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鐘強華
2016年3月26日,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其保修分公司第四保修廠所轄保養作業區域開始試點推行運營車輛保養新的結算方式,即依據保養作業實施內容,據實結算級別保養材料費用,試點涉及四個客運分公司的3708輛車。
北京公交集團自2011年開始執行的運營車輛保養費用結算方式,即工費、料費、管理費用分開,客運單位與保修分公司以百公里保養材料費、輪胎電瓶費方式按月進行結算,工費與管理費用由集團公司直接撥付保修分公司。
(1)工料分開結算方式基本保證了保修職工隊伍穩定,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材料費專款專用。
(2)按車輛月運營里程結算,方法簡易便捷,促進了客運單位及時安排各級保養。
(3)確保保修費用足額給付到位,減少了保修單位壓力,有利于提高車輛保養質量和水平。
(4)集團公司清晰了工、料、管理費用成本。
(1)2011年-2015年百公里保修材料費見表1。
(2)2011年-2015年故障發生情況見表2。
(3)存在問題
①實施百公里結算方式后,集團公司工資全額給付,保養作業實施與工資不掛鉤,沒有體現多勞多得。②保養質量、作業數量與結算脫節,保養費用支出沒有體現保養質量的優劣。③材料費用使用不清晰,客運單位不掌握級別保養更換總成材料情況,材料費使用缺少監督機制和透明的結算方式。④各車型級別保養材料費差異大,沒有體現不同車型車種材料費的差異性,成本沒有得到真實反映。⑤客運單位車輛使用責任意識還不強,因使用不規范、操作不合理等問題引發的車輛人為機械故障,責任沒有得到追究。⑥客運單位對保養質量、故障返工復修意見較大,百公里結算方式無法利用成本手段對車輛保養質量進行監控。

表1 百公里保修材料費

表2 故障發生次數
隨著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總成、新工藝在公交車輛上應用,車輛科技含量與技術配置越來越高,現行保養結算方式未體現新技術帶來的使用效果與效益。客運單位對車輛保養質量的檢查、考核掌控力度還不夠,保修單位對車輛人為機械故障的監督、考核掌控還不強,沒有實現運保雙方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環。
實施新保養結算方式,即實現依據保養作業實施內容,據實結算級別保養材料費用,通過推行新保養制度以及總成全承修質量保障新機制,加強完善檢測設備和手段,增強運、保雙方實施保養作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利用費用成本杠桿,強化客運單位對車輛保養質量的檢查、考核掌控力度,強化保修單位對車輛人為機械故障的監督、考核掌控,使運、保雙方相互制約監督,共同用好車、修好車。
(1)新保養結算方式試點推行原則。本著加強運保溝通協調、完善監控制約機制、提高車輛保修質量、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的原則,結合總成全承修質量保障新機制的推行,以及新保養制度的試行,依據保養作業實施內容,保修單位向客運單位出具保養更換總成材料項目及清單,據實結算級別保養材料費用。
(2)試點推行的具體措施。
客運單位:①健全責任追究扣罰考核,嚴防出現拖保、漏保、保養更換總成的漏查誤查、保養小修及重報重修返工復修漏報等情況,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接送車程序及驗收內容。②設置專人負責對新保養制度落實情況定期抽查和統計分析,協調保養廠與車隊解決實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詳細記錄實施新機制后相關技術指標的完成情況,對保養廠提供的保養更換總成材料項目及清單進行核對,據實結算級別保養材料費用。③健全完善車隊保養輛次、返修輛次、返修原始記錄、重報重修記錄等基礎臺帳,提前對進保車輛進行檢查,并詳細記錄車輛保養前后的技術狀況,對新保養制度試行效果進行認真分析總結。④明確試點區域車輛駕駛員接送車特別是接送保養車程序,要求司機逐步掌握所使用車型的各級保養主要更換項目。
