 迪
在傳感器教學中,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重理論輕實踐,主要是原理驗證性的實驗教學,沒有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對傳感器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針對自身的教學模式、方法、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解決目前《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屬于電子信息類專業必學內容,學科主要內容圍繞傳感器工作原理、結構、性能和應用進行講述,該課程涉及面非常廣泛,以電子學為基礎,再加上物理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知識,內容繁雜,實踐性強。傳統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發展需要,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教學出現的問題如下:
信息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傳感器技術創造了很大的上升空間,為適應時代發展需,傳感器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但是,現有的教學模式卻沒有跟上發展步伐,傳統教學方式更多地注重理論知識,輕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實驗部分也是以原理驗證性為主。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大量時間講解,學生被動聽講,這種被動模式,學生無法對傳感器課程提起興趣,也達不到職業學院對學生技能培養的要求,創新能力也無法提高,因而大大影響教學效果。
課程教學方式上也仍然采用傳統模式,以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大量時間進行講解為主,將傳感器原理當作重點教學內容,在實際動手操作方面先由教師進的行演示教學,學生重復操作來完成對原理的理解。這種模式和實際情況結合不夠緊密,無法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缺乏創新性,使得學生對該學科學習興趣不濃,甚至無法真正對該學科應用價值做出正確判斷。
課程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試成績占60%和平時成績占40%的統計方式,學校和教師只以成績高低來判斷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判斷依據太過單一,成績只能反映教學質量的一小方面,而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生整體水平以及對該學科掌握程度,致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嚴重缺乏,對知識創造性嚴重不足,不利于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提高[1]。
實踐能力是任何一門學科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可以利用模塊化進行教學,通過發散性思維學習各種傳感器,“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傳感器技術的應用。教師的教學內容包含很多模塊(如力、光、氣體、磁場、聲音、溫度等),將檢測不同物理量的傳感器應用電路構成不同的教學項目,每個項目分解為如元器件檢測、電路的焊接、基板的調試、電路的組裝、產品的包裝與檢驗等多個小任務,以模擬工廠流水線的生產流程,并在“電子產品生產組裝車間”實訓室進行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氛圍與就業環境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的生產現場8S管理規范,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提高職業能力,實現“崗位學習”、“崗位訓練”一體化。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實現學有所用的教學初衷。
2.2.1引入實際案例
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注重理論傳授,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狀態,而理論知識又相對枯燥,不能與實際運用相結合,學生對實驗效果認識模糊。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加入實際案例,以實用性強的小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產品,以完成產品制作并能正常使用作為學生的學習目的,在生產實訓車間完成產品的制作,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真實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運用任何方式查找有關資料,獨立思考,交流合作,養成職業習慣,提高職業能力。比如,在完成“制作有毒氣體聲光報警器電路”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學生對氣敏傳感器理論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其次,根據作業指導書完成元器件檢測、電路板裝配、基板調試、檢驗與包裝等工序的工作任務,實現電子產品的制作過程中職業習慣的養成,實踐能力的提高,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有機結合。
因此,將實際案例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序化、細化分析,遵循職業能力成長和學生認知的規律,“解構”和“聚合”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態度[2],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帶入到實際案例中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激發學習興趣,實現教學過程和實際職業崗位緊密結合,學習和就業的有效銜接。
2.2.2利用現代教學手段
傳感器教學除了進行理實一體教學外,還要結合多媒體技術手段,將抽象、模糊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具體、清晰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3]。比如,可以通過動畫或微課的形式,對傳感器工作原理和應用環境進行講述;通過實操演示視頻提供給學生一個可視化的操作標準,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2.2.3考核方式改革
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改革現有考核方式成為一種必要。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我們力求過程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精確性評價與模糊性評價相結合,考核內容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倡導靈活多樣的考核原則,考慮學生差異,注重學習和發展過程評價,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4]。
職業學校的發展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優秀畢業生。傳感器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相關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量大,改變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1]楊匯軍,王俊生.“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09).
[2]樂樂,宋燁.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求知導刊,2014,3(08)146-147.
[3]何軍,李浪.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6(08).
[4]袁玉霞,李冰.《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