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摘要】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商務英語專業要努力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實踐操作能力強的跨境電子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技能的重要方式。基于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狀況的分析,本文探討面對跨境電商的挑戰,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商;商務英語;實踐教學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傳統的國際貿易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跨境電商是指突破傳統外貿形式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利用網絡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達成交易、完成支付、實現產品貿易的一種新型貿易形式。受國際經濟形勢下滑影響,近幾年我國傳統對外貿易持續萎靡,國內生產企業尋求新的出口渠道,出口企業努力突破瓶頸期,實現企業的升級轉型。同時,國家政策期許,出臺有力措施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電商交易額在對外貿易交易額中的比例越來越高。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高達19%。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5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1.2萬億元??缇畴娚痰娘w速發展,為高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機遇和挑戰。
一、我國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狀況
2015年,教育部在其發布的《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高校要把辦學目標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型、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上來。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迅速發展,這都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尤其是實踐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戰。
根據《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企業普遍希望跨境電商人才來源于復合性學科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了解國際貿易政策、熟悉對外貿易流程,能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外貿業務的人才,即“英語應用能力+外貿知識和實戰技能+電子商務平臺操作能力”。企業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時傾向于招聘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和英語專業的學生。國際貿易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通常只具備單一的專業知識,無法立即滿足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通曉國際貿易慣例,但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能力欠缺。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難以滿足當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語言未與電商結合。實踐教學一直是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難點,其教學內容與形式應根據跨境電商環境進行改革。
二、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
根據《商務英語國家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的英語基本功,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等跨文科知識,具備英語應用能力、商務實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創新能力,能從事商務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同時指出:各高等學??梢愿鶕囵B規格、專業特色和行業需求,自主設置和動態調整。(王立非,2015)但目前很多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重點仍是培養學生傳統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對商務實踐能力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沒有明確的目標。
(二)商務實踐課程群不完善
基于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很多高校設置了相應的商科課程,但未設置相對應的實踐課程,導致商科課程的理論學時數遠超實踐學時。多數高校的實踐課程仍集中在英語語音、英語口筆譯等基本語言技能。課程設置和實踐類課程理論比例失調,極少有互聯網跨境電商的課程。
(三)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較單一,與企業跨境電商經營實踐相脫節
目前,國內多數高校商務英語專業雖然加大了實踐學分的比重,但是實踐主要依靠商務英語仿真教學軟件,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對外貿業務流程有所感知了解,但是這些軟件的程序相對簡單,每項業務只能按照軟件既定的步驟開展,操作相對簡單機械,無法使學生真實感受實際業務過程中的復雜性、風險性和精細性。同時,軟件是由開發公司按照當時的外貿業務流程設計的,對商務場景的模擬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后進性,且軟件多根據傳統的商務英語課程設計,缺乏跨境電商實操,與企業崗位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雖然模擬軟件能夠提高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一些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但與真實的跨境電商操作脫節,學生實習實訓的積極主動性不夠,單純為完成實習拿到學分,缺乏內在的創新創業動機。甚至有的學校未配備相應的商務英語語言實驗室,學生僅通過課程上觀看視頻,進行簡單的商務活動模擬來進行商務英語的學習。學生沒有機會參與真實的商務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進行有效的檢測。
(四)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高校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舉措。目前,多數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形式為企業到學校招聘,高校派學生到企業參與實習。這種合作模式中,雙方都是從自身需求出發。在每年畢業季企業需要招聘新人,高校需要為學生尋找實習場所時,或企業有臨時人才需求時,高校和企業之間才建立聯系。這種校企合作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高校難以尋找到合適的長期合作的載體,不利于實現應用型高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培養目標。
三、跨境電商背景下高校實踐教學改革舉措
(一)明晰跨境電商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
依據國家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制定的質量標準和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實踐教學的重心向跨境電商傾斜,在培養學生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英語與客戶進行在線商務溝通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各大電商平臺的操作規則,了解互聯網形勢下外貿各項工作的變化和操作。
(二)實踐課程改革
整合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多元化課程體系,改進課程考核方式,推進第二課堂,如開展電子商務平臺大賽、模擬業績大賽、模擬商務談判大賽等,以推進課程實踐教學的實施和進展。為使教材體現跨境電商的新發展,可邀請企業人員參與教材的編寫,彌補跨境電商教師水平不足的缺陷。
(三)實現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內涵式發展
作為實踐教學的一個環節,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積極進行校企合作,為學生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但是合作多局限于企業來校招聘進行人力資源補充和學生去企業參觀或實習,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很難接觸企業的實質業務。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計劃未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不能真正滿足新形勢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內涵,找到合適的長期合作的企業,邀請企業人員擔任學生的實踐指導老師,學生頂崗實習,接觸電商平臺的實際操作。
(四)積極參與跨境電商產業園的合作項目
跨境電商產業園是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幫助高校培養跨境電商人才設立的產業園區。國內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大龍網與江蘇沛縣經濟開發區政府于2017年共同投資組建了一個跨境電商產業園。該園區是一個平臺式、聚焦式、吸附式、新業態模式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2017年7月該園區與國內高校合作啟動外貿經紀人項目。我校兩名同學參加了此項目。該項目采取課程培訓與線上實訓結合,學生接受國際貿易實操課程、網絡營銷技巧、跨境電商專業基礎課程和電商平臺實操課程的培訓。實訓采取模塊化形式,立足于跨境電商運營理念與業務流程的完整性。通過培訓,學生對外貿流程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于國際物流、國際結算、國際單證等業務環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初步了解論壇營銷、聯盟營銷、社交媒體營銷等網絡營銷方式的特點,了解全球速賣通、亞馬遜、eBay、Wish等電商平臺的操作規則和異同。然后由學生組建項目運營團隊,對接園區人駐企業產品,開展實訓。以速賣通、亞馬遜跨境電商平臺為基礎,通過產業園區的企業獲取產品,就產品的目標銷售國家、消費人群和市場份額進行分析。業務流程包括選品、產品拍照上傳、數據分析、網絡營銷、運費計算、包裝發貨等。在實際實訓運營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與客戶的線上溝通能力,也可以鍛煉團隊的協作能力。
結語
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為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校要積極應對外經貿活動的轉型,在人才培養尤其是實踐環節的人才培養方面采取舉措,提高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