保修四廠:①日統計數據、周質量提示、月匯總講評;月統計對比分析,調整指標量化標準,強化車間日常生產管理力度,不斷提高維修質量;統計分析車輛故障情況,總結管理經驗。②增加總成投入,提高材料新度系數,提升總成質量;加強材料領用管理,做到總成、材料真實上車,信息錄入及時、準確,實現流程化管理;及時上傳數據,確保賬、卡、物相符;更新、升級生產設備設施,提高生產效率。③完善獎懲管理辦法,責任故障落實到人;嚴肅技術紀律,對異常小修、重報重修、重大停廠、保后返修嚴格監控;對各級稽查反映的問題,檢驗部門制定監管方案,整改不到位追究車間管理人員責任。④加強對基層車間現場監管和指導,規范作業檢查流程和作業標準,有針對性地開展車輛安全隱患治理工作;加強車輛維修質量監控,認真核實保養必換項目落實情況,全程監控總成拆裝流程,提高檢換部件的檢查標準。⑤加強對主修人的技術培訓和保養項目作業指導,發揮整車和總成部件生產廠技術優勢,進行專業培訓。
新保養結算方式試點涉及保修四廠承修的客一、客三、客四、電車共計四個客運分公司的56種車型、3708輛車。試點從2016年3月26日起實施,同步試行新保養制度。
(1)實現向客運提供級別保養結算單據,使材料費用更為透明,方便運保雙方共同監管車輛維修材料費使用情況,有利于運營單位對保養更換項目的監控,促使保修單位嚴格落實保養制度,提高保養質量,保證車輛安全可靠運行。
(2)客運分公司高度重視新保養結算方式及新保養制度試行工作,車輛保養質量由以往保修企業單方監管變為運保雙方共同監管,對質量的提升起到良好效果。
(3)維修質量有所提高,車輛技術狀況得到改善,車輛回廠小修率、故障停廠、中途壞車、重報重修都呈下降趨勢。
保后返修率:比非試點區域低1.08%,比去年同期下降21%。
小修頻率:比非試點區域低0.02%,比去年同期下降14.3%。
重報重修:比非試點區域低0.12%,比去年同期下降3.95%。
中途故障:比非試點區域低2.08%,比去年同期下降4.46%。
滿意度:比非試點區域高0.55%,比去年同期提高2.99%。
(4)掌握不同車型、不同投入運營年份車輛的必換費用和檢換費用比例的規律性,準確判斷保養材料費用投入和保證車輛在保養周期內故障率之間的比例關系,能夠有針對性的投入材料成本,提高車輛維修質量。
(5)促進保養廠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保證及時、準確、完整地向客運單位提供車輛維修材料單據。
試點保養結算新方式是北京公交集團深化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任何一種新方式都需要一個適應磨合的過程,需要不斷改進完善。
(1)對車輛技術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完善,實現客運、保修智能系統信息的互通聯系,使客運單位及時掌握車輛維修情況以及車輛技術狀況,保修單位及時、準確、完整地向客運單位提供材料單據,保證信息暢通,發揮企業信息平臺的最大效益。
(2)加強車隊與保養廠溝通協調,完善故障維修通報制度。保養廠在保養過程中查出問題修復后,及時通知車隊,車隊技術管理人員作好記錄(并錄入車輛臺賬),并檢驗維修效果。
(3)強化管理考核,提高責任意識,完善制度規范,實現保修作業流程標準化、檢驗過程監控程序化,保證保養檢查作業項目不甩項、不漏項,檢換項目質量達標,有效控制責任返修。
(4)強化保修車間管理,一是優化人員配置,深挖在職人員的生產潛力;二是提升生產基礎設施,方便車輛維修,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5)加強車輛故障維修質量管理,消滅停廠車輛,減少待料車輛,同時強化保養廠與流動搶修服務協調配合,完善考核機制,提高現場維修率,同時加強周六日車間維修力量,保證車隊周一早高峰正常運營。
(6)加強物資采購數據分析,提高采購的預判能力,優化物資儲備結構,提高采購計劃的科學性和物資采購供應的及時率,確保物資儲備供應及時,滿足保修生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