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提出教師應依據以往教學中凸顯的問題,從根本上對癥下藥,破解教學困惑,糅合多元化的教學元素,在有限的時間內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滲透情感意識,升華學生的情感認知,從而為構建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懈努力。
關鍵詞:構建 初中政治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情境導入,升華情感認知
從教材的設定來看,初中政治課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趣味性,其中諸多政治哲理在圖文的二次詳解下,也十分生動有趣。然而初中生對于課本上呆板的內容興趣不大,教師照本宣科的授課難以發揮出教材的優勢。教師應構建與學生之間心靈的互通空間,充分地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征與心理喜好,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中常能夠接觸到的情境導入教材的故事環節中,將教材的故事主人公替換為學生本身。這樣在角色的代入中,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政治的哲理內涵,明確故事發生過程中的行為誘因,從而“以史明鑒”避免在自己身上發生類似的錯誤,這是實現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良好契機。教師一定要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教學,充分發揮自身的情感要素,如用教態、表情、手勢、語言、眼神等去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授內容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創設“樂學”的情境。比如在教學“孝敬父母”時,用《世上只有媽媽好》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感受故事中的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最后用多媒體播放《常回家看看》,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學生在激動、昂揚的情緒中產生行動的欲望,達到導行的目的,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二、聯系熱點,闡述獨立觀點
政治課程與社會問題緊密相連,如果單純按照教材講解,無法實現政治教學的初衷。教師應與時俱進,通過新聞等途徑了解社會的衍生熱點,結合熱點的探討,讓學生抒發自己獨立的見解,從而構建正確的社會問題思考模式,且利用社會熱點的開放性命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學生興致盎然,在自由的闡述空間中討論,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在講到《我國的基本國策》一課時,涉及到“保護環境”這一話題。教師可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帶領學生到傳說中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并拿出教師小時候在草原上照的相片。霎時間,同學們炸開了鍋:美麗的草原怎么變成這樣了?泛黃的沒有精神的小矮草稀稀疏疏,露著地皮?于是教師把握時機,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人想起,大家熟知的人是怎樣對待草原的。學生想到了一些人的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墾荒。接下來,關于環境破壞的危害以及我們應該采取的措施就自然而然引出來了。
三、關注心理,暢談青春感悟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局限于基礎知識的教育,更是整體素質的教育,只有實現知識、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才有可能營造一個有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局面。如在學習《自立自強》和《感受青春》時,教師可以從心理層面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成長。可以開展課堂互動活動,讓學生談談自身的理想和對青春的感悟,讓學生與大家分享青春成長的快樂。同時,還可以采取調查問卷或者課題寫作等形式,關心學生的心理需求,對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可以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又如在《直面挫折》的教學中,心理教育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在掌握學生心理狀況下,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預和教育,讓學生能真正直面挫折,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四、自主學習,構建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新課程也提倡“以學生為本”。例如講到《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節課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的相關資料,然后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確立一名負責人,引導學生調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況。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狀況調查”等,并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研究成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強烈的熱情和求知欲,體現出樂于討論的學習氛圍,這種積極主動參與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課堂,使學生很快掌握了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總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教與學創造積極條件,讓學生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以對政治學習的濃厚興趣和飽滿的學習熱情,積極地從政治學科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鑄造人格,提高素質。
參考文獻:
[1]鄔家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方法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2(02).
[2]張亮.加強時事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2(01).
[3]裴小衛.關于構建初中政治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5).
(作者簡介:姜麗霞,女,大專,長春市九臺區學校后勤管理中心,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政治)(責任編輯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