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鵬
摘 要: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為例,從管理模式和運行維護角度,看子閱覽室發展的不同階段,總結和分析各個階段的優缺點和工作重心,論述了未來電子閱覽室的發展和存在模式。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模式;運維
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是相對于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而產生的一個概念。電子閱覽室是相對于圖書館的“傳統閱覽室”而有此名的,它服務于圖書館,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集電子型文獻(如磁盤、光盤、網絡信息等)閱覽、咨詢、培 訓、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閱覽室。公共與高校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無本質區別,只是服務對象有所不同,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服務于社會大眾,服務于所有進館的讀者;高校電子閱覽室主要服務于學校師生。電子閱覽室的產生,其宗旨就是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平臺,借此平臺來了解、訪問、獲得巨量的圖書館電子資源,接觸互聯網信息,接受培訓學習新知識,享受圖書館服務。
在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圖書館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眾多圖書館界同行面對“高校電子閱覽室”逐漸陷入發展難題、“網吧論”困境,提出“應當退出歷史舞臺”、“≠網吧之論”,或者嘗試“建立3D閱覽室”等等,而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又該何去何從呢?筆者根據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發展的幾個階段,從運維管理角度進行分析,總結并探索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未來發展方向。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誕生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子閱覽室建設大潮中,根據發展歷程中的系統管理模式和運維情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人工模式
電子閱覽室設立之初,采用的是人工手工填單收費及人工控制機時的管理模式,即電子閱覽室采用 “封閉式科室”管理——設有專門的電子閱覽室,并設有專門的管理員,讀者須在管理員處進行身份登記、交費購買機時,由管理員分配機位才能使用電子閱覽室。機時使用完畢,由管理員人工通知讀者下機。此時的電子閱覽室,機位少(在20左右),規模相對較小,機器管理相對簡單,讀者行為管理幾乎全靠人工巡檢監控、引導規勸,運維工作主要包括網絡管理、計算機硬件維護,對管理員專業要求不是很高,但對管理員的溝通交流工作要求比較高。這一階段要求管理員既要管理整個電子閱覽室的網絡、計算機,要管理好讀者身份登記、收費詳細記錄和所收金額,更要管理好使用電子閱覽室的讀者,要充分做好與讀者的溝通協商工作——根據當時的管理員所述,勸讀者按時下機、引導讀者合理合法使用計算機是非常考驗管理員耐性的事。無論是電子閱覽室的硬件維護,系統及應用軟件的維護,網絡維護,財、物保管,還是對讀者行為的管控、讀者上網記錄、業務數據統計等,可謂是“涇渭一體”,全系于管理員。
二、第二階段——網吧模式
進入第二階段,電子閱覽室部署了管理軟件——金盤電子閱覽室管理系統(金盤系統),設置專門的管理員——讀者通過管理員在讀者賬號里存錢,管理員通過金盤系統控制讀者登陸、下機、自動計費以及讀者行為管理等,電子閱覽室依然采用“封閉式科室”管理,讀者自助選擇機位,自助上機,自由性很大。此階段的電子閱覽室,機位有所增加(達到50臺),規模稍稍擴大,機器管理由于增加了硬件還原卡(8139網卡帶硬盤保護卡),計算機系統及應用軟件運維相對穩定并且簡單,硬件維護工作由于規模擴大及還原卡增加而有所增加,所以運維工作主要包括網絡管理、計算機硬件維護、應用軟件的升級,還包括對金盤系統的管理和維護,這一階段慢慢出現的破解金盤系統、鉆系統漏洞、賬戶盜用等現象和行為常有發生,管理員不得不針對系統漏洞 “亡羊補牢”、技術防范,與讀者的溝通交流工作有所減少,管理員被釋放出來,能更專心于電子閱覽室及管理軟件的運維管理。
由于使用了金盤系統,管理員對讀者身份登記、收費及現金的管理變成了對金盤系統的使用和管理,相對第一階段更便捷、簡單,而且有據可查;對讀者限時、下機的管理變得簡單,再也不需苦口婆心的規勸,系統控制、即使使用完畢自動下機;讀者的上網行因為有了金盤系統而變得有規矩,上網記錄也完整保存、有據可查,業務統計周期統計更是方便快捷,軟件方面有金盤管理,硬件依靠還原卡,管理工作更專業、更輕松了。此時的電子閱覽室管理員類似于網吧管理員,電子閱覽室的運維與網吧運維雷同。
