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文
摘 要:隨著素質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上,教師不再滿足于單一化的灌輸教學方法,開始對教學模式進行構建,以及對相關的教學創新方法展開了探究,為了強化教師在這方面的能力,集中對這兩項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希望所得出的結論可以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構建;創新方法;探究
在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其目的就是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展開培訓,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思維方法,同時創新自身的學習能力。同其他的科目內容相比較,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更強的實踐性,不僅是一門應用型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綜合型的學習科目。在此基礎上,傳統教學中單一化的講解模式,暴露出了愈來愈多的弊病,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適當的創新,在更高教學層面上開展信息技術的講授,這樣更利于課程效果的提升。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進行構建的時候,老師不妨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關的教學任務綜合起來,將課程教學模式劃分為五個學習步驟:
第一個步驟,就是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在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對教學氛圍進行營造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住教學重點,一方面結合教學任務的內容,另一方面則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所在,為了凸顯情境教學的實質性,教師不妨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受。
第二個步驟,教師不妨與學生展開合作,對一些信息技術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主動將學生的學習地位凸顯出來,強調自己的輔導作用,這些學生才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在課堂上對一些學習問題展開積極的探究,就自己的知識盲點,向教師展開提問,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
第三個步驟是利用實踐操作,對信息技術上的知識內容展開鞏固。在這個步驟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理清自身的學習思維,并按照教材上所給出的提示,構建出有效的知識體系,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其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建立團結合作的良好意識。
第四個步驟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同時讓大家就一些趣味的知識點,展開積極的交流,讓學生收獲更為多元的學習經驗,同時了解到豐富的學習思想。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進行演示之外,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作品做出客觀化的評價,對學生的努力給予正面的鼓勵,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也應該在保護其自信心的前提下進行點評,這樣才能讓其取得學習進步。
第五個步驟是幫助學生展開學習總結,進行學習拓展。在結束教學課程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課堂上的內容進行總結,對那些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展開有效的課后延伸,讓學生在課外主動進行探索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豐富其信息技術的知識經驗。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方法
1.創設多元的教學情境
在對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時,教師不妨為學生創設出多元的教學情境。這里以“文字編輯”的教學內容來進行舉例。在傳統教學中,大家對這門信息操作技術缺乏正確的認識,單純地認為打字就是打字,只是了解一些基礎化的知識。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不妨在“文字編輯”的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對其多樣化的教學特點進行介紹。像對文檔存儲量進行更改,還有利用手機通訊、聊天軟件,對文字進行靈活性的編輯,教師試著從生活內容入手,讓學生以“生日祝福”“商務信件”等內容形式,展開有效的文字編輯,幫助學生建立“學以致用”的思想,進而為后續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2.引入靈活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對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突破。像在對“畫筆”這個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當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理論之后,教師不妨讓學生在課堂上制作一些有趣的卡片,像“新年賀卡”“節日祝福”等,將制作好的“卡片”通過網絡傳送給自己的朋友,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再比如對“文字處理”的知識進行了解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試著編寫“交流信件”“請假條”“座次表”等,在演示成果的時候,可以利用“媒體播放器”的內容,幫助學生插入一些背景音樂,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見識,同時能夠讓學生更為形象地掌握知識要點。
總而言之,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教學模式,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有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春輝.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構建與創新方法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7(8):164.
[2]沈棟紅.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4):3.
[3]趙大恒.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與創新方法[J]. 中國校外教育,2015(12):16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