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強
【摘要】本文以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的教學片段為例,論述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植根文本,寓說于閱”的說話訓練方法,提出“抓文本留白、看課文插圖、評精美語段、仿特殊句式、換角度敘述”進行說話訓練的建議,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感悟中創新。
【關鍵詞】《美麗的丹頂鶴》 植根文本 閱讀教學 說話訓練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A-0108-02
小學低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是中高年級習作的基礎。在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中,如果教師能充分挖掘文本的說話因素,把說話訓練巧妙地融合于閱讀教學中,就能為將來的習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一課時,筆者嘗試讓說話訓練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說話中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一、抓文本留白,展想象翅膀
文本是作者的一種自我表達。作為讀者,閱讀文本時應借助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與作者產生共鳴;作為師者,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應善于發現文本的“留白”處,讓學生依據關鍵詞語展開想象,使文本更加豐滿。
【教學場景一】
師:冬天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從遙遠的北方飛來,路上一定經過許多地方,遇到很多困難。請你展開想象后說一說。
生1:它們飛過農莊,遇到獵人的獵槍……
生2:它們飛過大海,遇到滔天的巨浪……
生3:它們飛過高山,飛過田野,飛過森林……路上遇到了狂風暴雨的襲擊,遇到了森林里野獸的虎視眈眈……
師:丹頂鶴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很不容易啊!請你有感情地讀一讀,再一次體會“遙遠”的辛苦與不易吧!
教師抓住這樣的“留白”進行說話訓練,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讓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遙遠”一詞的感悟。
二、看課文插圖,學觀察方法
小學低年級教材中配有生動的插圖,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掌握一定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教學場景二】
師:讓我們來欣賞這美麗的丹頂鶴吧!請仔細看課文插圖,說說丹頂鶴與眾不同的模樣。
生1:丹頂鶴的脖子是黑的。
生2:丹頂鶴的頭頂是紅的。
生3:丹頂鶴的尾巴是黑的。
生4:不對,丹頂鶴的翅膀邊是黑的,尾巴是白的。
師:我們繼續看圖,圖上的丹頂鶴們在干什么?誰還想說一說呢?
生1:它們有的在空中展翅飛翔,有的在河邊悠閑地散步,有的在夕陽下翩翩起舞,有的在水中尋找食物,還有的對著河面照鏡子,梳理自己的羽毛……
生2:它們有的在說悄悄話……
生3:它們有的在唱歌……
師:同學們想得多好啊!這幅圖畫是靜止的、無聲的,可是我們的想象讓它有聲有色,活起來了!
可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結合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較佳途徑。
三、評精美語段,習言之有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有價值的文本片段,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精美語段的構段方式和表達方法,將精讀與有序的說話訓練適度融合,從而促使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掌握言之有序的說話方法。
【教學場景三】
師:剛剛同學們仔細地觀察了課文的插圖,說出了丹頂鶴與眾不同的模樣,可是,如果一會說到“羽毛”、一會說到“腿”、一會又說到“脖子和嘴”,它給你什么感覺?
生1:有些亂。如果有順序地說就好了。
師:讓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么描寫丹頂鶴的外形的。(出示: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你們看看這段話,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丹頂鶴的?
生2:先寫了“一身潔白的羽毛”。
師:說得對,先寫全身,這是整體。再寫什么?
生3:接著寫脖子、翅膀邊、頭頂。
師:脖子、翅膀邊、頭頂這是部分,所以這段話是按“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的。今后,我們在描寫動物外形的時候,也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寫。
由于課文第二自然段具有“從整體到部分”的典型性,因而教師精心選取了這一自然段作為說話訓練的對象,引導學生認識“由整體到部分”描寫動物外形的寫作順序,讓學生習得說話寫話要“言之有序”。
四、仿特殊句式,會遣詞造句
語言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元素,準確地使用語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教材中有許多優美語句和特殊句式,積累并遷移這些句型,能幫助學生規范語言,提高語言文字駕馭能力。在平時教學中,需要教師善于擷取文本中富有生命力的語言,有意識地進行各種句式訓練,從而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場景四】
(師出示句子: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
師:從這句話中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1:這句話用了三個“長”。
師:你很敏銳哦!一個句子里出現三個相同的詞,這樣的句子你會說嗎?
生2:長頸鹿的腿長,脖子長,舌頭也長。
生3:爸爸的腿粗,胳膊粗,脖子也粗。
……
(師出示句子: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師:請模仿這句話,用“不論……還是……都……”說一句話。
生1:丹頂鶴不論在水中捕食,還是在岸上散步,都顯得那么高雅。
生2:小明不論是上課聽講,還是課間游戲,都非常文明守紀。
……
上述教學中的句式訓練有助于學生體悟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不但實現了對課文語句的有效吸收,而且在模仿中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語言。這對于激發學生說與寫的興趣與靈感,使學生學會更好地表達與創造大有裨益。
五、換角度敘述,悟謀篇布局
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語言表達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路,學習文章的結構”,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因此,引導學生體悟課文的謀篇布局,對于提升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尤為重要。
【教學場景五】
師:文章是用第三人稱“它”“它們”來敘述的。你能按照課文的順序,用第一人稱“我”“我們”介紹一下丹頂鶴嗎?
生1:Hi,大家好!我叫丹頂鶴。冬天快要到了,我們唱著嘹亮的歌從遙遠的北方飛來。我們飛過農莊,躲過了獵人的獵槍;飛過大海,讓開了滔天的巨浪;飛過森林,避開了猛獸的虎視眈眈……一路上,別提多驚險了。
我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卻是黑的。我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所以人們都叫我丹頂鶴。我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優美的外形使我無論是引吭高歌,還是展翅飛翔,都顯得十分高雅。
黃海之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帶著孩子來到這里,三五成群,無憂無慮地生活著。我們有的在空中快樂地展翅飛翔,有的在河邊悠閑地散步,有的在夕陽下翩翩起舞,有的在水中尋找食物,還有的對著河面照鏡子,梳理自己的羽毛……多么美好自在啊!
生2:……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課后請大家以《丹頂鶴的自述》為題,把課堂上說的寫下來。
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讓學生換個敘述角度復述課文,不僅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習了作者的布局謀篇,并且說起話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這樣的訓練既有模仿,也有創新,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說話寫話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要積極尋找文本里可以進行說話訓練的點,把說話訓練和理解、感悟文本的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中積累,在理解文本中感悟,在感悟文本中創新,就能讓說話訓練更加高效。
注:本文系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身邊的課程:一所學校課程改進的敘事研究”(課題編號:DHA15032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