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高中數學新課程是為了改善傳統教學的弊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而實施的新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案,為了更好的推進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施,本文探討了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辦法,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問題;對策
引言:
新課程在高中數學中的實施,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應該積極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推行新課程,但是,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影響新課程發展的不利因素,采取相應的辦法,改善新課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問題,是本文的研究意圖。
一、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問題
(一)初中的數學教學和高中數學銜接較差
新課程實施之后,高中數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其中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銜接出現問題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新課程實施初高中數學銜接不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不合理的減掉了初中數學的部分知識,初中部分數學知識被刪除之后,在高中直接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中間就出現了斷層,導致學生升入高中之后,對某些知識無從下手進行學習,教師必需想辦法給學生補上這方面的知識,反而浪費了教學資源,例如,新課改之后,在初中將有關“圓”的部分知識減掉了,在高中沒有教會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學生在進行幾何的學習時就會大受影響;另一個銜接問題就是,初中某些數學知識的深度降低了,那么到了高中進行這部分知識的深層次學習時,就會感到學習的困難,例如,新課改之后初中數學中的因式分解深度降低,學生在高中學習方程和不等式就會產生困難[1]。
(二)高中數學教學時間不合理
新課改之后,高中數學教學課時安排是一星期五個課時的新課程教學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而且還多了一個銜接初中數學知識的任務,否則某些高中數學難以完成教學,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順利完成所有的高中數學教學任務,對于某些基礎差的學生來說非常吃力,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新知識,教師即使想要幫助學生取得進步,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恐怕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去輔導學生,長此以往,將會導致高中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不利于公平教育的開展。在新課程改革之后,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數學課中安排了觀察、閱讀、思考、實踐等課程,這些安排的初衷非常好,但是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教學情況,在本就不多的課程安排之下,學生學習正常的任務都略顯緊迫,很難去抽出時間學習這些課外的實踐內容,違背了新課標的本意。
(三)教和學的方法沒有隨之更新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教學的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都要隨之更新,但是不同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并不相同,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情況也不相同,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的方面:某些教師習慣于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新課程的理解不夠深入,不注重新課標提倡的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對于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不夠科學,片面的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理解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導致了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新課標脫節;在學生學習方面,由于教師對于新課標的貫徹力度不夠,沒能對學生進行新學習方法的培養,導致了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觀念,缺乏主動探究的意識,習慣于被動的學習方式,包括對教師安排任務之外的學習不知如何進行,也缺乏主動探究的意識[2]。
二、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舉措
(一)進行初高中數學課程的有效對接
針對新課程初高中數學對接中出現的問題,應該采取一定的方法來進行解決,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高中教師在教學之前對學生在初中的數學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對于初中數學刪減或者降低深度,而高中教學還需要的部分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予以彌補,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高中數學時不會感到無從下手;銜接工作如果能夠從初中開始進行就會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數學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因此,在初中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也應該適當的給學生進行補充講解,畢竟初中的課業任務相對較輕松;新課標設計人員也應該負擔起一定的責任,對初中和高中的數學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在設計課程時,能夠使得二者有效的銜接;高中教師在面對某些學生難以快速的過度到高中的學習的現象,一方面要耐心的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給學生以及時的鼓勵。
(二)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
針對新課程實施之后高中數學教學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改進,包括教師自身、學校兩個方面:首先是教師自身,要根據具體的時間安排情況和實際的教學任務,進行合理的搭配,包括在課前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使得整個課程井然有序的完成,對初中數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在實際的教學中將需要銜接的部分合理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從而做到二者之間合理的銜接;在學校方面,面對高中數學教學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要盡量的給高中數學教學增加一些時間,可以是正常的教學,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比如活動或者競賽等等,還可以合理的安排教師給一些想要掌握數學學習的學生以幫助和輔導,通過這些,來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高中數學的學習[3]。
(三)深刻理解新課程的內涵
國家推進新課程實施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方式,通過新課程來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充分的理解新課程實施的意義,按照新課程的要求來進行教學,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方法:轉變自己的思想,從傳統的教學思路中脫離出來,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合理的進行教學設計,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進行多種方式的教學,例如,可以采取活動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活動中,既能夠增加學習的樂趣,也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使用“導學案”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既能夠節省教學的資源,也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針對學生學習的困惑,要給予充分的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總結
總之,新課程實施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利大于弊,新課程的實施不僅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能夠通過新課程的實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針對新課程在高中數學中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完善新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推進新課程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輝英. 提升課程理解力:教師課程能力培養的邏輯起點[J]. 江蘇教育研究,2017,(31):24-28.
[2]楊艷. 三維視角下高一數學課程教學現狀調研與分析[J]. 教育現代化,2017,4(19):145-147.
[3]洪兵. 數學教材再開發中的問題與對策[J]. 教學與管理,2017,(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