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的骨干是節奏,音樂的靈魂是旋律。在音樂藝術中,節奏發揮著絕對性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興趣的培養是音樂學習的根源。
關鍵詞:節奏訓練 小學音樂教學 樂感
節奏是音樂專業學習的基礎,學生對節奏知識的掌握,能夠讓學生在演唱歌曲或演奏樂曲時表現得更輕松、更全面,能夠使用音樂語言來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更好地表現作曲家的創作理念與創作內涵,反之將無從談起。
一、節奏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習興趣和音樂感知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在音樂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就是學習興趣,這也是音樂學習的基本條件。只有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才有可能在音樂探索能力、專業技能上得到快速提升。
由于低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占的比例較大,他們的注意力是不夠集中的,在上課時很容易走神,所以保持學生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就會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程提不起興趣。遇到這種問題,就可以采用活潑明快的節奏訓練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節奏訓練的方法是有多樣性和多變性的,所以,只要利用好節奏訓練的特點,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輔導。
在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時,授課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節奏明朗的歌曲,再融入一些和教學歌曲節奏相似的流行歌曲,然后利用節奏訓練的方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并從音樂中學習到相關知識。
(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樂感”指的是我們在進行與音樂相關的活動時,對不經意間聽到的音樂所產生的共鳴。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都產生過這種共鳴。尤其是現在低齡的學生,他們的思想活躍、行為多變,經常在聽到一首節奏感很強的歌曲或樂曲時,會情不自禁地跟隨著音樂手舞足蹈。由這種現象可以看出,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有著非同一般的潛力,而節奏的訓練可以將這種對音樂的感知力進行激發,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節奏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樂感。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在欣賞一首陌生的音樂作品的時候,盡管以他們的心智對一些音樂語言沒有較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但是他們能感受到音樂旋律的動聽和音樂帶給他們的情緒。但他們不能分辨出音樂中節奏與節拍的特點。
世界上最有活力和韻律感的藝術就是音樂。無論音樂旋律的大起大落、中規中矩,還是音樂節奏上的松緊程度、快慢順序,都可以給學生不同的音樂感受。學生先天的本能只是音樂感知能力中的一部分,更多地還要通過后天的努力培養形成。
二、節奏學習有利于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
(一)提升小學生的識讀樂譜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在樂譜中,節奏是樂曲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學生教授節奏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識譜、讀譜的能力。
站在教師的角度上講,如果學生對基本節奏知識都不能準確地掌握,那么識讀樂譜的能力也必然會下降,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演唱及演奏能力,還可能會影響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所以,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是學生能否準確掌握節奏知識,能否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前提。
(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
我們以往聽到過的音樂在不經意間突然在頭腦中浮現出來,這種情況被稱為音樂記憶。這是大腦對于音樂的一種潛在記憶模式,是由于現實中一段音樂中的因素和大腦記憶中的一段音樂產生共鳴,從而被潛在意識激發出來。這種音樂記憶如果被妥善利用,那么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將有質的飛躍。但音樂具有不確定性和流動性,所以不能只靠傳統的單一形式來培養音樂記憶能力。一定要通過聽覺和視覺的有效結合對節奏感進行訓練,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音樂記憶能力。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正處于關鍵時期,大腦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并且會進行模仿、學習,隨著大腦信息存儲量的增加,感官上對外界的信息特別容易接受。進行有效的節奏訓練,就是通過感覺和聽覺來刺激小學生的大腦,從而對音樂產生記憶。這種訓練不僅能促進學生左腦的發育,還可以使學生的左右腦發展達到平衡。
三、結語
通過節奏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音樂理論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對所學音樂元素的變化產生清晰的感受,用不同的音樂情感來體會這些音樂因素的變化。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快樂,還可以提升想象力和活性思維。
參考文獻:
[1]肖彩虹.因“節奏”而精彩——小學音樂課教學環節談[J].當代音樂,2015(21).
[2]李麗.小學低段多聲部節奏訓練的教學實踐探究[J].當代音樂,2016(06).
(作者簡介:汪奇,男,本科,桂林市穿山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