三、第三階段——分散、見位插針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于2010年底改擴建一期工程后重新開館,電子閱覽室發展也邁入新的階段。此時的電子閱覽室,一改舊時的收費模式,進入了“全免費”時代。電子閱覽室規模擴大到200臺,不再采用“封閉式科室”管理,而是分散式、見位插針式布局,分布于中文借閱部、報刊部、外文部、特藏部、縮微閱覽室等不同的業務區域,在不同的區域內也采用分散式布設——哪里有空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機位布設;此時的閱覽室系統管理采用的是聯創管理系統,讀者采用自助上網模式——讀者隨心所欲,遇到機位就可以上機,通過讀者卡卡號和密碼登陸使用計算機,每個讀者每天擁有N小時免費機時,機時用完不能續用,不收費不充值;聯創系統對讀者上網行為、讀者機時使用進行管控,記錄讀者上網日志、使用記錄等,業務統計更是方便快捷;系統管理則采用Ctrix的瘦客戶機(Thin Client)虛擬桌面模式,在讀者看來使用的依然是一臺計算機——瘦客戶機(Thin Client),正常開機、登陸使用、電子資源訪問下載、上網娛樂、暫停注銷關機等等,而其實每個讀者面對的使用的只是一個屏幕,其所使用的系統、軟件應用及資源訪問等都是通過網絡傳導至后臺服務器,這些對硬件資源的依賴(CPU、內存等)都是由服務器來承擔和分配的,對讀者來說沒有任何區別,對管理員而言每個讀者使用的只是一個文件,而管理員需要做的是管理好Ctrix系統,做好規劃和分配。服務器相當于是一個“大蛋糕”,每個讀者的使用申請相當于一個切割請求,申請一個,就從大蛋糕切割一塊分配給該讀者,當然每塊分割下來的蛋糕都有相同的系統文件和應用軟件,使用完畢會將此塊蛋糕釋放回返“大蛋糕”。使用Ctrix系統的好處在于系統的管理維護都集于對每塊蛋糕的更新制作、Ctrix系統綜合網絡資源、CPU、內存資源等,根據當下讀者使用申請的多少負責對“大蛋糕”的分配和權衡,其作用與第二階段的還原卡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一個通過軟件,一個用的是硬件控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計算機硬件更新換代的飛速發展下,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硬件維護的工作逐漸被計算機廠家的維保取代,拆機維保或者增加還原卡變得不現實(關鍵是拆機后廠家不維保);分散、見位插針式的機位布局,網絡暢通Ctrix系統才能正常運行,讀者的所有需求都通過網絡傳輸給服務器(即便是使用OFFICE軟件),這都對網絡布設、網絡硬件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網絡運維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
在此階段,由于全免費,管理員徹底與“財”無緣,不需與現金打交道,聯創以及Ctrix系統的使用使得讀者行為管控、讀者機時管控、讀者上機記錄、業務數據統計分析等都便捷順暢,管理聯創系統、Ctrix系統之余,最核心、最關鍵的是網絡問題、瘦客戶機的維護管理以及讀者突發問題的解決。
(1)網絡問題:Ctrix系統極度依賴網絡,網絡通,則全通,網絡慢,則全慢,網絡斷,則全斷。這里所謂的網絡,包括瘦客戶機(客戶端)到核心交換機、服務器到核心交換機的網絡,也包括核心交換機路由器到外部網絡運營商之間的網絡,當然,如果外部運營商網絡接入館內的網絡斷開,則系統只能在館內局域網運行,可正常訪問本館資源及使用本機不聯網應用軟件。
(2)瘦客戶機:瘦客戶機的出現增大了機位規模,讓更多的讀者可以不用排隊自由享用電子閱覽室服務,但瘦客戶機固有的硬件配置低、易人為損壞、損壞不能維保問題使得瘦客戶機的使用呈遞減趨勢,越用越少。
(3)讀者突發問題:瘦客戶機的低配置趕不上軟件的更新換代對硬件配置的高要求,使用者對視頻、高清資源需求的急速增長,都使得瘦客戶機給讀者使用帶來的體驗并不愉快,網速的起伏帶來機器反應的快慢不均衡,分散式布局方便了人為破壞的隱蔽性和便捷性,更加大了監控的難度,讀者突發問題頻發,誤操作、缺乏引導、密碼錯、爭搶機位、霸占機位自習、斷網自用、網絡故障、瘦客戶機系統不兼容、硬件損壞等等狀況,不一而足,管理員疲于奔命,到處“搶險堵漏”。
四、第四階段——按需分布、集中分散結合
瘦客戶機的使用可以分為三大塊,檢索機專門用于館藏資源檢索(館內局域網使用);讀者機用于讀者電子資源訪問下載、瀏覽網頁、社交娛樂等、資源機專門用于特藏資源以及縮微資源的展示瀏覽等。隨著使用時長,讀者機故障率越來越多,讀者體驗越來越差,而檢索機以及資源機使用穩定且正常,綜合館內業務需求及設備現狀,我館及時做出調整,將讀者機全部撤下更換為檢索機及資源機使用,另開辟設立專門的“讀者機區域”,這就是筆者所分列的第四階段。
在此階段,電子閱覽室不再是完全分散,也不是完全“封閉式科室”管理,而是根據具體業務需要,按需分布、集中分散相結合。具體運作如下:
