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旻禾

建設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實在不好意思,咱們時間比較緊,我們一會兒還有一個造價會要開。”臘月二十三,建筑工人都已回家過年,剛剛封頂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指揮部內依舊忙忙碌碌,記者對創新港工程部副部長王鍇的采訪不時被打斷。王鍇說,這也是一種“交大速度”。
1956年6月,交大西遷先遣隊從上海出發,9月,首次開學典禮在西安舉行。肩負著“支援西部建設”的使命,交大人用“交大速度”完成了1600多公里的西遷。
60多年后,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48棟單體建筑、159萬平方米主體工程在8個月里拔地而起,96萬立方混凝土,13萬噸鋼材,上百臺塔吊,22000名員工同時作業,再次彰顯了“交大速度”。這座由陜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建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被交大人稱為“第二次西遷”。
王鍇是第一批進入創新港建設的交大人,這群建筑,是他和同事們看著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一段圍墻,一顆“樹”,是創新港最開始的故事。“在地鐵旁的那一段黃色,就是我們扎下的第一道圍墻。”第一次進場時,全靠GPS定位,王鍇和同事們沿河堤路下來,探雷般地尋找地理位置。“2016年4月13日上午11點,我們的第一輛推土機開進來。7月5日,我們開了一個5×5米見方的坐基,把這個28米高的樹型鐵塔建起來,為整個港區提供無線信號。這棵樹,就此成為港區最醒目的地標。”
按照工程規劃創新港將在2018年底全面竣工。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按照設想,創新港將建設包含工、理、醫、社科四大類學科和一批研究院及國家級、省部級實驗室,能容納12000名碩士、6000名博士和2000名留學生。”西咸新區交大創新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天信告訴記者,屆時,創新港將成為一個校區、社區、園區三位一體的開放式學鎮,為海內外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設備、實驗室和經費支持,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引進高端人才,為陜西和全國提供更多優質創新成果和高素質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