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時代的主旋律增加了很多的因素,其中就包括創新創業。高職院校在我國高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必須積極地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保持著積極的心態進行創新創業的教育改革,為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培養優秀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這個過程之中,校園文化具有的功能不可忽視,所以,加強校園中的文化建設十分重要。但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中還是存在著相關的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校園文化
引言
我國的高校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之下,應該承擔起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之中,創新創業文化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高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分析梳理,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性
很多學生和老師對為什么要創業這個問題的認識都很片面:第一,從政治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的國家文件要求高校必須進行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第二,一個國家進行戰略發展的要求;第三,緩解日益增大的就業壓力。但是如果只是從以上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的話,就完全的忽視了人的主體對創新創業的影響,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缺乏自覺性,出現以下的結果:第一,一部分人在思想上認為創新創業只是社會上涌起的一股風潮,“風吹一陣兒就會過去”,學生們則覺得創新創業和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第二,部分高職院校的校領導不重視創新創業,資金投入不夠,雖然很多的學校都設立了創新學院,但是大多只是掛牌,沒有專門的人員配置;第三,一些高職院校的二級學院直接對學校的創業創新政策持保留的態度,甚至在暗中進行抵制。
(二)缺乏鮮明特色
不同的高職院校所處的位置、創辦的時間、發展的優勢以及專業的設置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利用這些差異形成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思路,發展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新創業文化。事實上,我國的各個高職院校之間普遍存在的發展問題就是創新創業文化同質化情況嚴重,主要有如下的表現:高職院校制度文化大致相同,沒有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沒有從實際出發制定相應的制度,導致各個高職院校之間創新創業制度文化建設內容趨同;進行創新創業的手段大致相同,例如,現在很多的高職院校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建設眾創空間,但是卻沒有突出創新創業的重點,其功能就變成了單一的展示;高職院校行為文化建設趨同,各學校都舉辦各式各樣創新創業類大賽,創業大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卻鮮有品牌和影響力。
(三)對創新創業文化內涵理解不到位
只有對創新創業文化的內涵有著準確的把握,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才有目標和方向。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不少人對創新創業的理解有偏差,一味地鼓勵學生自己開辦公司但是隨后又予以否定,單純地把成功和失敗當成是評價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標準。當然,高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不重視校企合作、投入不夠、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二、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創新創業文化建設與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兩者結合
創新創業的行為并不只是狹義的開工廠、辦企業,廣義的創新創業應該指的是開創事業,每個人的創造性都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品質,人類要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創新創業則是最本質的體現。創新創業的人生一定會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所以,創新創業文化的建設必須與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兩者相結合,讓學生在理性上對創新創業有一個客觀的認知過程。
(二)在歷史中尋找或構建文化經脈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文化建設要想不斷地向前發展,需要形成自身獨特的個性,兼具歷史感、厚重感與使命感三者相結合。一方面,要從學校自身的發展歷史中去尋找,挖掘學校自帶的文化基因,對學生和老師有更強的號召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區域歷史發展中去繼承發揚創新創業文化精神。
(三)把創新創業文化建設與發展優勢結合起來
高職院校的優勢包括以下內容:高校所處的地理優勢、設置的專業優勢等。例如,高職院校中有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專業,作為學校的王牌專業,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優點實現對專業的突破,從而帶動整個學校創新創業文化的建設。
(四)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在現在我國的高校之中,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特別是品牌的名校,他們具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支持,但是高職院校得到的支持相對來說較少,所以,他們必須積極地從社會上獲得創新創業的各種資源。
(五)加強國家交流,建立文化自信
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文化的發展帶動了我國創新創業文化的建設,所以,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首先高校之間可以拓寬眼界,提升自身的內涵;其次高職院校之間可以相互的進行交流,在實踐中慢慢地找到個性化的發展思路,建立文化自信。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之下,創新創業成為促進我們社會發展的主流,高職院校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建設起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針對在這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將創新創業文化建設與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兩者結合,在歷史中尋找或構建文化經脈,把創新創業文化建設與發展優勢結合起來,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與加強國家交流,建立文化自信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