(1)借閱部、報刊部由于讀者訪問數量相對較多并且人員密集,則劃定區域設立專門的開放式“數字空間”——集中該業務部門讀者機機位,統一管理,設專門的管理崗(可無人值守)。軟件管理系統更換為中科力天電子閱覽室管理系統,讀者通過刷二代身份證自由上機,自主選擇機位,讀者登陸、注銷、下機、上網行為管控、上網記錄、業務數據統計等工作都由中科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則由分騰系統替代了原來的Ctrix系統,相同的都是桌面虛擬化應用,不同的是分騰系統的每個云桌面使用的是各個客戶端的資源,徹底解放了服務器,這就使得服務器配置并不需很高,一般的PC機就可以保證200-300個虛擬桌面的正常順暢運行;客戶端會將虛擬桌面系統文件保存至本地硬盤,即便客戶端與服務器的網絡連接終端情況下,客戶端一樣可離線使用;虛擬桌面系統文件可配置、可衍生,使得每臺客戶端可有多個系統,可根據需求即時更換系統,每個系統的更新以及應用軟件的更新編輯都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系統機軟件運維工作的難度和強度;由于客戶端使用的是普通的PC機,硬件維護的工作交由廠家來解決,集中區域便于機器電腦鎖機保管,更便于安保巡視和攝像監控。如此,電子閱覽室管理員被徹底解放,所接觸的軟件管理有中科系統,系統管理有分騰系統,硬件維護有廠家售后,管理員需要面對的是管理系統的專業的運維工作。
(2)外文部、特藏部、縮微閱覽室、港臺閱覽室、報紙室等業務區域,由于來訪讀者人數相對較少、學術專業性相對更強,則采用區域式零碎布局——在不同地段集中幾臺機位專門用于滿足該區域對口業務需求。例如,特藏部設有專門的特藏檢索區、特藏資源瀏覽區,縮微閱覽室設專門的縮微報刊機民國文獻資源專區,報紙室設專門的盲人閱讀區、報刊檢索專用區、讀電子報紙和期刊專用的新媒體閱覽區等。由于這些劃區域、針對不同需求設定的專區,沒有聯通互聯網的需求,并且專區用戶類別相對穩定,每個專區都形成自有的“圈”,而普通讀者對這些不通互聯網的專區興趣不大,這使得機器故障率大大下降,運維工作也輕松了很多。
從上述筆者總結的電子閱覽室發展的四個階段看,每個階段電子閱覽室的軟硬件組成、管理模式、運維工作的重心都充分映射出當時的時代特點,都是在滿足當時的用戶需求而做出的調整和部署,切切實實履行著“實踐出真知”,“踏踏實實做好業務工作”的實事求是精神。
互聯網時代,技術發展日新月異。2017年的今天,家家有電腦、人人有“智能手機”成為了可能,WIFI遍布、5G時代、HIFI駕到、一臺手機的內存達到4G、6G,硬件配置甚或超過PC機。。。。這一切都將公共電子閱覽室推上了風口浪尖,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未來之路在何方?
且看腳下。2010年以后國家圖書館逐步減少電子閱覽室PC機的數量,在實現無線WIFI全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增加無線網絡帶寬、增多智能終端充電位、提前部署5G無線網絡、出臺政策鼓勵讀者自帶筆記本、Pad、手機等終端設備自助接入圖書館無線網絡,并實現無線網絡無時限、全免費;無獨有偶,上海圖書館也將電子閱覽室PC機數量控制在30左右,獨辟一隅、不限機時、無人排隊情況下可循環使用,同樣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增大無線帶寬、增多充電樁、增設電源插口、無線網絡使用不限時全免費等。由此可見,傳統的“有線”為主、無線為副的網絡布局正在快速轉變為無線為主、有線為副,甚至完全以無線取代有線網絡。
電子閱覽室設立之初的宗旨是給讀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平臺,借此平臺來了解、訪問、獲得巨量的圖書館電子資源,接觸互聯網信息,接受培訓學習新知識,享受圖書館服務。放眼當前,無線網絡覆蓋、智能終端普及、參考咨詢及原文傳遞服務大行其道,讀者、用戶獲取資源的渠道增多,便捷性、自由度也更強,學習新知識、接收新信息、暢享互聯網更是自由自在,更樂于并善于享受圖書館服務了。從這個角度看,電子閱覽室沒有也不會消亡,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存在,而管理員不再局限于原有對硬件、對系統、對讀者的維護管理,而是更新為對無線網絡的管理、對無線信號的維護、對讀者上網行為的引導和約束、對讀者服務質量以及讀者體驗的提升、當然也包括參考咨詢部門對服務質量和數量的雙保障等等。
借用一句臺詞“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一種精神,會不斷傳承,但存在形式卻會被更新的樣式替代。由此可以預見,電子閱覽室的未來,新技術、新設備、新的管理方式會在更新的模式下運行,其根本目的還是方便讀者更合理合情、更善于樂于使用開發甚至參與建設圖書館資源庫,電子閱覽室的這一根本宗旨不會變。
參考文獻
[1]張燕.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應當退出歷史舞臺[J] .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0)
[2]李索拉.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發展新探索 ———淺析西南大學中心圖書館3D 閱覽室.教育時空,
[3]曹玉平.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網吧———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 室在信息傳播中的導向作用[ J] . 圖書館界,2005(01)
[4]方允璋.電子閱覽室≠網吧———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建設的反思.圖書館工作于研究,2004(5)
(作者單位: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