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視流行音樂人才的培養。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養和能力;強化專業課程建設,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加強實踐能力建設,提高人才社會服務力。
關鍵詞:高校 流行音樂 人才培養 模式
隨著城市化和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愈加蓬勃,隨之而來,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也愈加強烈。而伴隨著文化產業的繁榮,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也被擺在了重要的位置。流行音樂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其人才的培養也備受關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應該關注社會對文化人才的需求,重視流行音樂人才的培養,重視人才實踐能力的建設,使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養和能力
教師是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教師的素養和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因此,加強高校的流行音樂人才培養必須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教師音樂素養和能力的建設。具體來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把握好人才招聘關。高校在招聘流行音樂教師的時候要注重對教師學歷和能力的把控,將學歷水平作為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并著重考查能力,這樣能夠招聘到一些高素質的員工,對后續的課程教授和學生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把握好教師培養關。招聘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對于人才培養非常重要,但對已有人才和新進人才的后續培養也十分重要。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深造,邀請一些名校的教師到學校來做講座,或者組織本校教師到名校或者是一些音樂企業進行交流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對教師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能夠為高校教師之間的交流搭建一個平臺,有利于長期幫助教師提高素養和能力。再次,學校可以聘請一些著名歌手、演唱家等擔任學生的校外培養導師,這樣可以為教師隊伍補充新鮮血液,帶來教育觀念的沖擊和交流,并在這種交流中提高能力。
二、強化專業課程建設,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
雖然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人才培養中十分重要,但是理論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實踐的基礎。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將理論課程的學習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學習基礎,設置適當合理的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要把握三個主要問題,首先,課程體系的設置要與時俱進,在人才培養理念的設置上要體現先進性。流行音樂是一門時代性較強的課程,在流行音樂人才的培養上要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了解當下音樂發展的特點,并
將這種特點融入課程內容之中,避免課程設置的滯后性,使課程設置能夠滿足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其次,課程設置要關注當下就業形勢,以就業為導向。人才培養的現實目的是要輸出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員,使其能夠勝任社會相關的工作崗位。因此,在高校流行音樂人才課程體系設置中要始終以就業為導向,根據相關工作需求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這樣才能使人才到工作崗位之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提高社會生產效率。而人才培養和就業的脫節則會造成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無效率。再次,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要結合本校發展實際,突出專業培養特色。在當下社會,高校眾多,缺少特色則會使高校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步被忽視和淘汰。
三、加強實踐能力建設,提高人才社會服務力
人才培養最終要轉化為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使其融入社會發展之中,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在高校理論課程教育之外,學校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人才的社會服務力。具體來說,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首先,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實踐基地。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基地的建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學校要注重同一些音樂企業進行合作,為在校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將課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學校可以同當地一些音樂企業或者是音樂工作室簽訂合作協議,在課程設置中為學生設置一些校外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課中到校外合作單位進行實習,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學校可以多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到學校周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人才的社會服務力。例如在一些節假日,學校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藝排練,讓學生在學校內部或者學校周圍進行文藝演出,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也可以造福社會,營造社會的文化氛圍。
流行音樂是當代文化產業的重要領航產業之一,在現代文化產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要重視流行音樂的發展,將流行音樂擺在國家文化的戰略角度考慮。同樣,高校在人才培養中也要響應國家的號召,重視流行音樂人才的培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知識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過多種教育方式提高人才的素養和能力,并最終將這種能力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能力,滿足社會的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趙明.普通高校流行音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J].北方音樂,2017(17).
[2]張寧.淺論流行音樂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5(04).
(作者簡介:夏露垚,女,碩士,四川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流行演唱)(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