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東 魚軼群 王凌峰

支塘鎮位于江蘇省常熟市東部,鎮域面積128.96 km2,人口7.34萬,下轄3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2015年小麥種植面積3 382.46 hm2,水稻種植面積3 608.97 hm2。截至2015年末,全鎮擁有大中拖140臺(以36.75 kW為主)、聯合收割機119臺(以輪式為主)、烘干機14臺、小麥播種機1臺、乘坐式插秧機121臺。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中,耕整地、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較高,其他環節機械化水平較低。
根據江蘇省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意見》(蘇政辦發 〔2016〕74號)精神,結合支塘鎮實際,對照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中的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大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要求,支塘鎮薄弱環節是種植、糧食烘干及高效植保三個環節。
造成種植環節薄弱的原因有兩個方面:①在水稻種植方面,支塘鎮傳統的水稻直播觀念依舊存在,致使插秧機利用率不高,機具發展數量不足;②在小麥種植方面,人工散播為主,致使作業機械大量缺乏。
造成植保環節薄弱的原因是:①高地隙噴桿式植保機價格較高,種田大戶一時無法承擔;②缺乏相應的技術操作手。
造成糧食烘干環節薄弱的原因是:①安裝烘干機的土地較為緊張,審批手續較為復雜;②流轉土地承包的年限不固定,種田大戶有后顧之憂。
根據各村機具已擁有量,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發展的機具數量:①種植環節,小麥播種機有15個村共需要添置54臺,乘坐式插秧機有5個村共需要添置12臺;②耕整地環節,結合小麥播種機有12個村共需添置55.125 kW以上拖拉機43臺;③烘干環節,根據33.3 hm2左右糧田需要1臺烘干機的要求,需添置34臺10 t以上烘干機);④收獲環節,共需添置全喂入收割機17臺,半喂入收割機24臺。
將全鎮所有16個主要糧食生產村作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核心區,在確保全鎮完成創建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鎮的前提下,主要糧食生產村必須分年度按照省考核指標要求達到相應水平。
(1)加強組織領導。支塘鎮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鎮政府成立由鎮分管領導為組長,農服中心、鎮財政所領導任副組長,農服中心、經服中心、鎮財政所、水利站、環保辦、各村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的 “支塘鎮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農業機械化發展方案及考核辦法的制訂、資金落實、組織協調、檢查指導、考核驗收等工作。各村是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的責任主體,鎮領導小組在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設立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
(2)強化扶持政策。在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扶持資金及市級扶持資金的同時,落實和整合好各級支農惠農政策,鎮級對達到考核要求的村進行扶持獎勵,具體按《2016年常熟市農機化發展扶持政策實施方案》(常財農〔2016〕27號)執行,重點圍繞糧食種植、產地烘干、高效植保機械化等薄弱環節制訂了相應的配套扶持政策。
(3)強化技術指導。由市農機推廣站牽頭成立農機、農藝專家組,因地制宜推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制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明確主推技術,完善發展模式。加強培育新型服務主體,在全鎮范圍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建設。
(4)加強部門配合。鎮政府切實加強與其他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特別是農經辦(合作組織建設)、水利站(節水灌溉)、環保辦(秸稈燃燒)、糧管所等部門的溝通,同時加強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系統內部農業、漁政、畜牧、林業等部門的配合,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5)實施工作考核。鎮政府每年將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點目標列入現代農業考核的重要內容,實施年度考核,參與農業先進評獎和與年度計獎掛鉤。鎮領導小組對各村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推進情況組織開展考核評比,每年將涉及評價指標體系和重點工作內容的指標進行細化分解,使考核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有力地推動糧食生產機械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
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工作,全鎮累計投入農機發展資金達300萬元左右,合計利用中央及省財政補貼資金達380萬元、常熟市財政獎貼資金達400萬元。至2017年末,全鎮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45臺,在此期間,在穩定保有量的前提下,實施老舊機報廢,優化大中型拖拉機功率結構,更新發展55.125 kW以上拖拉機16臺;擁有插秧機148臺,其中,更新發展水稻高速插秧機41臺,全鎮商品化集中育秧面積保持在25.27 hm2;擁有收割機112臺(以自走式為主);擁有小麥播種機76臺;烘干機批次烘干能力達到280 t以上;擁有高地隙噴桿式植保機8臺,擔架式植保機120臺。同時新建農機維修點2個,農業示范基地4個,培訓農機專業人才60名。
這些機具的發展、示范基地的建設、人才隊伍的建設,使全鎮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其中水稻、小麥兩大作物生產的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大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 95%、80%、90%、95%、70%、80%以上。 糧食生產種植、植保防治、秸稈處理和烘干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為常熟市建設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作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